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杰 《团结》2005,(1):20-22
1998年和1999年,淮河流域先后两次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淮河水质严重恶化,两岸老百姓“守着淮河没水吃”。1999年秋,安徽省民革组织了调研,提出了淮河治污的提案;2001年春,省民革配合民革中央,考察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再次提出了淮河治污的建议。反映淮河流域老百姓渴望淮河再现碧水清风心声的提案和建议,引起了心系民生的温家宝总理的强烈共鸣,两次作出长达数百字的重要批示,有力地促进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进程。1999年8月,民革安徽省参政议政会议决定:对淮河污染反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1998年8月和12月,淮河支流涡河和亳宋河先后发生…  相似文献   

2.
去夏今冬全球气候多异常陈乾金而环境恶化使更多土地易被洪水淹没,风暴袭击损失更大,干旱、泥石流等灾害频频发生;至于战争对加剧自然灾害更是不言而喻了。3、经济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中,人们尚没顾及防灾减灾,但受灾体的单位价值大大提高了,所以损失加大。比如,同...  相似文献   

3.
人们无法阻止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但是人们却有能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重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当前各级政府应急工作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4.
灾害,是造成人群伤亡、财富毁损和生态破坏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灾害按其成因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里包括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灾害,人为灾害里包括机械性因素引起的灾害.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同灾害作斗争,但时至今日,各种灾害的发生仍然十分频繁.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灾害的可能及类型还在增加.目前,发生在农业生产中的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水、冰雹、雷电、滑坡、地震、溃坝、沙侵、碱荒、虫灾、鼠害、海啸和龙卷风等;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灾害有:坠机、翻船、爆炸、倒塌、泄漏、电击、碰撞、井喷、卷轧、中毒和核辐射等;特别是各种火灾和交通车祸明显上升,对全社会都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4,(43)
今年7月中旬以来,淮河流域中、下游发生了大面积水污染事故,严重危及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饮水和生活,给淮河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包括渔业资源的保护等)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正处于今年旱灾之苦的苏北人民又遭受到水污染灾害的痛苦,犹如雪上加霜。 事故发生后,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宋健同志开门见山说:淮河的污染问题,非尽快解决不可。还淮河以碧水清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国和世界气候异常。去冬今春以来,突破本世纪气候纪录的灾害不断涌现。太平洋东岸洪水严重。太平洋西岸持续干旱。亚欧大陆受到热浪、寒流交错袭击。我国华南异常多雨。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地区春雨充沛,对流性灾害天气频繁出现。南方偏冷,北方偏暖,大风多,沿海台风比往年少。  相似文献   

7.
暴雨,大暴雨。今年进入7月份之后,淮河出现五次洪峰。淮河中游持续24天洪水超过警戒水位。 7月6日,安徽省金寨县梅山10小时降雨227毫米;8月28日,河南省信阳地区的小潢河8小时降雨344毫米……。大雨如注,山洪暴发。从7月5日到9月2日,桐柏山、伏牛山、大别山的山洪多次滚滚而下,形成淮河五次洪峰,汹涌扑向中游。安徽省正阳关以上的300里淮河堤防频频告急!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和气候变暧趋势的逐步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受干旱影响地区面积大幅增加,造成损失不断增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受地理、季风和台风等共同影响,各地降水差异明显,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导致干旱在不同地区和时期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5)
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干旱灾害近些年来从发生频率到引起灾害程度都在不断地提高。从气候变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省甘蔗生产为例,对甘蔗生产中面临的旱灾风险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国家气候中心和云南省有关的8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的降水量和气温数据,用滑动t检验法对气候变化对云南干旱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干旱对云南省甘蔗总产量的影响。结论是:近年来云南省旱灾呈现加重趋势;降水量的多少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50)
<正> 今年入冬以来,陕西部分粮食产区遭遇持续干旱,新疆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雪。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仍而又幅员辽阔的国度,中国局部地区在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将来,可能还会有一些灾害天气,甚至极端气候的袭扰。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异常,极端气候增多的这些年,这种情况几乎已成常例。  相似文献   

11.
董藩  周宇 《团结》2005,(5):16-19
抗旱是指组织、动员社会和公众力量,采取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通过应急开源、合理调配水源和应急节水等手段,在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方面防范、抗御干旱。减轻旱灾损失的活动。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南临太平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的时空变化很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5%。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干旱及旱灾频繁发生的国家。为了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管理,维护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秩序,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尽快制订抗旱条例。  相似文献   

12.
再觅淮河治本之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灾害频繁导致今天整个流域的贫穷落后。而在历史上,淮河流域曾是富庶之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从历史上的一条利河、好河到今天的害河,灾河,淮河还能够根治吗?  相似文献   

13.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降雨量比常年同期正常偏多,同时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夏旱和伏旱,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测,今年夏季我国将出现南北两支多雨带,汛期淮河流域的降雨量将比常年同期正常偏多,淮河防汛再次敲响警钟。淮河之痛缘于“不通”  相似文献   

14.
治秦先治水纵横谈●刘宽民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既是生命要素,又是生产资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水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可或缺。陕西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当前,“治秦先治...  相似文献   

15.
一.长江中下游出现旱涝急转的罕见气象灾害形势今年1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加上气温显著偏高,气象干旱范围广、强度强、影响大。截至5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进入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少雨的态势迅速转变,6月3日至19日先后遭受4轮强降水过程袭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特别是近两年来局部地区特大干旱和多个省份洪涝灾害、部分地方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并发,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联合会于6月24日在日内瓦发表了一份关于世界自然灾害的报告。报告说,1998年全球自然灾害的规模史无前例,共造成6万人死亡,250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900亿美元。而且由于地球变暖和环境恶化,令后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数量还可能有所增加,未来数十年中仍可能发生下述“特大”的自然灾害,诸如气候变暖使海水到2010年上升1米,并引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这对“孪生杀手”;干旱引起的荒漠化会使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粮食产量减少三分之二,并导致水荒;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容易遭受洪水、干…  相似文献   

18.
蔡云 《学理论》2010,(20):122-124
本文介绍了近年发生在安徽省利辛县一起江苏人利用安徽省淮北籍船舶实施的合同诈骗案,通过对现行安徽省水运管理体制下水运管理问题分析,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思索建立科学规范安徽省水运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从而促进安徽省水运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1,(35)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汛情来得早,来得猛,淮河、太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先后出现大的降雨过程,致使局部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些地区的党组织和政府在灾害出现后立即领导广大群众抗洪抢险,与洪涝搏斗;当洪水逐渐消退时,又接着领导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充分表现了我们党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迎着艰险上,处处冲锋在前,显示了人民子弟兵的  相似文献   

20.
蚌埠C位之问     
刘菁  陈尚营 《瞭望》2021,(19):31-33
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个小渔村,1911年因一条铁路的开通,收获工业文明之光.古渡乡集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工业重地.当地人说,我们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就是蚌埠. 蚌埠地处皖北,淮河穿城而过,城内建有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雕塑.此地因盛产珍珠又被誉为珠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