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欲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的“文化土壤”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中国的“文化土壤”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但以往学者对中国文化土壤的研究视线基本上都停留在甚至可以说局限在中国儒家,思路远远没有打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绝不限于儒家,其他流派的思想文化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例如中国的墨家思想即是如此.选取消费观作为“横截面”,着重分析马克思适度消费思想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理念的内在一致性,意在说明中国墨家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土壤亦是何其深厚.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欲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的文化土壤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中国的文化土壤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但以往学者对中国文化土壤的研究视线基本上都停留在甚至可以说局限在中国儒家身上,思路远远没有打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绝不限于儒家,其他流派的思想文化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例如中国的墨家思想即是如此。选取消费观作为横截面,着重分析马克思适度消费思想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理念的内在一致性,意在说明中国墨家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土壤亦是何其深厚。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消费观强调注重理性消费,讲求效益消费,倡导适度消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树立科学消费观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更新陈旧的消费理念。传统的消费观念,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忽视消费质量;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消费的资源成本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主要包括消费的分类理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力理论、消费观理论等。马克思消费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消费问题的正确看待和合理解决,也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了历史上各种消费观的演变及利弊,指出这些消费观虽然各自适应了不同发展观的需求,但割裂了消费系统与经济、自然、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消费理论——科学消费观——的初步设想。科学消费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同时又借鉴了现代消费观的积极成果和国外消费的发展经验,是现代消费观演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消费",一个时下响亮而流行的名词.尽管中国目前贫富悬殊,许多农民还处在相对贫困之中,但我们已无法阻挡消费时代滚滚大潮的到来.一个消费的幽灵,正在世间游荡,它无孔不入的侵入着社会的肌体和人们的精神结构,改变和建构着社会的精神存在.文章将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消费观谈起,然后延及波德里亚及当代艺术领域里的消费观.以期对当代消费做一点理论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作为出发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主张在消费的不同阶段避免环境污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循环消费思想。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循环消费思想对我们建构科学消费观以及发展和谐社会下的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费伦理观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消费伦理观引导着人们。我国长期在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观的左右下,消费的形式多为生存性的物质消费,具有明显的保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消费伦理观念的变化在给人们的消费方式带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观,如享乐主义的消费观、信贷消费观、冲动性消费观等。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消费观念中的优秀部分,合理分配消费比例,努力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用一种科学、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引导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的理念。为消解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需要扬弃、规避资本逻辑,实现从攫取资源型向再生资源循环型转变,从扩张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消费思想以儒家的等级消费观为主流,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是社会等级统治论者,他主张政治上的等级统治、经济上的等级占有与生活上的等级消费.认为人有名分之分,社会有等级差别,名分、等级决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由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统治秩序.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出了贵贱有序,贫富有差,消费有别的等级消费观.礼:等级消费的社会规范孔子消费观的核心是以“礼”的等级名分来规范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绿色消费观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起步发展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然而,在分析绿色消费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发现还存在市场上假冒"绿色产品"混杂、部分企业面临绿色转型困难,绿色产品研发不足、公众绿色消费呈现主体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绿色消费观在中国的培育和发展。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绿色消费观的培育,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姜雪 《世纪桥》2014,(4):81-82
十八大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社会所提供的可消费的物品数量和种类的丰富,消费问题已经是当下人民最关键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是重要的消费主体之一,所以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其消费的主流思想是科学、合理的,但其消费活动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也容易产生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如何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解决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树立他们理性消费观,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颠倒了过来,得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科学阐述了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然而,从"市民社会"出发研究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还存在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于是在马克思著作中,"社会机体"逐步取代"市民社会"成为研究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新视角,从而揭示出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与复归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这种"市民社会"与"社会有机"双重论域下形成的社会决定国家、社会与国家、国家向社会复归的三大基本原理,启示我们必须:(一)加强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规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三)坚持改革的"社会化"导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表现为三次产业的增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上.借助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分析产业演进和消费的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消费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消费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适度消费理念,强调依靠科技对产品可循环和再利用的循环消费理念,强调人类要不断增加对发展资料和精神产品的增量消费理念。马克思消费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谋求绿色转型、倡导低碳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创造低碳生:舌必须依靠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正确认识绿色消费与消费不足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奢侈消费之间的:是系;必须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人类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6.
广告与市场营销密不可分,是一种社会行为,承担着特定的道德责任。广告道德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消费观之上,才能引导公众的正确消费,促进公众身心的全面发展,真正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广告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因为消费是生产的完成,没有消费便没有生产;同时,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新的需求。但消费有科学的消费和不科学的消费之分。科学消费是指消费者对自身的各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之后,从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出发,从而产生的理性购买和理性使用的消费。它表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消费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维度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消费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科学消费必然要凸显人学向度,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合理需要而生产是科学消费的前提条件;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消费的价值目标;实现消费公平与社会和谐则是科学消费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18.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的中国形态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一种隐蔽的、感性化的意识形态,它在向当代中国的蔓延和演化中对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形成了强大冲击。从反思传统文化的勤俭观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节俭观及蕴含其中的"左"倾错误,到宣扬节俭过时的言论,再到对奢侈品消费的推崇以及对消费品符号价值的凸显,中国消费主义对消费虽然进行了合理化的证明,但也表现出对非理性消费的过度推崇与民族文化观念的扭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固然需要消费发挥经济引擎及民生保障的积极功能,但不能不防范消费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的危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诉求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看,应赋予节俭精神以"新时代"的解读,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践行公平共享的消费方式、强化消费的精神文化属性,使人民群众形成与现代文明相匹配的享受能力、科学的消费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总结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历史轨迹,指出人类消费演变的实质是由机械论世界观走向生态世界观的过程,并由此得出了可持续消费观是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必然归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