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入手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试图构建一个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形态。生态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深绿""浅绿"理论不同的"红绿"理论,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除此之外,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第一重矛盾"的基础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域。中国生态文明理论是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而来的一种理论话语,它不仅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红绿"性质,而且体现出"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由此可见,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其仍然能够在中国语境下被运用,它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互通性,并能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岩 《党史文汇》2006,(2):52-53
正确对待西方的思想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一个重要条件。诚然,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批判地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遗产、批判地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不过,有一个根本的事实是不能忽略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统治的思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反映,从本质上说,它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绝…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评介当代西方经济学是指进入20世纪以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说。具体来说,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或学者对经济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主张的概括和总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探讨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力图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作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它必须为改善和拯救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因而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  相似文献   

4.
胡振良  季子正 《前线》2020,(8):24-28
现代文明是与中世纪的文明相对而言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开始了现代文明,在现代文明矛盾的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发展500年,改造了西方资本主义,开辟了东方现代化新路;社会主义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要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信和自觉。  相似文献   

5.
经济自由主义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梅 《理论学刊》2003,8(5):47-49
经济自由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 ,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政治演变、文化生长的基本逻辑特征 ,成为西方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当前我们要特别警惕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可能造成的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6.
“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西方出现的新意识形态,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作为一种反资本主义的西方激进批判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已发展成为一支当代西方左翼的重要力量。它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资本主义文化尖锐的批判,开辟了西方左翼批判的新的理论空间,作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任俊华 《新视野》2005,67(6):56-57
文章分析了儒家生态和谐观的主要内容和现代价值,认为儒家生态和谐观是一种仁爱型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它同西方传统的功利型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有重大的理论差别,是现代生态哲学健康发展的历史养分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建和谐社会可供借鉴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支撑。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渐加剧,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加剧了意识形态复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文化渗透不断向外输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领导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日趋凸显;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呈强势姿态向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输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体现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再论文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05,21(5):34-36
不同文明类型的社会,其社会结构各有特色,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它经历了宗法社会———专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大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构想的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是政治主导型文明发展过程中,用来代替专制制度的社会制度。它与经济主导型文明中的资本主义处于大体相同的历史阶段,不构成对资本主义的代替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本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宗教教育一直是西方宗教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宗教渠道向我国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我们对西方国家宗教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本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宗教教育一直是西方宗教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宗教渠道向我国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我们对西方国家宗教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3,(2):6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新自由主义衰败,引发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危机。近几年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而扩展到批判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关于资本主义的种种神话,已经被它自己制造的危机无情地戳穿,令精英人士崇拜  相似文献   

13.
何小勇 《探索》2011,(1):166-169
当今全球性发展风险问题与现代性发展观的本性密切相关。现代性发展观在其历史建构中预制了人类中心主义、进步主义、经济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等核心理念和发展模式,现代性发展观的这些本性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使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遭遇了世界风险社会的困境。深刻反省现代性发展观的本性,调准发展的价值坐标,更新推动发展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其意识形态建设,其主要做法有:利用法律手段加强和保障其意识形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维护和推广其意识形态、通过宗教的教化力量塑造其意识形态、通过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引导其意识形态、借助各种载体传播和推广其意识形态等,其特点表现为意识形态建设趋向中间化、意识形态建设呈现包容性、意识形态宣传具有垄断性。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这些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一个有着长达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大国,在古代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它从根本上扭转  相似文献   

16.
谢晓光 《红旗文稿》2013,(15):23-26,1
"普世价值"的争论所体现的深层政治意蕴,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关键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松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它的本质目的是促使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趋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一些人宣扬西式"普世价值",企图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入西方"民主化"陷阱。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提出过两个必然的论断,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可是人们一直疑虑: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并且发展的如此迅速呢?这个问题马克思用两个绝不会给予了回答: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目前,这个长期的过程被无限的暂缓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丧失,意识形态逐渐弱化,这就起到了延缓资本主义灭亡的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今天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研究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两种表述方式。前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表述,是基于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后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或人类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的一种表述,是人类生存活动组织形式的表现,是对人类创造财富的关注和价值选择。社会形态迄今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几个阶段;文明形态迄今经历了前文明形态、内在分裂的文明且已经出现了体现未来文明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关照,同向发展,可以从不同方面指称同一社会历史阶段,但必须予以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西方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矛盾所进行的批判和深刻反思。它对现代主义的一元论、纯粹理性以及个人主义、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否定和解构,力图建立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复杂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些重要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