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调查兔的寄生虫中,检获一种小杆线虫,经鉴定系小杆科(Rhabditidae Oerley,1880)同小杆线虫属(Rhabditella Cobb, 1929)艾氏同杆线虫(Rhabditella axei (Cobbold, 1884),该虫属植物性腐生虫。Yokogawa,(1936),冯兰洲(1950),陈心陶(1960),冯坚等(1986)均在人体内发现此虫,在兔体内发现尚属首次。自198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虫体形态观察,兔群虫体检出率调查,虫体在兔消化道的位置以及人工感染和药物对虫体的作用等试验,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0~1988年在新疆石河子等地进行绵羊寄生虫调查检获的食道口属线虫标本中,除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外,另发现一种食道口线虫。其感染率较高,为当地该属线虫的优势种。经对120条雌、雄虫标本鉴定,与文献记载的本属其他种皆不相同,故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新疆食道口线虫,新种Oesophagostomumsinkiangesis,sp.nov。  相似文献   

3.
1988年4月,我们在宁夏 中卫县1只家兔的肝门静脉中 找到1条丝状的雌性线虫,其 感染率为3.3%(1/30)。后来在宁夏中卫、盐池两县境内剖检21只野兔,从肝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及胰静脉中收集到类似的27条虫体,其感染率38.1%(8/21),感染强度1~19条。经鉴定,这些标本属于双辨科(Dipe-talonematidae)小筛属(Micipsella)的努米小筛线虫(M·numidica)。据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1976)记载,我国内蒙古曾发现该种线虫,但至今未见正式报道,而且它的寄生部位欠详。 (一)形态描述 虫体呈丝状,乳白色,两端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兽医科技资料》1978年第1期中,曾发表过《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一文,报道了云南马寄生性蠕虫23种。现继续报告寄生于云南马体内外寄生虫25种,其中原虫3种、线虫17种、蜘蛛昆虫5种。它们隶属9科15属。短尾三齿线虫、微小毛细线虫、隐匿环行线虫、宽乳突环行线虫、双冠圆齿线虫和头状辐首线虫6种,在云南尚未见有正式报道,故作了必要的量度和形态描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安徽省皖西四县家鸭寄生蠕虫计54种,隶属于16科36属。其 中吸虫8科17属30种(含1个未定种);绦虫2科12属17种;线虫6科7属7种。在所获虫种中,巴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babai和西纳背孔吸虫N.seieti为国内新记录;长茎锥棘吸虫Petasiger longicirra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cotyle concavum、叉棘单睾绦虫Aploparaksis furcigera,三色棘首线虫Hystrichis tricolor等12个虫种为安徽省新记录。此外,还对各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和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  相似文献   

6.
经对宁夏自治区各县、市的1085只家兔和盐池等4个县的35只野 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查出寄生蠕虫共16科28种,其中家兔(包括舌形虫和鞭毛虫)14科22种,野兔8科17种。在这些虫种中,有19种为宁夏区新记录,其中亚利桑那细颈线虫(Nematodirus arizonensis)、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曲颈瓶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retortaeformis)、印度小筛线虫(Micipsella indica)、北美栉状莫斯果夫绦虫(Mosgovoyia pectinata americana)5个种属国内新记录;棉尾兔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sylvilagi)、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等7个种为自然感染宿主新记录。对调查结果按科、种列出了虫种名录,并分析了全自治区兔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1957年9月23日,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职工清水,在兰州捕获1只老鹰(学名鸢Milous korschum),从其小肠内检得线虫10条。笔者最近整理这些标本中,发现其中有雄虫3条,雌虫7条。经鉴定为隶属于蛔虫科(Ascarididae Baird,1853)对盲囊属(Contracaecum Railliet et Henry,1912)的鸢对盲囊虫〔C.(C.)milivi Yamaguti, 1935〕。  相似文献   

