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史文汇》2007,(7):47-52
第7集 苏共的领导集团 列宁曾这样表述革命政党的领袖作用,他说:“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1934年10月,波澜起伏的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低潮时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民开了一场争夺群众的殊死斗争。一、红军长征后党群、军民关系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概念已被中国共产党大量用于分析中国社会。后来扩大到以“阶级意识”来分析问题,如反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局势,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革命理论发展的需要,“阶级”概念被扩大到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具体阶层,及其在中国革命运动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判断,因时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多次改变。由此中共逐渐建构起一套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同时,“阶级”概念扩展到党内,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这样,“阶级”概念不但包含了实体性“阶级”本身,而且包含了“意识”意义上的“阶级”。以“阶级”概念为分析起点的阶级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的“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其中“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矛盾略作考察。一、共产国际由“世界革命利益中心”演变为“苏联利益中心”列宁倡导建立共产国际,是为了推动和领导世界革命,在短期内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在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上,俄共(布)代表季诺维也夫发言说,“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共产国际是为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一种手段”。列宁在这次大会的闭幕词中宣布:“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列宁认为其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心,即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除强调建立国际苏维埃共  相似文献   

5.
任何政党要想领导革命胜利,必须有明确的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指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为社会公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新时期统一战线最广泛的政治基础魏清源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①邓小平同志依据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从我国阶级变...  相似文献   

7.
党的性质是党的阶级属性、世界观和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统一。(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对我们党性质的精确表述和高度概括。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如它是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5)
"矛盾"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的哲学就是矛盾哲学。毛泽东一生重视矛盾,并重视运用矛盾分析法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总结其一生的经历,从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性质开始,到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可以说是"成也矛盾,挫也矛盾"。因此,梳理毛泽东有关"矛盾"的思想,学习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对于今天处于各种社会突发事件多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时期的中国,我们党应该以何种智慧领导中国人民正确地处理这些社会矛盾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经过民主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中国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科学的结论,是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一)从我国革命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1980年,邓小平说:"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仅必须正确解决“国体”,也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而且还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确立包括政体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科学的政治制度。否则,“国体”就不能实现,至少是不能完全、彻底地顺利实现。毛泽东深入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对于未来国家政权的制度形式进行探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集中全党和全民族的智慧,领导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而且领导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两项“基本政治制度”①,从而确立了与我国人民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前半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得了民族独立和翻身解放;后半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值得自豪和珍惜的历史。但是,有些人却声称:由于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所以造成了“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变成了一部不断地杀人、轮回地杀人的历史”。因此,应当“告别革命”,反对革命的一切后果。他们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说得一团漆黑,把旧中国说成是一片光明。有的甚至公然赞美外国的侵略,主张中国应投入他们的怀抱,成为他们的附庸。 本文针对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和平改良为什么失败、资本主义建国方案为什么行不通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论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搞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用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了而不是阻滞或破坏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是我党对王明“左”倾错误的一个胜利,延安整风则是遵义会议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没有遵义会议的胜利就不会有延安整风,没有延安整风的胜利也不会有遵义会议胜利成果的维护及其历史地位的巩固。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两个矛盾:党需要独立自主地解决革命进程中提出的问题,但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又不得不听命于远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领导;党需要用马列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但马列著作中又没有解决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3.
张浩1896年生于湖北省黄岗县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饱尝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痛苦。他连小学没读完就在家织布。1920年夏天,恽代英同志到张浩家乡进行革命活动,他俩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张浩接受了恽代英同志的革命思想教育,参加了恽代英同志组织的革命团体“利群书社”和“共存社”。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接受革命风暴的锻炼,不久,张浩来到了上海。在那里,张浩一边做工,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从此,他的一生就同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了。 1922年初,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张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担任了沪西区委书记,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了“五卅”大罢工的斗争。他在青云路召开群众大会,领导群众游行示威。这次集会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张浩不顾个人安危,赤手空拳地带领群众与敌人搏斗。他头部被刺受伤,满脸是血,但仍在号召群众坚持斗争。他振臂向周围群众高喊:“我们反对屠杀中国人,我们反对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声震中外的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八七”会议上,党中央纠正了过去领导工人运动的错误策略,指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工人群众,领导他们斗争, “共产党应当发展、扩大并激励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应当领导工人每次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会上通过了《最近职工运动决议案》,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求得中国民族及被压迫阶级的彻底解放。中共江苏省委刚刚恢复工作,就抓紧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同时也加强了对工人运  相似文献   

15.
第一种意见认为,“同一”是指对立的“同一”。离开了差异和对立也就谈不上同一。如果同一只是“同”,自身不包含矛盾,那就不是具体的同一,是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同一。例如生与死、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等等,因为是对立的,所以具有同一性。但是。矛盾的同一性并不是指矛盾双方的“同”,如果是指  相似文献   

16.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够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1,(9):32-32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可以用"两次革命"来概括。"两次革命"中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本来意义的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和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的社会变革。它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就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次革命,就是改革开放,其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最近,杨献珍等同志提出“合二而一”的世界观来对抗“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他们的“合二而一”论就是把矛盾的同一性曲解为“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否认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矛盾、斗争、转化和发展,因此实质上就是矛盾融合论。他们硬说“合二而一”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看,肯定领袖的作用和反对个人祟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和实践都反复地向我们表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很喜欢引用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的一句话:“每一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列宁也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的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恩格斯关于马克思的历史作用,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张兆奇 《理论学刊》2004,(12):25-2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 ,这是我们党集 5 5年执政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全新结论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因此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体系 ,包括大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要求矛盾的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 ,最终表现为双赢或多赢。具体说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既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