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婷婷 《先锋》2024,(2):61-63
<正>一月一主题,月月都文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加入文明倡导的队伍中,争当文明践行者、城市代言人文明是市民的切身利益,文明是市民的幸福密码。成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气质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文明月月行”文明倡导活动已在全城有序启动,文明交通、文明养犬等与市民日常密切相关的主题都将继续成为发力重点,也希望更多市民能加入文明倡导的队伍中,一起争当文明践行者、城市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全面小康社会包括物质小康、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使人民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健康文明的社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石家庄市2003年掀起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拉开了建设首善之区的序幕。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现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最早的文明形态是原始的采集文明,然后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开始的工业文明。持续至今已20O多年的工业文明使地球的自然资源遭到了过度的消耗;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人类自身也出…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与开化状况。文明的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人类历史上,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考察,文明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上述三个阶段上,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制度形态,即君主政体、民主共和政治与生态民主政治。这些不同的政治形式既是文明规则的运用与结晶,也是对文明的一种自觉提升。当代中国的文明是上述三个文明的混合,是一种混合的文明。在三种文明状况下,和而不同在处理三个不同文明价值以及政治制度建构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三个不同形态文明作简要描述,并探讨它们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一定的文明,支持和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建构,加强文明的建设是政治制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巩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美丽中国"表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也从另一个层面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文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是一种文明论,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彰显出系统性与进步性;另一方面,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应用层面彰显出其实践成效。理论与实践的"文明"属性为世界文明形态转型贡献出来自中国的声音,成为人类追求长远发展、探求生态文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浩波 《探索》2012,(6):11-16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型社会文明观,具有"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的文明意蕴及其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理论诉求,就是要从本质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蕴的实践诉求,就是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选择人本、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指正一条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与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发展的文明形态之一,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是被上升到  相似文献   

8.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协调循环,并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2007年,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这是党的科学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其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0.
梁雨 《实践》2009,(9):1-1
不久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锡盟召开了全区第五次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牢牢把握的工作方针,也是自治区近年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回顾总结我区文明建设的实践,核心的一条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明建设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文明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王爱明 《新长征》2021,(4):38-39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战略之举。作为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试点,梅河口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先行先试,探索创新,高标准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22个实践基地,坚持文明实践与文明城市创建、民生工作、新农村建设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人对自然态度的历史嬗变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当今生态文明,人对自然的态度相应经历了敬畏自然、模仿自然、征服自然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转变。同时,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也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现在人类要想解决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努力建立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当今生态文明,人对自然的态度相应经历了敬畏自然、模仿自然、征服自然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范式转变。同时,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也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现在人类要想解决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努力建立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台县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县城这一“金字招牌”的引领作用,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全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号工程”——文明高台行动,广泛开展“文明言行·有你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家园创建等活动,着力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再谱新曲.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目标,除了经济制度、体制和机制之外,还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管理等层面上的多种制度、体制和机制,而后者的创建与完善,也需要我们进行更大胆、更科学的改革、调整和构建.不仅如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本身认识的实质性提高与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新型政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种新型体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种新型公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文明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只有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生态文明的生成路径,才能有效实现从传统工业文明向新的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活动,为社会创造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群众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笔者认为,在完善文明创建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通过治理活动的开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一、文明创建缘何具备治理能力(一)文明创建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文明创建治理能力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方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地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来,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政治纲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9.
<正>解决当今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和危机,单靠一种文明价值的智慧和能量,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禀性的文明价值资源,实现互补、融合,才能帮助人类破解难题、走出危机。其中,中西文明价值的互补、融合具有独特意义。中西文明存在明显差异,是两种禀性相异的文明。但是,这不仅不是中西文明相互冲突的理由,反而是两者互补与融合的根据。对一种文明价值的评价不能采取非历史的、抽  相似文献   

20.
地球绿宝石     
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视野中,小桥流水,绿树村边,莼鲈之思,都蕴含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生态意象。时代发展到今天,在继黄色文明、黑色文明、蓝色文明之后,人类在对未来社会的畅想中,呼唤着绿色文明。在绿色文明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都与自然相亲相近,相依相存。在地球北纬25度的腰带上,许多喀斯特地貌都已是乱石磋峨,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