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生祥 《现代法学》2007,29(2):149-156
对于可以仲裁的争议事项,祖国大陆和我国台湾的仲裁立法有着不同的规定。大陆1994年《仲裁法》将可仲裁事项限定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并明确规定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我国台湾“仲裁法”则将可仲裁事项界定为依法可以和解的争议。海峡两岸可仲裁事项的差异,表明了两岸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不同认识,也表明了两岸对当事人自主选择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态度。相比之下,我国台湾“仲裁法”对可仲裁事项的界定,更准确地反映了适宜仲裁的争议事项的范围,更充分地尊重了当事人的仲裁自治权,因而值得祖国大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仲裁法》的制定,是对我国仲裁制度根本性的改革,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仲裁法》对仲裁制度的改革是仲裁事业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提出的要求 在《仲裁法》颁布之前,大约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0个地方性法规,作出了有关仲裁的规定。按照这些法律、法规,以仲裁方式解决的争议涉及国内和涉外经济合同纠纷、技  相似文献   

3.
合同仲裁,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订立或履行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对争议作出判断或者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民间仲裁、社会团体仲裁和行政机关仲裁。我国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采用行政机关仲裁解决社会主义组织间的经济合同纠纷。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在第五章中,就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作了三条原  相似文献   

4.
仲裁是仲裁机构解决特定范围内的纠纷的活动。依据我国《仲裁法》进行的仲裁是针对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进行的仲裁,依据《劳动法》进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是针对劳动争议进行的仲裁,依据《农业承包合同法》进行的仲裁是针对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进行的仲裁。每种仲裁都要由一定的主体提出申请来启动仲  相似文献   

5.
仲裁是指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必须同意采用此方式解决纠纷并达成仲裁协议。目前,在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部分设区的城市设有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有足够理由不服裁决的,可在收到裁决书六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相似文献   

6.
在仲裁机构民间化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于1994年离休,仲裁法是我参与制订的最后一部法律。现在让我介绍仲裁立法的背景。往事并非如烟,现在想起多少说多少,由我负责,与法工委没有关系。下面介绍三个问题:一、仲裁立法要解决的问题仲裁法颁布以前,是行政仲裁泛滥的时代。共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0个地方性法规规定了行政仲裁。有的地方连乡镇府也挂牌子搞仲裁,对于技术问题、行政纠纷也搞仲裁。为什么要制订仲裁法?就是要从行政性仲裁过渡到民间性仲裁。如果不是为了结束行政仲裁,启动一个民间仲裁的时代,根本就不用搞仲裁法。改行政仲裁为民间性仲裁,就是仲裁立法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仲裁,就是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第三人居中决断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与调解和诉讼相比,仲裁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它方便、灵活、程序简单、处理纠纷及时,不伤和气,易为当事人接受。由于仲裁适宜迅速处理当事人的纠纷,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在我国正日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从实践看,我国的仲裁制度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法律制度日趋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已形成三大类方式不同的仲裁制度。第一类是一裁两审制,即当事人对相互之间发生的纠纷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国内经济合同仲裁和涉外经济合同仲裁一样,很是重视。早在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曾明确规定,由设立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近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又重申了这一规定。因此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除负责仲裁十大经济合同纠纷外,依据新颁发的技术合同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条例及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条例等规定,这些类别的合同纠纷,也由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根据仲裁协议仲裁时,仲裁有终局裁决权。三资(中外合营、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做为中国法人,在中国境内与中国企业发生的合同纠纷,也应由国内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但是目前国内经济合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商事纠纷日渐复杂的背景下,合并仲裁作为解决多方当事人争议的一种方式,逐渐引起仲裁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在双方之间签订有多个合同而发生争议的情况下,也存在合并仲裁问题。考察商事仲裁的实践,应当对合并仲裁加以提倡,支持合意合并仲裁,对非合意合并仲裁予以有限支持,并在仲裁法中对合并仲裁制度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0.
PPP协议纠纷是否可以仲裁面临诸多困境。理论上,由于PPP协议的法律性质存在争议,引发是否可以仲裁的质疑;立法上,现有立法存在矛盾与冲突,特别是《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的出台让这种冲突加剧;实践中,尽管PPP仲裁具有国内外实践和本身制度优势,但在适用范围上仍存在不确定。基于此,可以从理论阐释、立法选择和实践定位三方面予以破解。理论上,应当重新理解PPP协议的法律性质与仲裁的关系,打破二者的对应关系,结合法律规定和当事人意愿确定是否可以仲裁;立法上,重新理解现行立法对PPP协议仲裁的规定,明确PPP协议并不等于行政协议,并严格限定PPP协议中行政协议的范围,同时通过修改《仲裁法》或在PPP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可以适用仲裁的条款,为PPP协议仲裁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实践定位上,应当充分发挥和解、调解、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在竞争中寻找更好的PPP纠纷解决机制,让实践检验仲裁机制的效果,寻找PPP仲裁的实践定位。  相似文献   

