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不明身份人员绑架,以色列军警随即展开大范围搜索,直至6月30日才发现人质已被“撕票”。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报复性虐杀。接连两起突发事件牵动了巴以民众的敏感神经,双方旧恨重燃、矛盾激化,暴力冲突在多地蔓延,巴以局势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改造中东"的大局出发,同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一道向巴以双方提出了"路线图"计划.尽管该计划起初均受到巴以双方的认可,也受到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但随着中东局势的不断变化,该计划在刚刚付诸实施时就遇到了巨大挑战,且面临"夭折"的危险.布什政府企图改造"失败国家"的努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相继遇到挫折后,在巴勒斯坦将注定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多种纷乱复杂的矛盾中提取对巴以冲突有重大影响的 7个最重要因素(联合国有关决议、领导机构、主要对抗方式、军力对比、外交与国际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民众意愿等要素 )进行系统研究 ,并根据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对巴以冲突的未来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分析。虽然美国已经公布所谓“路线图” ,但和平还不是就能“按图索骥”的。鉴于巴以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利益的棘手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 ,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会分几步走 ,并且将是一个较长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9月开始的巴以冲突不仅没有结束的迹象,反而深陷恶性循环的泥潭——阿拉法特继续被软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美国对巴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巴以双方难以达成任何协议。布什点名批评伊朗和伊拉克,指责它们发展杀伤性武器的本质没有改变,使反恐战争扩大化的态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中流砥柱,具有巨大的政治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境内外600多万巴勒斯坦人唯一合法代表。但近期来,由于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将打击的矛头直接指向该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及其高层官员,并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确定为“支持恐怖主义实体”加以打压,致使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6.
林燕 《西亚非洲》2004,(3):52-55
欧盟主张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利益。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 ,欧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在 :与巴、以两方关系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 ;强调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争端。欧盟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政策为其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欧盟希望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共同的外交路线和独立的防务能力 ,努力实现它“说话算数”的世界一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自本·拉登被击毙以来,巴美关系持续恶化,沙拉拉哨所越境袭击事件直接导致双边关系跌至十年来的历史最低点。近来,巴美在阿富汗重建及“哈卡尼网络”问题上矛盾突显,双方战略结构性冲突加剧。但基于综合考虑,巴美互有诉求或倚重,故也有修复关系的意愿,采取了一些务实举措。尤其是约翰·克里主政美国国务院,开始了对巴关系的再校准。但受国际、地区及国内形势的综合影响,巴关矛盾新旧交织,巴美关系修而不复。前瞻巴美关系,双方不会重回盟友高位,但会保持低限度的接触,维持“糟糕的婚姻”。  相似文献   

8.
巴以冲突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不安.尽管巴以双方在5月下旬相继接受<米切尔报告>,6月13日口头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协议,6月底美国国务卿又到中东进行斡旋,布什在接待来访的沙龙时也在停建定居点问题上向以施加了压力,但由于巴以之间诸多根本性问题的存在和有关各方立场的巨大差异,预计国际社会的诸多努力短期内难以挽救巴以和谈.7、8月以来,巴以冲突明显加剧,双方伤亡增多,局势趋于紧张.  相似文献   

9.
最近爆发的加沙战事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以暴易暴”、“冤冤相报”这一恶性循环长链条中新的一环,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哈马斯现象之所以产生并获得广泛影响与支持,是同以对巴实行双重标准的强硬政策分不开的。巴两大派的关系与巴以关系相互影响。以拉一派打一派不可能实现巴以和解。旷日持久的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以虽占军事优势并有美国支持,并不等于有了安全。中东和平的出路在于通过政治谈判实现民族和解。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以及以色列大选结束、强硬派人物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巴以冲突问题的"两国论"解决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方案可以在历史中得到回溯,但反映出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希望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大力推动"两国论"解决方案,反映出奥巴马在中东外交上的新思维."两国论"解决方案的前景,除了取决于巴以双方政策调整的愿望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正式重启双方中断近两年的直接谈判,巴以和谈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巴以和谈自1991年启动以来,已走过近20年的时间,虽然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签署给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巴以和谈进程并未如人所愿,一直因分歧过大而步履维艰,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讲屠.  相似文献   

12.
“路线图”的推出和有关各方对此达成基本共识,为巴以恢复和谈、缓解冲突创造了良好开端,为和平解决巴以争端提供了契机。但巴以歧见大,内部牵制因素多,实施“路线图”难度大。布什总统设计“路线图”旨在修复与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和为总统连任造声势。可否如愿,还需拭目以待。巴以问题既有历史积怨,又有现实曲折、复杂的背景,这一历史大难题如何解决,看来路途漫长,决不可能一蹶而就。  相似文献   

13.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国际社会为促成双方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巴以之间仍然冲突不断。2008年6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巴以之间赢得了短暂的平静。随着停火协议期限临近,双方冲突又起。2008年底以军突然发动铸铅行动,暴力冲突变成了战争屠戮,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国际社会也加大了调解力度。特别是美国,调整了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的“超脱”政策,表现出较前积极的姿态,为巴以实现停火恢复和谈带来一线希望。6月底,继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之后,美国务卿鲍威尔再赴中东,亲自督  相似文献   

15.
一、“中东和平年”落空巴拉克1999年5月当选以色列总理后,曾许诺在15个月内与阿拉伯邻国实现全面和平,国际社会也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2000年估测为“中东和平年”。然而,2000年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去甚远。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获实质性进展,9月底巴以冲突的爆发使和谈再次陷于停滞;一度被认为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叙以谈判随着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去世而搁浅;黎以谈判也未因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而出现转机。和平进程的脆弱性进一步显露。(一)阿以关系全面倒退,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初开局顺利。根据巴以双方上年…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2日,在美国的积极斡旋下,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同意在华盛顿就解决以巴之间最终地位问题重启直接谈判。9月14-15日,双方领导人分别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和耶路撒冷举行了第二轮谈判。但迄今双方未就谈判涉及的问题达成共识。巴以恢复直接谈判既体现出美实现其中东战略的迫切需求,也是以巴双方各自的主客观需要。然而,巴以各自对谈判所涉及主要问题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且均面临各自内部“反和”力量的强大阻力。因此,直接谈判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先后宣布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在美巴以峰会之后,巴以连续发生了多起暴力冲突,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然而,6月底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哈马斯等三个激进组织宣布停火、以军撤出加沙地带,使中东和平进程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一是巴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犹太人定居点、难民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都是棘手的问题 ;二是巴以力量悬殊 ,以色列在和谈中拒不让步 ;美国的态度也是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僵持的关键。但从长远看 ,和平进程还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巴以双方在谈判中虽存在根本分歧 ,但并非没有妥协的余地 ,巴以 (中东 )实现和平也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阿拉法特的去世并不意味着巴勒斯坦问题的终结.如果阿拉法特的后继者仍坚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力,可能也将被以色列视为所谓"实现和平的障碍".巴以都面临严峻挑战,以犹太种族和民主精神为立国原则的以色列不能永远占据着巴勒斯坦领土,也不能吞并巴勒斯坦,建立两个民族国家并和睦相处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惟一可行方法,但和平之路依旧漫长,需要国际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推动巴以冲突的公正解决.美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以色列的立场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今年7—8月间,以色列按照原定计划,加紧实施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出的“单边行动计划”,巴以关系发展走向进入了一个敏感期。国际社会和巴以双方都努力维护形势稳定,但各自立场不会有大的改变。事关中东的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有必要作出历史回顾,理清来龙去脉。一个父母,两个兄弟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来自阿拉伯半岛上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该地的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来自爱琴海边上的腓力斯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