8.
读《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5期刊载的张嘉儒同志《左旋咪唑擦剂治疗牛混睛虫病》(下称张文)一文后,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与该文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混睛虫病是由带有丝状线虫之感染性幼虫的吸血昆虫刺吸丝状线虫非固有宿主血液时,感染性幼虫进入其体内,经淋巴或血液循环入眼前房,停留于童虫阶段而引起的疾病。牛混睛虫病的病原体为马丝状线虫的童虫,属旋尾目丝虫亚目丝状科丝状属(Setaria)。而牛吸吮线虫病俗称牛眼虫病,又称寄生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多种吸吮线虫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鸡寄生蠕虫计36种,隶属于14科20属。其中吸虫6科7属11种;绦虫4科7属14种(含2个未定种);线虫4科6属11种。在所获虫种中,小型漏带绦虫Choanotaenia Parvus和合肥异刺线虫Heterakis hefeiensis为新种;安德烈戴纹绦虫Davainea andrei和热带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tropica为国内新纪录;家鸡是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orientalis、鲁氏前殖吸虫Prasthogonimus rudolphi、火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meleagris为国内发现的新宿主;分枝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antaniana、少睾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oligorchis等7个虫种为安徽省新纪录。此外,还对各种寄生蠕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混合感染情况以及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市牛寄生性蠕虫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富裕县、泰来县的3个肉牛饲养场随机选取改良成年肉牛52头,用蠕虫学剖检法进行寄生性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在牛体内共检获各类寄生性蠕虫13种,隶属于2门、3纲、10科、12属,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牛仰口线虫、前后盘吸虫、食道口线虫、肝片形吸虫、毛圆线虫和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分布广,为齐齐哈尔市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药物驱除、死亡后剖检等方法对西宁动物园的藏野驴(Equuskiang)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从3头藏野驴收集虫体3978条,经鉴定隶属于2纲、3目、4科、9属、19种,另有盅口属一未定种(Cyathostomumsp)。检获的虫体中,鼻形杯环线虫(Cylicocyclusnassatum)2118条,碗状盅口线虫(Cyathostomumcatinatum)704条,分别占总虫数的53.24%和17.70%,为本动物的感染优势虫种。其中鼻形杯环线虫的口囊、雄虫交合伞及伞肋、雌虫尾部等呈多形态变异;普通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vulgaris)的内外叶冠数与文献记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亚洲象(Elephans maximus)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石家庄市动物园于1984年、1985年两次从云南某边区引进亚洲象4只、根据临床表现和寄生虫病学调查材料分析,确诊该象患有寄生虫病。在引进这批亚洲象的同时,原有的2只死于本病。笔者在剖检中发现死亡的亚洲象肝脏、胆管、大肠、胃内寄生有大量线虫、吸虫、胃蝇蚴。1985年10月、1986年6月我们对4只亚洲象进行驱虫试验,驱除的虫体与以前剖检所获标本一致。经鉴定共获14种寄生虫(线虫8种,吸虫4种,胃蝇蚴2种)。其中吸虫4种,在我国亚洲象体内均是首次发现,为国内新纪录。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1985年5月,我们在河北省遵化县外贸冷冻厂进行家兔寄生虫调查时,在兔胃内发现有线虫寄生,经鉴定为吸允科(Thelaziidae),似蛔属(Ascarops)的圆形似蛔线虫〔(A.strongylina Rudolphi,1819)Alicata et Mcintosh,1933〕,其感染率为1.6~2.5%(5/310,6/24),感染强度为1~12条。 虫体形态 虫体细小,呈粉红色,两端向腹面弯曲,呈环状或半环状。整个虫体的体表角质层具有明显的细而密的横纹。在虫体的一侧有一颈翼膜,从头部0.158~0.227毫米处开始向后延伸,终止部位因虫体不同而异,但均在虫体的中、后部。头端口孔有两个侧唇,每个侧唇分为3瓣,每瓣上各有一个乳突。神经  相似文献   

