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论笔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中,精神和形象这两个问题总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迄今,对外形的忠实描写和追求画作所象征的内在性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主题。这是早期孔子曾提出的君子所应具备之素质的‘文质’意识起作用的结果,即想把事物外形模样的文和内在本质的质(根底)融入绘画中。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身心关系学说是(?)的二元论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交感说这两个方面所构成。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学说:一方面,根据身心二元论,身心是相互独立,互不相涉、互不影响和决定的两个实体;另一方面,身心交感说却正是讲的身心间的结合,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笛卡儿把这两种矛盾的学说结合在一起.身心二元论与交感说的矛盾、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与其“物理学”的矛盾的典型表现,也是他哲学中唯心主义、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之间的矛盾的体现.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这种包含矛盾的身心关系学说对笛卡尔认识论学说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大的,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中关系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成熟、广泛、建设性和坦率的.双方知道如何处理一系列广泛问题才能使其不损害总体关系.但不幸的是,每一方仍对对方的长期意图存有疑虑.在2009年,双方仍须审慎对待既有的主要问题.但随着一个重要变化的出现,最重大的全球问题也正上升至美中关系的核心地位.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美国希望大力加强与中国在这两大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这类合作可以把美中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两国关系更深入、更稳定、对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还可以减少相互间对对方长期意图的疑虑.如果两国付出了努力,却在这些重大全球问题上未能展开合作,那么美中之间的不信任感或许会加深,两国关系或许会面临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九一一事件以来,安全问题在亚太经合组织议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盖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这"两个轮子"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各国普遍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而亚太地区却又缺乏一个探讨安全问题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东盟成员国中,印度尼西亚代表的是老成员国,而文莱是东盟国家中最富裕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油气资源都十分丰富,其油气业的发展对国内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都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两个国家油气业的发展却大相径庭.本文拟从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入手,来剖析油气业在两国发展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对两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今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火的诗意     
程平 《法国研究》2004,(2):186-194
神话中的火凤凰,是一只在烈火中燃成灰烬,又从自己的灰烬中再生复活的神鸟.加拿大魁北克著名小说Kamouraska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一神话原型,但我们在阅读中,在剖析女主人公的过程中,常常能看到这传说中火之鸟的影子.女主人公伊莉莎白,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贵妇.当她守候在垂死的丈夫身边时,压抑多年的激情开始复苏.由于意识到新生活即将来临,她既兴奋又紧张,既高兴又害怕.内心两个不同的自我在奋力挣扎:一个恪守妇道,另一个则追求真实的情感.这两个自我不断地交替轮换,一个自我的死亡孕育另一个的新生.直到小说结尾处,在两个自我间来回摇摆的女主人公,一直如同一只不停扑打着翅膀,积聚能量,即将燃烧的火凤凰.这是一只犹豫的,思考的,甚至有些恍惚的火凤凰.  相似文献   

7.
甲:近一、两年来,国内关心越南情况的人士,亦如国际社会一样,正以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注视着越南的改革事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渐呈加强趋势。从目前所接触到的探讨和译介文章来看,有三个问题较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越南改革的时间表问题:二是关于越南经济改革的评价问题;三是有关越南的政治改革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国内学术界在前两个问题上看法尚有分歧,而对后一问题则极少涉及。您看,我们是否就围绕这三个问题交换交换看法?  相似文献   

8.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论断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此后,这一理论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科索沃的政治发展在两个层面上运行,一是在政治权力归属上,由联合国向欧盟和科索沃当局过渡;二是在政治体制建设上,构建并实行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并关注社群权利保护的体制模式.在这两个层面的发展中,科索沃独特的国际地位和内部环境既提供了动力,也构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柏林墙的推倒,两个德国存在的历史宣告结束。一个德国分裂为两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对立的两个国家,这本是战后冷战的产物。德国的分裂和统一是喜是忧,当由历史的发展作出公正的评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要讨论的问题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是原苏联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但比起西德来,则相去甚远(见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和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曾一度进入蜜月期的中韩关系急转直下。这也说明中韩关系存在很大的脆弱性,极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恶化。目前来看,比较严重的热点有两个:"萨德"导弹部署问题和中韩渔业纠纷问题。"萨德"导弹问题涉及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和中韩两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利益。渔业纠纷的实质是两国的海域划界问题,但现实中不断加剧的冲突正在进一步将两国关系推向对立。如果我们把中韩关系急转直下当作一个危机的话,这场危机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大有将两国推向证实敌对状态危机(Justification of Hostility Crisis)的趋势。因此,中韩两国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回应措施已经成为目前决定中韩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中韩需要从国际法和危机管理的角度来正视并处理该问题,避免问题恶化对中韩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13.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3,18(1):10-16
"迟到的民族国家"与"超前的民族国家"乍看起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对于21世纪初的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用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发展前景,是本文作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1953年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的成立曾被泰国强指为中国蓄意对泰国进行侵略的证据,由此引发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泰关系中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只不过是美国、泰国统治集团和台湾当局出于各自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需求共同制造的一个谣言.这一问题的产生,受到了体系与单元层面因素的双重影响,它既受制于两极国际体系,与20世纪50年代东亚冷战的国际格局基本吻合,也与中泰两国的国内政治等单元层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冷战国际政治和中泰两国国内政治相互结合的产物.傣—泰民族跨越国界的分布状况是这一问题产生的客观基础,而体系与单元层面上的各种政治利益和政治需求则是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5.
人口与经济是社会经济体制中两个相互制约的环节,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以及人本身这两个方面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经济体制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经济”这个体系的内容和性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研究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两者的相互联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以生产方式本身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进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出发,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对居民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同时也不否认人口发  相似文献   

16.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是否应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夺取政权后是否应该立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是否应该立即实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十月革命虽然已过去了90多年,但重温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从中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当前,大国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竞逐,这也是我刊近年来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期有两篇文章,围绕美国针对中国的科技发展的防范与打压展开讨论.李巍和李玙译指出,市场控制和技术控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权力的主要来源,美国对于中国华为公司的打压也是从这两个领域同时展开.两位作者进一步指出,该案例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跨国供应链的运转与管理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庞琴和安博德重点讨论了美国(主导国)的主流智库对于中国(崛起国)科技发展的认知倾向,以美国精英应对中国技术挑战的风险策略为案例,探讨影响主导国政治精英风险态度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该文对于把握当前及未来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走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持续增强的"中国因素"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及其"内外形"巨变,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即由以往"雁行模式"变为目前的"菱形构架"。本文从"内形"与"外形"两个角度、全球和区域两个层次考察了"中国因素"的这种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向,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度,已经赋予中国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足够实力,未来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意味着这种实力还将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态度变化进行了回顾,并把中国面临的国际热点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另一类是其他地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两类热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很大不同,在后一类热点问题中,如何发出适当的信号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为此,中国采取的政策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最后,本文对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政策选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同步,中国的俄罗斯研究也经历了由起步、深化到走向国际的三个十年.当下,中国的俄罗斯、中东欧与东南欧以及中亚问题的研究进入了第三个十年的最后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认真思考作出回应.就改革开放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乃至以后的一个长时期而言,体制因素可能是一个提纲挈领的关键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与俄罗斯体制变迁做深入的比较研究,确认和探寻中俄两国互补互利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与空间所在,考量中俄两国当前与未来面对的现实挑战,并对可能的因应之道进行分析和展望,这是新时期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