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规范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封建的孝道观念缺乏民主、平等和人文主义精神。传统的孝文化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之上,有其积极的一面,大力弘扬孝文化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敏 《湖北宣传》2009,(1):20-21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幸敬华 《政策》2012,(12):75-7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弭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荆楚文化以楚文化为源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州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努力把荆州打造成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是实施一元多...  相似文献   

4.
辩证地审视孝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孝文化根植于封建宗法的土壤之中,所以其必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转型期孝文化受到冲击并处于困境,但其超越时空性的某些文明内核仍然散发出理性的光辉,值得后人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5.
计志宏 《人民论坛》2010,(4):162-163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养亲敬亲、珍爱生命、尊老爱幼、承志立身和移孝为忠等,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孝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上,曾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时至今日,仍具有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荆楚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建设提供了特色各异的人文景观条件。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特色应当以楚文化为主,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上尊重自然、突出人性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人文生态环境。在具体的设计布局上,应当以建设“三大文化走廊”为重点,形成体现荆楚文化特色的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  相似文献   

7.
<正>在21世纪的中国,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全面展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孝文化传统,重被提到人们政治、文化、精神生活中来。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把孝文化研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盛事来做,深入探讨孝文化在当代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史上十分可喜的文化现象。在此,仅就加强孝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学术基础性、当代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性等方面,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8.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而在现实中,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道颠倒、孝道沦丧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和政府自2005年以来对“以孝治官”与“以德化民”的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德孝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即德孝文化生产力品牌、德孝文化信仰品牌及德孝文化党建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9.
陈晓明 《求索》2008,(3):73-7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曾经发挥了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凝聚民族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在传统孝文化有所缺失的当今社会,弘扬孝文化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是构建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资源,而且弘扬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中华孝文化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应对多元竞争的文化现实挑战,以进一步焕发新的青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需要的孝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孝文化,是科学创新的孝文化,是现代化的孝文化。为了推进孝文化的现代化,使孝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孝文化应该不断在其理念上、内容上、形式上和活动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双怀 《人民论坛》2020,(4):142-144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孝文化十分发达,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唐代孝文化之所以兴盛,与唐王朝“以孝治天下”的既定国策有关,与唐朝采取的一系列崇孝措施有关,与唐代社会的崇孝风气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崇拜妈祖海神为代表的海神文化,与中华民族的黄土地文化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妈祖文化具有历史认识、维系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教化的社会功能,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深入研究并发扬的。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4.
略谈孝文化     
孝文化源远流长但渐行渐远,影响很大却日趋模糊。但面对今天的道德困惑,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不可否认,孝文化一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  相似文献   

15.
道家文化和楚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家文化,属于学派文化。两者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一方面,楚文化孕育了道家文化,如道家的基本思想、道家的人生态度、道家的文字风格,等等,都同楚文化的熏陶分不开的;另方面,道家文化又给了楚文化以重大影响。具体说来,它不但推进了流行于楚地的道家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丰富和深化了楚地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维。这两种文化的互动,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与学派文化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孝道、孝行与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孝道强调的是孝的理论层面,孝行侧重的是孝的实践层面,然而有时二者是合二为一的,孝道即孝行,孝行也即孝道。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均由孝道与孝行引申而来,亦是对孝道与孝行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同时也是将孝道、孝行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扩展、泛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物,文化形成于人改造自然的活动过程之中,是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成果。地域特色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民族、多地域不断融合的结果,因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元一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6,(5)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如今,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孝文化正在逐渐淡化,影响农村的治理建设。因此,必须坚持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充分发挥其养老、敬老和爱老等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孝文化在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中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家庭道德。孝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东方文明的精神支柱。但是,我国在生产力不发达,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提前迈入老年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孝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孝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当前弘扬孝文化也面临一定的困境,我们要克服困境,为弘扬孝文化创造条件,使孝文化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