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份来自中南海的建议摆在出席会议的100多位委员面前:中共中央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在这份长达1600多字的修宪建议中,中共中央建议对现行宪法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的8处条文进行修改。2月22日,当第30次常委会在北京闭会时,出席会议的委员们经表决作出了决定:将根据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形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修正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件必将载人史册的大事─-1999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要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中国人民对世人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宣示--在宪法的保障下,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修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它被普遍认为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8年春天,这部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被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那次修宪涉及两条:一是允…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3,(10)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闭会为期8天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2月22日在京闭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还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4项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4.
叶秋 《瞭望》1988,(11)
改革的成果需要得到法律的确认,改革的深化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为了保障改革的深化,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的建议,适时地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即将于3月25日开始举行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是我国具有最大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修改宪法是国家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团结》2012,(3):1
中共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修宪,将这一基本方略予以宪法上的确认。"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执政党和国家治国原则和领导方式的重大发展和完善。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成为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和促进者,为推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93年初,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在讨论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力主将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此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修改后的宪法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4,(10)
宪法的修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全面修宪和部分修宪。全面修宪即在不改变国家的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从头到尾或对大部分内容(包括结构)进行整体修订并重新颁布。我国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整体修改。部分  相似文献   

7.
褚宸舸 《党政论坛》2013,(12):14-14
2013年5月3日是日本第66个宪法日。这一纪念日之前两天,在中东外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修宪问题发表谈话,称日本修改和平宪法不需要向邻国解释,其他国家的反应也不会影响日本的修宪进程。这一表态再度将安倍去年重新执政以来推进的修宪课题推向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也是宪法在国家指导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比较我国历次制宪、修宪的立宪例和经验,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在思想理论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宪法关于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现代国家的宪法,都基于特定的宪政理论而制定,…  相似文献   

9.
正现行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在引领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优良的根本大法。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现行宪法的第5次修改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和理论准备。党中央专门用1次全会来讨论现行宪法的修改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宪  相似文献   

10.
日本自民党17日在东京召开年会,通过了该党2007年"运动方针"。这是自民党在新一年的行动纲领,提出将推动修宪进程、加强日美军事同盟和加强日本的综合外交能力等作为党的工作重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自民党2007年行动纲领将争取国会早日通过修宪程序法案列为今年  相似文献   

1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包括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受到港澳台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次修宪虽然只有6条修正案,仅仅增删数百宇,却是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进行的关...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后,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这是我国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早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周洪宇就提出了制定宣誓法、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建议。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行至今,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举行了12次45人次的宪法宣誓仪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明显加快了修改 宪法的步伐,最近又掀起了 新一轮修宪、论宪热潮。谁都知道,日本的现行宪法在保证该国战后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修宪的动向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应当承认,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作为一国的宪法也是同样,而且世界上不乏修改宪法的先例,北欧国家瑞士自二战结束以来已修改了140次。然而,日本在二战中发动过侵略战争,更重要的是它至今没有老老实实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示认账和反省,相反却百般遮掩与美化,这自然让人们放心不下。 修宪势头比过去强劲 日本现行宪法是1946年…  相似文献   

14.
孟鑫 《民主》2004,(2):11-13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当时实施中的宪法的若干规定、个别条文进行过修改。中国现行宪法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通过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相似文献   

15.
有关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相宏 《理论探索》2005,(6):141-142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宪法规范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应包括财产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1982年宪法对于私有财产保护显得不足。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稿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条款,这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是一大历史的进步,但是该条款没有把私有财产列入宪法的基本权利体系,在征用补偿原则和程序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这需要在今后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传真     
《民主》1999,(3)
许嘉璐主席、赵朴初名誉主席出席“中共中央征求党外人士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座谈会两会之前,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1993年修改宪法.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基础,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各民主党派和团体肩负着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重要职责,对宪法和法律的实  相似文献   

17.
王立平 《民主》2004,(4):4-5
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件大事。新修订的宪法和政协章程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反映了全国人民,包括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意愿。我国此次修宪,是1982年以来历次修宪中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以宽阔的世界眼光和崭新的时代视角,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自觉选择,关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兴衰荣辱。新修订的宪法,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  相似文献   

18.
贵刊关于修宪的两会报道概括指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发展进程中第四个宪法修正案,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通过学习贵刊的报道,我体会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学习法律,首先要学习宪法;增强法制观念,首先要增强宪政观念;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相似文献   

19.
晓洲 《民主》2004,(4):6-9
今年的“两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带着收获、带着喜悦、带着思考,131位民进代表、委员们再聚北京,他们的话题所及、目光所向,莫不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一份份凝聚着民进全会智慧和心血的“建议”,体现着爱国统一战线的活力和生机,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进程。与时俱进为民修宪对现行宪法做出郑重修改,是今年“两会”的一项重大议题。这是中国21年来的第四次修宪。四次修宪,每一次都折射出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无尽 《理论导刊》2004,(5):49-50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把公民的神圣权利变成白纸黑字,意味着我国民主宪政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党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建议,在广泛征求各界人士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后审议通过的国家最高的政治纲领。它对于进一步发扬民主,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次修宪,在保持现行宪法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