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所谓测谎证据,是指通过测谎检查所获得的证据材料。所谓测谎检查,是指专门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测谎仪器设备记录被测谎对象在回答其所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通过分析测谎仪器设备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谎对象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是否说谎作出判断的活动。测谎仪器设备通常称为“测谎仪”或“测谎器”,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分析仪,一种为多参量心理测试仪。测谎检查被运用于刑事司法领域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我国,诉讼法学界以往对刑事诉讼中测谎检查及由此获得的材料的使用问题简单地持否定态度。进入8…  相似文献   

2.
说起“测谎仪”,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提起“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人们可能就会觉得陌生了。其实,“测谎仪” 的“学名”就是“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现代测谎技术并不是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只让被测人作“是”与“非”的判断。由于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测谎主题有关,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从而触发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参量如皮肤电、脉 搏、血压、呼吸、脑电波、声音、瞳孔等的变化,用电子仪器测量这些生理参量的变化,记录变化图谱,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被…  相似文献   

3.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说谎的情况下,因为心理的变化会引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皮肤电阻增强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测谎是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运用测谎设备记录被测者在回答提问时的生理参数变化,通过技术分析据此判断被测者是否说谎的活动。然而,测谎技术自问世以来,对其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能力颇受争议。目前国内理论界反对声甚、而实务界支持者众。本文从测谎结论的法律特征方面,探讨其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传统、经典的测谎技术,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是指测谎员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在司法实践中其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美国、日本及中国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立法状况,然后提出在当前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最后提出应如何推进其证据发展之路。一、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在美国的证据之路美国法院对待多道心理生理测…  相似文献   

5.
张钦廷  黄富银 《证据科学》2004,11(4):305-307,304
作为传统、经典的测谎技术.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是指测谎员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在司法实践中其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美国、日本及中国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立法状况.然后提出在当前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最后提出应如何推进其证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测谎技术原理来自于19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的一种人类 生理现象,即人的心理反应将会被人体内的生理变化所显示。举 个例子,如果你经历了一些恐怖得令人惊慌失措的事情,通常你 会感到一种很不舒服的寒意,不自觉地冒冷汗,或者声音和肌肉 不由自主地颤抖等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由你内心察觉到的危 险所引起的。如果有人问及你是否犯有某些错误行为的问题,而 你又的确犯过,你会禁不住回想起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此时, 如果你承认,你将受到惩罚,如果你否认,就是在说谎,使你冒着 被揭穿的危险。在测谎过程中,危险的是你的身体将出卖你。  相似文献   

7.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测试是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该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多个国家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对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一直存有争议。作者结合研究现状,从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信度、效度这五个心理测验要素出发,探讨该技术的科学性。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8.
测谎技术是借助于生理、医疗仪器,动用生理学、电学、现代医学等相关知识,刺激被测者的心理及思维,根据所获得的图表数据,评断被测对象的陈述是否诚实的一门科学技术。测谎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投入使用。我国于1992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测谎仪-PG-I型心理测试仪。在案件侦破中取得较好效果。测谎是测试嫌疑人说谎时紧张心理状态下的压力反应。即通过事先编制的问题,对嫌疑人提问,触发其心理反应,引起心理上的差异。具体方法是通过测量人体中最敏感、不易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反映人的本能条件,反映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指标——皮肤电阻、呼吸和脉搏。以这三项生理图谱对应率的高低所到达的标准来判别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一、测谎技术在侦察破案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甄别无辜、确定嫌疑使用仪器本身就给被测人心理造  相似文献   