11.
孙子涵 《现代法学》2023,(1):194-208
仲裁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具有相对优势。但是,知识产权效力争议仲裁在我国尚未得到明确认可,这制约了我国知识产权仲裁的理论展开与制度构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为知识产权效力争议仲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规范起点。知识产权获取的国家授予性,以及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公共政策考量,均并不足以否定知识产权效力争议的可仲裁本质。其他法域知识产权仲裁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推行知识产权效力争议仲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此,我国应当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效力争议仲裁的理论路径与机制构建,从仲裁实践、司法、行政、立法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知识产权效力争议仲裁,适时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仲裁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仲裁的经济性与中国仲裁的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如果说仲裁的公正是仲裁所追求的最大基本价值目标的话,那么经济性应该是仲裁的第二价值。冲突双方实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争议权利具有的可处分性决定了仲裁的范围只能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①。仲裁制度直接作用于市...  相似文献   

13.
在涉外经济贸易中,发生争议在所难免,为寻得纠纷的解决,争议双方通常通过友好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而仲裁则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主要方式。涉外经济贸易仲裁是在自愿的  相似文献   

14.
仲裁的受案范围就是明确什么样的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这一纠纷解决方式来解决。仲裁的受案范围会影响到仲裁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意义重大。但当前我国法律对仲裁受案范围的规定范围太窄,有必要就扩大这一范围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交仲裁解决的共同意思表示。仲裁协议需要具备一定的有效要件,不符合有效要件的仲裁协议不能被采用。从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定来看,仲裁协议有效要件经历了从严格到逐步宽容的过程。我国的《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仲裁协议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具有有效性。近年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开始逐步放宽仲裁协议有效性的条件。这是一种国际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金兰  王玮 《河北法学》2004,22(10):106-108
能否对侵权行为给以仲裁,在我国仲裁法律界存在争议。仲裁以解决财产纠纷为己任,侵权的纠纷可以给付金钱来了结,此为侵权行为的可仲裁性提供了可能。但是,侵权包括财产侵权与人身侵权两种类型,对财产侵权,可以仲裁解决纠纷,对人身侵权则不宜采用仲裁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7.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是房地产纠纷的一种重要类型,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归纳当前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对仲裁解决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优势、原则以及实践中碰到的几个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合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行政合同纠纷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救济.建立和完善协商仲裁以及行政复议制度,建立双向性的救济结构以及对行政合同制度制定单行行政法规对于解决行政合同中出现的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体育纠纷解决中心是专门为体育纠纷提供替代型纠纷解决服务的机构,主要是以调解和仲裁两种方式。该机构最新的“加拿大体育纠纷解决章程”对机构的各项活动都作了周密的规定。关于仲裁程序方面的规定包括申请仲裁的主体资格要求与受案范围、仲裁庭的组成与仲裁员的指定、仲裁的申请与受理、仲裁庭的仲裁程序、临时措施和保全措施、仲裁程序中的纠纷化解程序等具体规则,希望通过对这些规定的介绍能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仲裁(Arbitration),尤其是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与诉讼、协商、调解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在一般层面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仲裁更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素,而且仲裁具备强烈的民间性特征.海峡两岸的仲裁制度都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两岸的仲裁法律都有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空间.通过选取大陆与台湾地区仲裁法律制度中的典型规定包括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仲裁程序以及裁决执行方面进行对比,试图总结出两岸之间以及与现行国际趋势间的不同点,以及未来仲裁法律制度进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