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央最高"三人团"决定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怀着沉重和难舍的心情相继开拔,开始了漫漫长征路。为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蒋介石调集40万重兵在红军长征路上设了四道封锁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阻击,我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给敌人以重创。但由于长征初期"左倾"的错误领导,红军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代价,血战湘江后,人数由刚出发时的8.6万,锐减  相似文献   

2.
李婷婷 《江淮》2011,(6):18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后,红军在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湘江防线时遭到惨痛损失,人员锐减至3万多人。红军广大指战员都在思索:今后的路怎么走,仗怎么打?是向湘西前进,钻进敌人预先布好的罗网,还是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5)
正《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的成因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受"左"倾错误以及"大搬家"式行动的影响,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减员5万余人,平均每天减员在10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5.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4年10月10日晚开始的.由于当时统治中央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严重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突围,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在川、滇、黔边区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胜利后,于1935年5月初巧渡金沙江再次入川.  相似文献   

6.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①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过去和现在,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政治工作与遵义会议的召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挫折。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蒙受了惨重伤亡,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人万六千余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李德、博古不顾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歼红军的严峻形势,坚持中央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使中央红军濒临全军覆灭的境地。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7.
正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史称长征。第五次反"围剿"迭次失利,红军几乎濒于绝境,与前四次反"围剿"形成鲜明对照。湘江之战,红军虽然突破封锁线,却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革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清醒  相似文献   

8.
在1934年11~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期间,蒋介石组织了包括中央军、湘军与桂军在内的多股兵力参与到对红军的追剿中,企图将红军剿灭于湘江之东。虽然面临着三股力量的围追堵截,红军最终还是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渡过湘江后,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互相攻讦指责对方阻击不力。社会舆论起初将追剿计划失败的责任归结于何键的湘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随着红军西进贵州以后,又将责任延伸到桂系。中央红军最终能够通过广西,依靠的是广大红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路线的努力。所谓桂系"让路"说暴露出了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给英勇作战的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并最终通过广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  相似文献   

10.
正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10日,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发动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其中集中50万优势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战略,步步推进,对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重点进攻。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战斗节节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一步步失陷。到1934年夏,中央苏区已由原来的纵横近千里,缩小到方圆不足300余里。根据地周围重兵压境,层层围困,形势十分危急。1934年7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抗击日本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及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设施有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突破湘江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清石园等。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30万兵力,在湘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全歼。  相似文献   

13.
西进中,与央红红二军、长六征军开团始会后师,湘先西是,开沿辟五新岭的山革麓命根据地。蒋介石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几万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在江西的固陂、湖南与广东交界的城口、湖南的宜章、湖南与广西交界的湘江,连续布下了四道封锁线,不仅要阻止红军西进,而且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湖南境内跨过五岭抢湘江!!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城口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宜章渡口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广大指战员越来越对“左”倾领导者的指挥不满,越来越渴望毛主席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上。图8为毛泽东看望…  相似文献   

14.
正一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随后,中央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但在通过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却被迫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惨烈的湘江之战。1934年10月15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剿"共行营南昌登上自己的座机,先后飞往西安和成都,对西北、西南地区进行视察。待蒋介石得到中央红军全部撤离中央根据地的确切情报时,中央红军已通过粤界进入湖南了。蒋介石匆匆回到了南昌大本营,两份重要的情报随即摆在他面前:一是向瑞金前进的国军获得了中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一路顺利突破敌人第一、二道封锁线。11月5日以后,中央红军乘胜由湘南向纵深挺进。当红军向郴州、宜章西进时,蒋介石紧急颁布"堵剿"电令,命湘军、粤军在北起衡阳,经郴州、宜章至广东乐昌的交通线上构筑起第三道封锁线,然而旋即被红军瓦解。11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作战命令,兵分两路抢渡湘江,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1,(4):35-35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按照原定计划,准备转移到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数万红军将士把英魂永远留在了湍急冰冷的湘江。仗要怎么打,路往何方走?渡过湘江之后,中央红军内部一直存在争论。1934年12月中下旬,短短半个月,接连召开三次会议。从老山界到黎平,从黎平到猴场,军事指挥问题是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7.
吴起镇会师     
《党课》2006,(9):89-8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路线,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已遭受重创。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招致覆灭的危险。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接连失利,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同年11月,红二十五军和中共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3月,原在川陕根据地活动的红四方面军开始向西转移,以图向川甘边发展。6月中旬,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1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  相似文献   

19.
懋功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雾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受到了很大损失。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遭致覆灭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