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杰 《行政与法》2004,4(10):19-21
“公共性”是一个分析现代政府活动性质和行为的重要工具,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探讨有利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研究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在这种特定环境与制度下的内涵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本理念层面、道德层面和政治过程层面来解释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容,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公众满意,国家公务员的公共行政道德责任建设及公民参与对“公共性”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侯雷 《行政与法》2006,(10):32-34
公务员精神来源于公务员制度的本质规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决定了中国公务员精神与西方公务员精神既有相同之处,又在“政治中立”这一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精神的内涵也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务员精神体现了公务员制度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以个人自律、组织教育、制度控制、环境制约等为主要途径,从精神、制度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上促使每个公务员真正成为“公务员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原则在行政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行政道德之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集中反映其社会本质、阶级属性和职业特征。我国行政道德概括为一句话,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步步胜利的基本“法宝”。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实施,亦把它作为国家行政人员、党政干部必须遵循的行政道德原则,并在《公务员暂行条例》中予以确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曾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潘月游 《行政与法》2003,(10):86-88
公务员道德人格状况决定着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习惯和能力。公务员道德人格形象不仅关系到公务员自身的形象,也关系到政府的信誉和威望,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热爱,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甚至国家的安定团结。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公务员道德人格新形象,是落实十六大精神,反腐倡廉,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投稿须知     
《行政与法》2014,(11):F0002-F0002
本刊策划和设计了“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与法治、政府与经济、公务员制度、社会管理、探索与争鸣、宪法行政法研究、法学论坛”等栏目。特别是“公共管理理论”栏目已成为《行政与法》的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6.
郑盎 《政府法制》2008,(12):33-33
“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前赴后继挤入公务员队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翟校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反问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些公务员花4000元买2万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就冲着公务员可以打2折买房的优惠条件,没有人不会动力十足。”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史上的重大创新,它无疑会使我国公务员管理全面规范化和法制化。文章从分类制度、更新制度、引入制度、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公务员主动性的制度等五个角度解读公务员法的创新。在分析制度缺失的基础上,从公务员权益保障、公共精神塑造、公务员管理的开放性和公务员能力的提高等四个维度展望了公务员法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一舟 《法人》2011,(1):15-15
“最牛公务员工资”的存废不是问题的关键。已经非常明显,“最牛公务员工资”的一部分来自于财政列支,“与现有公务人员工资构成相符”,而真正让工资“牛”起来的“其他+绩效”部分,则来源于经费自收自支——据悉,这是一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负责深圳市财政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及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和商业用房的租赁、  相似文献   

9.
张丽珍 《行政与法》2007,(11):42-45
公务员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务员精神作为公务员的价值信念,指引、评价和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体现着公共行政的精神和行政文化的价值观。通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公务员可以准确把握其角色的特殊性内涵,理解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社会角色赋予了角色承担者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往往通过职责体现,包括责任和义务,担当职责是角色的必然要求。公务员要出色地完成其职责,合作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沿着角色把握、职责担当、合作定位这一伦理路径,公务员精神的公共性、正义性、廉洁性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明利 《法治纵横》2011,(24):20-22
当“高材生”、“公务员”遭遇对父母施暴的“忤逆子”,无疑更容易吸引公众的眼球,也更刺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  相似文献   

11.
所谓“政府作风”,就是指政府和国家公务员在依法运用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作风简称为“政风”,转变政府作风,习惯上称为“转变政风”。从总体上来说,当前政风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公务员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  相似文献   

12.
成也青天,败也青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包青天曾经是一个人;在今天,“包青天”象征着一种腐朽的法律体系与理想的政治道德的结合体。“包青天”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包青天”代表着民间百姓对政治道德与法律制度的看法、态度、心理与观念。民众看透了官员的腐败,民众看透了法律的落后,因此自然会怀念起包青天。当然也有人说法治社会仍然需要包青天。不错,任何时候,不管法治发达到什么地步,人类社会总是离不开优秀政治家、公务员和司法官身上的道德素养。但是政治道德与法律制度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在功能上互相替代。从政治道德意义上讲,“包青天”代表国…  相似文献   

13.
刘婷 《法制与社会》2011,(13):149-150,164
“公共领域”是现阶段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公共领域对政治社会民主化和公民意识提高的推动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文通过对江宜桦教授“公共领域中理性沟通的可能性”一文的评论讨论了什么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主体应该是谁;公共领域的特征和公共领域理性沟通的条件等等。并通过分析得出无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如何的多元,其道德基础都是“善”和“正义”,这也就是“公共领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红 《行政与法》2003,(12):66-68
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它给公务员制度带来的冲击,揭示新公共管理条件下改革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盛立中 《政府法制》2005,(21):52-53
近年,国内不断掀起 报考公务员的热潮,原因 无他,作为公务员不仅拥 有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 而且收入稳定,有良好的 福利待遇。 其实,在西方国家公 务员也是一个令人羡慕 的职业。不过这些国家对 公务员的选拔更为苛刻, 不仅入口门槛较高,还十 分强调公务员的道德修 养、对国家忠诚以及注重 工作效果。此外,公务员 收入透明公开,鲜见因利用部门权力而产生不同公务员之间的 “收入差”,政府部门集体贪污受贿的“群体”案件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是政府的人格化。迈向新世纪的中国政府 ,为了有效地树立行政权威 ,提高行政效率 ,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公务员制度的同时 ,还应注重公务员的自律 ,加强人格修养。在这方面 ,我想说的是 :1.公务员的人格修养 ,应高于和先于普通公民。道理很简单 ,因为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这一崇高的职业特点 ,决定了我国公务员应该而且必须在人格修养方面做普通公民的表率。古人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个“身” ,就是指公务员的人格修养 ,严于自律。公务员修身在前 ,普通公民才会仿效在后。公务员以…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治与国家公务员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国家公务员的素质,使其“与时俱进”,是实现行政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按照WTO规则的有关精神转变公务员思想观念;进一步发展完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认真审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一种期盼,更是一种要求。2003年岁末,我国首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出台,新的年度,公务员是否合格就要拿这个标准来测量了。该标准首次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列为其中的一项,此外还有8条标准是: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国家公务员是为国家、为公众服务的。非典等灾情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公务员应该具有管理公共危机的水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要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的潜在影…  相似文献   

19.
艾烨 《法制与社会》2010,(2):236-236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服务型政府首先需要的是充满服务精神的团队,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公务员改变“万金油”的形象,实现职业化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是公务员队伍职业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现在行政违法行为和行政失当行为屡见不鲜,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行政主体行政道德意识薄弱,而且这种行为都是对公务员行政道德的违反,都应该承担行政道德责任,所以当前应该强调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本文认为,在着力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应进行法制建设,建立对行政主体的道德责任监控机制。行政道德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公务员行政道德规范并推进其法规化进程;完善公务员行政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监督行政道德执行的专门机构等。本文主要论述最后一方面,提出建立公务员行政道德专员委员会的设想,并分析该机关与现有机关的协调,以达到各机关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