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能源联系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利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光 《西亚非洲》2004,(5):52-58
21世纪头 2 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关键时期 ,也是国内石油能源缺口不断扩大和对进口石油依赖不断增长的时期。中东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增加 ,双方关系中开始出现下列问题 :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平衡问题 ;与中东原油进口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 ;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对石油供应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 ,中国在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时 ,需要重视扩大出口规模、消除“亚洲升水”、扩大投资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开展战略对话 ,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并使中国与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姜英梅  王晓莉 《西亚非洲》2007,12(11):48-53
中东地区石油储备占世界石油储备总量的60%以上,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40%以上。石油收入是中东产油国主要收入来源。中东地区,无论产油国还是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无不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巨额"石油美元"流入中东地区,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繁荣、福利制度和基础设施完善、统治阶层执政地位稳固,以及国际政治地位提升;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双高"现象、外国劳工与高失业率、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卢武铉的“能源外交”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能源消耗巨大,但国内资源匮乏。其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成为韩国历届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卢武铉上台以后,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能源竞争愈演愈烈。因而,卢武铉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外交”,即继续保障中东石油的稳定供给,同时展开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产油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借鉴卢武铉政府的经验,我国的“能源外交”应从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世界能源生产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外能源开发、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试论印度与非洲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鉴于国内能源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印度只好到海外谋求能源供给.在此过程中,为了减轻对中东能源的过度依赖,印度开始寻求与非洲开展能源合作.印度与非洲的能源合作主要通过直接购买能源与投资两种方式进行.在同非洲的合作中,印度具有历史、地缘、移民、文化、语言,以及政府推动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非洲的产油国局势不稳、国际竞争激烈,以及印度能源公司自主决策权不足等制约因素.可以预见,印度与非洲能源合作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这不仅因为印度国内严峻的能源形势将长期存在,还因为非洲国家也有与印度合作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5.
陈沫 《西亚非洲》2006,(9):47-51
石油价格高涨及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动荡,对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随着石油需求的增加,寻求石油来源的稳定和安全日益重要。中东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油价、美元走势等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着沙特的石油生产,使其积极地寻求稳定的出口市场。中国与沙特具有以有益的合作方式开发利用这一利于两国经济发展的市场以实现共赢的基础。在了解发达国家在海湾及沙特石油领域的活动和沙特石油产业现状的前提下,中国在与沙特石油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美俄中东能源战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界".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美国,与持"能源牌"重返中东的俄罗斯战略相遇.美俄两国中东能源战略中存有异同,在利益上也存有共识与矛盾.本文通过对两国中东能源战略及政策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参与中东的能源角逐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中东五大产油国的石油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磊 《西亚非洲》2002,41(2):58-63
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中东石油问题,于我国也是如此。随着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逐年加深,我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将面临多重挑战。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各不相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实行较温和的石油政策,而伊朗、伊拉克的石油政策则较激进。对我国而言;中东石油战略的关键是要把握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趋向,突出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煤多油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核能和水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中国不可能主要依靠核能和水能解决能源需求问题,只能是在主要靠煤的同时,逐步扩大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石油工业既要立足国内,又要积极参与开发和利用国际石油资源.中东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主要供应者.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朝鲜和韩国能源极其短缺,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具有极大的潜力。为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应积极参与俄、朝、韩三国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