14.
1986~1987年,选择7个点剖检托千34头,收集寄生虫鉴定分类,并综合本省先前13个点(次)的调查结果,迄今已从青海牦牛体检出寄生虫81种,分隶于4门、7纲、13目、28科、43属。其中牦牛为其宿主新记录的有7种。依据分布、感染强度和危害程度,17~22种为青海牦牛的优势寄生虫种。综述有关报道,迄今国内从牦牛体检出的寄生虫有99种,分隶于4门、7纲、13目、29科、47属,在本文讨论中将辐射食道口线虫背肋的多种形态归纳为9种类型;对舌形虫属、库柏属和细颈属各一未定种的主要特征做了记述。  相似文献   

15.
国内左仰贤(1981)、殷佩云等(1982)和符敖齐等(1989)对家鸭球虫种类进行过调查和研究,1986年6~9月,我们调查了云南省12个地、州、市的17个县、市的505只家鸭,鉴定出3属7种球虫,其中泰泽属(Tyzzeria)1种;温扬属(Wenyonella)2种;艾美属(Eimeria)4种。云南省鸭球虫总的感染率为60.0%。有致病种寄生。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林 《中国兽医科学》2000,30(11):45-4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成立以来 ,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在 5 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 ,长期深入牧区、深入畜群 ,对西北 5省区为主的全国主要牧区进行了畜禽寄生虫区系分布调查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 ,发现了一些新种和新记录 ,收集了大量寄生虫标本 ,进而建立了寄生虫标本室 ,并使其不断扩充和发展。目前 ,我所寄生虫标本室收藏、保存的畜禽体内外寄生虫标本有线虫、吸虫、绦虫、蜘蛛昆虫等 6门、9纲、2 1目、82科、116属、396种 ,包括新定种许氏细颈线虫、青海毛圆线虫、高寒夏伯特线虫 ,国内首次发现的舒氏似黄鼠线虫、阿尔泰同刺…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把敌敌畏塑入聚氯乙烯树脂小丸中,是应用于猪的首选广谱抗蠕虫药。对猪蛔虫的第四期幼虫、童虫和成虫,猪结节虫,猪鞭虫,兰氏类圆线虫和二种胃虫(淡红色猪舌圆线虫、类圆似蛔线虫)的成熟形态的驱除率大于90%。国内尚未见实际应用的报道。为了开发敌敌畏在家畜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特进行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用80%敌敌畏乳油,系杭州农药厂生产,批号84921。按每公斤体重15毫克原  相似文献   

18.
1981~1982年冬季在湖南省常德、汉寿、益阳和沅江市(县)进行了雁形目鸟类的寄生蠕虫调查。共剖检鸭科鸟类5属15种122只,检出蠕虫34种,隶属4纲4目12科23属,其中吸虫7科9属18种,绦虫1科10属12种,线虫3科3属3种,棘头虫1科1属1种;检出的番鸭拟华德绦虫(Wardoidesoidemiae)为新记录,并发现部分蠕虫的新宿主10种。  相似文献   

19.
寄生于禽类的多形科(Polymorphidae)多形属(Polymorphus)的棘头虫种类较多,目前已达30余种,国内已报道的有三种。1982年11月我们在新疆伊犁、阿克苏地区进行鸭鹅寄生虫调查时,采到一批棘头虫标本,经鉴定为多形科多形属的双扩多形棘头虫P.diploinflatus。该虫首先由Lundstrm于1942年发现于瑞典的野鸭Anas platyrhychos L.和潜鸭Nyroca fuligula L.。后由C.M.(1964),H.M.(1962),(1966)等又发现于苏联北部地区的阿塞尔拜疆等地的家鸭和其他禽类。这次发现于家鸭体内,在  相似文献   

20.
鸭丝虫病即鸟蛇线虫病,是危害幼鸭健康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广泛流行于四川岷江流域及其毗邻的29县(市),其病原为四川鸟蛇线虫Avioserpens sichuancnsis(Li et al,1964)。据报告,此虫的终末宿主,只限于家鸭、幼鹅和野生的水禽。本文就雏鸡感染鸟蛇线虫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