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1):14-15
贵州渴望人才、重用人才,更利于人才发展;贵州是正在开发的热土更利于人才发挥价值;贵州经济社会后发赶超更利于人才创业兴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背景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贵州参与地区竞争、实现"后发赶超"的特需资源。为着"特需资源",贵州正不断加快脚步,畅通"绿色通道",五湖四海招贤纳才。  相似文献   

2.
林越静 《当代贵州》2007,(23):32-33
十六大以来,贵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确立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成为贵州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新的起点和重大转折,为贵州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和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3.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第一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在贵阳隆重举行。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去年国发2号文件精神,部省共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贵州人才工作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正在努力后发赶超的贵州来说,人才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跨越之本。贵州比什么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要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关键靠人才,根本在人才。  相似文献   

4.
肖露 《当代贵州》2007,(22):37-39
贵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国家旅游局的专家组曾经在全面考察贵州之后,给了贵州旅游发展一个准确的定位——一个16字方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红色经典。如何把这16字方针贯彻到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本文试图寻找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留得住,用得好,重培养,努力实现后发赶超的贵州,正吸纳八方英才,推动实现改革发展新跨越。3月28日至29日,第二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人才城举行,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远远超过了第一届。据统计,本届人才博览会现场接待求职者3.5万人次,与首届相比增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贵州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第一资源。 人才鸿沟是制约贵州发展、取得整体突破的根本原因。 跨越"鸿沟"、补齐"短板",需要新思路和突破口。 贵州人才工作需要跨越式、需要超常规,需要长期助跑之后的奋力一跃,需要多年积蓄量变的质变突围。  相似文献   

7.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3,(11):16-17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努力把贵州省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发展的高地、施展才智的舞台、建功立业的沃土。贵州近年来不断加大引进人才特别是紧缺、急需人才力度,引进博士600多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0多人。究竟,贵州引进了哪些人才、是怎样引进的,对此本刊记者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贵州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第一资源。人才鸿沟是制约贵州发展、取得整体突破的根本原因。跨越"鸿沟"、补齐"短板",需要新思路和突破口。贵州人才工作需要跨越式、需要超常规,需要长期助跑之后的奋力一跃,需要多年积蓄量变的质变突围。  相似文献   

9.
许明 《理论与当代》2004,(10):39-41
打开中国版图,其地理与文化中心非关中、晋南、豫西莫属,是谓中原。贵州恰在此中心的正南面。仅以直线距离衡量的话,贵阳其实并不比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离中心更远。但历史上,贵州从来以僻远蛮荒闻名,这无疑是飞鸟难越的特殊地形地貌造就的。高山深谷,急流险川,林莽烟瘴,曾经长期屏蔽了中原文化的辐射与影响,使贵州成为远离中心的化外之区和贬官戍卒的流徙之地。 从适合人类居住繁衍的角度看,从狩猎时代进到农耕文明后,贵州或许就是华夏版图上自然条件最差的区域之一。考古研究发掘亦证明,贵州除了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原的发展大致同步外,以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贵州在人才工作方面采取了系列组合拳,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对本地和已有人才的培养成效明显。人才工作领域取得哪些新突破?应读者要求,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3,(31):36-37
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贵州历史性跨越”座谈会时间:2005年5月21日 地点:北京市贵州大厦贵州驻京办经过当代贵州杂志社为期半年多的大量准备工作,2005年5月21日下午,在贵州省政府驻京办举办了我省在京博士联系点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贵州历史性跨越”座谈会.130多位情牵家乡、心系家乡,渴盼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贡献力量、智慧的黔籍在京博士汇聚一堂,共奏热爱家乡、建设贵州的主旋律.这次活动,是我省人才工作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8,(1):F0004-F0004
苗族银饰 贵州银饰历史悠久,以苗族为首的贵州少数民族有轻金重银的传统,因为他们认为银代表月亮,金代表太阳。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2,(9):4-I0002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贵州商科职业教育的发祥地,60多年来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以培养思想品格、专业技能“双过硬”黔商专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形成了良好的办学品牌和社会声誉。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市场办教育。坚持产学研结合,实施”一书多证”毕业制度,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先后与国内数十家知名企业集团合作。建立教学与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熊康宁 《当代贵州》2007,(14):15-15
今年3月.我们贵州师范大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签订了引进合约,今后,卢院士每年有3至6个月时间会在师大工作。这是贵州首次成功引进院士。  相似文献   

15.
朱江 《当代贵州》2013,(30):20-20
2011年,贵州全省高校工科类毕业生仅6000余人,而相关产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约3万人,缺口高达2.4万人。创办一所独立设置的理工类高等院校,为贵州跨越式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之需,贵州理工学院应运而生。今年,新成立的贵州理工学院首次面向全国招收了3000名新生,这批学生将为贵州的工业强省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10):I0001-I0001
正3月29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圆满落幕。这是一次五湖四海广聚人才、携手贵州后发赶超的盛会。据统计,本届人才博览会共接待3.5万人次求职者,比上届增加了7000人次;现场签约人数2597人次;其中博士405人次,硕士1332人次;到会海外高层次人才131人,比上届增加60余人;到会国内博士400余人,比上届增加140余人;签约项目20个;现场评审2980人,其中博士547人。当下的贵州,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广大人才提供了创业平台、发展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携手黔贵大地,贵州,正式吹响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号角。  相似文献   

17.
顾海凇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7):14-15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是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将"建设人才创业首选地,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坚决打赢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硬仗"作为主题,符合贵州发展实际,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凝聚了全省上下的共识。本刊对全会精神进行10个方面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谌贵璇 《当代贵州》2007,(19):79-79
人才强省战略的提出,成为贵州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新的起点,为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和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贵州省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人才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为实现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盘点5年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可谓亮点频现。  相似文献   

20.
徐志贵 《当代贵州》2011,(3):F0004-F0004
银饰在贵州不仅是饰品,同时也是贵州山区生活的必需品。贵州各民族皆有喜爱银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为最。苗族制作的银饰在演绎苗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着苗族的个性美和时尚美,使苗族银饰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