9.
生理学方法生理学讯问方法,目前主要是测谎讯问法。长期以来,人们均将测谎讯问作为一种心理学讯问方法对待。然而,测谎讯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心理学知识,但更主要的,它是一种通过测验被讯问人的生理变化来推断被讯问人的供述是否真实的方法。因此,作者更愿视之为一种生理学讯问方法。测谎讯问的原理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或失误的时候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精神动摇常伴随着一种‘害羞’的生理变化。”同样,被讯问人提出虚伪的申辩时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又会引起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反应,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微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不是曾被人错误传播的和百姓日常俗称的“测谎”,“测谎”是被人错译、错传、错用的非科学概念。此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人有无经历过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技术评判原理是:主试使用口头语言唤起被测人认知活动时的心理生物反应图谱的变化;实案测试时,人可以选择沉默不答或者随意简单回答方式。此项技术中划分为六个阶段技术,其中第一个阶段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最重要。此项技术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四个方面的局限性;实案测试中专业人员素质最重要;基础理论绝不能再传播错误和陈旧的“测口供说谎的理论”,实践部门切莫盲目购置未经不同类型实案检验的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新法规月刊》2010,(6):131-143
美国有关测谎技术研究的相关进展和争议表明,即使承认测谎技术具有心理学层面的科学基础,说谎的心绪反应可以通过生理指标的异常反应来表征,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依靠异常生理行为征兆的出现,准确判断出心理焦虑情绪的类型,即被测人员究竟是因为说谎、隐瞒而产生情绪焦虑,还是由于急于摆脱嫌疑、惊惧案件细节产生情绪焦虑。换言之,我们能够准确测定(生理)信号,但是无法同样准确地判断(焦虑)类型。这是造成测谎技术科学原理具有缺陷的根本原因,也是测谎结论证据性运用的主要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2.
如同人类老早就会说谎一样,测谎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抛开古老的滚油、开水烫手指这种明显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法不说,据说,印度人在17世纪就发明了一种带有些许生理科学色彩的测谎方法--嚼米审判,让嫌疑人每个人放一把炒米在嘴里,嚼两下吐出来,说谎者吐出的米明显比诚实者少.因为据说说谎的人唾液分泌少,嘴比较干.  相似文献   

13.
Wang L  Yang L  Ge Y  Cai JF  Chang YF  Lan LM 《法医学杂志》2008,24(5):365-368
测谎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协助侦查破案,成为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它在古代的最初尝试以及近代心理-生理参数指标在测谎技术中的应用。尤其是现代多道生理记录仪的出现,使心理-生理参数指标更趋完善。随着人们对认知领域的深入探索,事件相关电位、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在测谎领域的应用,使现代测谎技术的重心转移到对大脑活动的侦测方面,检测结果更为客观,更接近说谎的源头。本文介绍了从简单到复杂不同的测谎形式和各自的原理及目前发展最新动态,并分析了它在法医学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测谎"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学术名称为"多参量心理测试技术(仪)",指的是根据测试需要,用事先编好的题目向被测试人提问,使其形成心理刺激,再由仪器记录被测试人的有关生理反应,通过对其生理反应记录的分析,了解被测试人对所提问题"是与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将详细描述利用生理监测仪(测谎器),在测谎中紧张峰线技术的结构和运用。当必须确定某一事情的真实性时,这是一种运用一系列与该事情有关的语言刺激,利用  相似文献   

16.
陈学权 《证据科学》2012,20(1):40-45
山木集团前总裁宋山木强奸案向我们提出了被追诉人有无权利要求测谎的问题。只要在刑事诉讼中允许使用测谎技术,无论是允许其作为证据使用还是仅仅将其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手段,被追诉人单方面向法院申请测谎,实质上均是一种试图向法院澄清事实真相的诉讼证明行为。被追诉人的测谎权是一种相对权,而非绝对权。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测谎只能作为审查判断言词证据的方法,尚不能作为独立的证据适用,因此法院是否批准被追诉人的测谎申请,应以有测谎之必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邵劭 《当代法学》2012,(4):53-58
测谎可能侵犯被测人的意志自由,侵犯其隐私权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特权。被测人同意测谎作为一种基本权抛弃行为使测谎获得了正当性。虽然测谎技术发达国家均要求测谎以被测人同意为前提,被测人同意在我国也具有普适性,但我国测谎机构对此却多有背离。我国测谎程序应当把被测人同意作为程序启动要件之一,并对施测人科以相应的告知义务,规范同意的形式、内容和效力等,构建完善的同意测谎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连宗 《政府法制》2014,(24):30-31
2013年12月,北京市刑侦总队心理测试室,微胖的测谎师唐帅穿着警服,一脸和善。对面的人有些局促,不时瞟一眼身上的传感器。虽然对答如流,但他生理指标的变化,已被专业“测谎师”唐帅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9.
测谎技术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测谎技术是在长期的司法工作特别是犯罪侦查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测谎的有效性,已在国内外长期而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测谎学的理论尚远不成熟,对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充分,致使测谎技术带有较强的经验性、模糊性、不精确性。本文从情绪,认知,注意和定向反射四个方面探讨了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认为,COT技术主要基于情绪反应。OKT技术主要基于认知心理,但两种技术共同的心理基础都是注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定向反射。因此,测谎的实质,就是测试被测人的心理定向反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测谎及其结论的争议与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旺年 《法律科学》2004,22(2):125-129
在关于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的讨论中 ,对测谎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争论已久。从心理变化引起生理变化的角度看 ,测谎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现代测谎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多学科原理 ,测试的准确性是有保证的 ;测谎结论由于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 ,所以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