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鶱 《法制与社会》2014,(8):253-254
知识共享(CC)是一个为创作作品提供一系列著作权许可方式的非营利组织。通过独特的授权方式,CC协议将对著作权的利用从传统的所有权利保留模式,发展为灵活的一些权利保留模式,使得作品能更为广泛地流通与改编,为其他人提供创作及共享基础的同时也保留了原创作者的著作权。本文以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网站介绍的知识为背景,从CC版权许可模式的基本内容出发,简要论述了CC版权许可模式在商业上存在的优势和弊端。  相似文献   

2.
知识共享协议所遵循的“保留部分权利,构建合理的著作权层次”,为大众重新理解著作权的目标——保护著作权人个人权利、鼓励创新的同时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契机。知识共享对于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无疑在原理上具有促进科技腾飞的刺激作用。但是,知识共享协议自身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它的广泛使用对于中国科学院等知识创新机构数据库建设是否具有持续性的支持作用还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3.
博客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虽然从本质上来讲,博客空间内作品的著作权也受著作权法规制,但由于其在网络的大背景下,具有自己独特的版权问题。为了能使互联网上公众与作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可以引入知识共享协议。  相似文献   

4.
以开源运动和创作共用运动为代表的知识共享运动主张摈弃传统的知识创作和权利许可模式,是反知识产权思潮在实践领域的体现。知识共享运动特有的知识创作和权利许可模式,使权利人面临著作权保护和管理困境。引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应对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弥补权利人个人维权和管理能力的不足,但基于知识共享运动作品创作与权利许可特性,知识共享运动中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应与音乐和文字作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王国柱  李建华 《法学杂志》2012,33(10):150-154
著作权法定许可与默示许可具有制度构造上的相似性,但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默示许可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法定许可与默示许可的"杂糅式"规定不合理,而《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的"分离式"规定相对可取。默示许可与法定许可相比更适应网络环境的制度需求,具有更广阔的适用前景。应在公益事业和体现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的行为中扩大默示许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熊琦 《法学家》2014,(1):120-130
不同类型的音乐著作权许可模式旨在应对不同音乐产业商业模式的需求。面对网络传播技术的冲击,音乐著作权人拒绝为网络市场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而新加入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则试图以技术优势主导音乐产业,使得现有许可模式无法通过转型适应网络环境下的音乐传播与利用。许可模式转型的正确路径,应以实现音乐产业内部各主体共赢为目标,在满足音乐著作权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核心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排除既得利益者对许可模式改革的阻碍,并有效回应许可效率与传播效率这两个差异化的立法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腾讯与360的争端当中,被舆论和法学界所忽视的是腾讯通过点击式许可与用户签订的软件许可协议,它几乎赋予了腾讯公司以无限的合同权利。这个协议是两种法律移植的产物,其一是传统知识产权法向新式IT法的移植,其二是美国式IT法向中国式合同法的移植。在技术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类似的移植引发了复杂的混乱局面,而我国学界对于应对这种局面还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因此,在对软件许可协议及其附带条款的分析的基础上,为类似的争端厘清法理线索,在立法与司法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商标使用许可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制度。商标许可使用是指商标权人或其授权的人将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被许可人支付使用费的行为。许可使用后,许可人并不丧失商标权,被许可人只取得使用权。商标权使用许可协议终止后,在协议期内被许可方所生产但仍库存的相关产品如何处理,尤其是被许可方能否继续销售该产品的问题,已引起理论界同司法界的注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只要产品是许可协议期限内生产的,在协议终止后,被许可人仍旧可以销售,此种销售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因此是合法的。同样持产品可以继续销…  相似文献   

9.
肖冰 《河北法学》2002,20(5):42-45
在WTO规则体系中,《进口许可程序协议》的规范角度比较独特,仅适用于进口许可制度的程序领域。但是,在该协议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混淆协议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并由此造成对其适用范围的错误认识;二是对协议最重要的义务之一——“信息公开义务”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以及适用内容界定不清,因而在适用中产生争端。为避免我国适用该协议而可能产生的误区,准确加以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许可使用行为是一项法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内容而发生法律效力,通过债的关系予以实现。许可使用区别于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法。《著作权法》对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专利许可协议中的有色条款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新明 《法商研究》2007,24(1):89-95
专利许可协议是指专利权人授权他人在约定的期限和地域范围内以某种方式实施其专利技术的协议。专利许可协议中的有色条款是其中的一种限制竞争的条款,它包括白色条款、黑色条款、灰色条款三种类型。在专利许可协议中,三种有色条款功能各异。其中,白色条款是一种限制条款,它具有合理限制、指引、合作互利功能;黑色条款是一种限制竞争条款,其主要功能是排除竞争;灰色条款是既不享受具体豁免又不受白色或黑色条款约束的许可合同条款,其主要功能是调和。专利许可协议中的有色条款对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的交叉问题一直是司法机关在审判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垄断协议行为与专利许可行为的交叉在司法实践中就较为典型。垄断协议案件的一般分析方法为"合理原则",但由于专利自身具有垄断性,与专利许可有关的垄断协议在判断标准上具有一定特殊性。我国在此方面的审判经验非常有限,结合美国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分析方法和考量因素:第一,与专利许可有关的垄断协议审查应适用"合理原则";第二,在专利许可的反垄断审查中,专利权人的合理回报应当得到适当尊重;第三,对专利许可协议应当进行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分析;第四,专利联营的积极作用应当得到肯定,但也有可能限制竞争。  相似文献   

13.
14.
王国柱 《当代法学》2015,(3):106-112
著作权"选择退出"默示许可具有介于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之间、兼顾权利人负担与作品使用者负担和通过法律表达商业模式的结构特征。在立法定位方面,"选择退出"默示许可应当是政策考量的制度安排、独立存在的制度形态和特殊适用的制度选择。我国应当在已有立法实践的基础上,以社会公益、授权效率与权利保护的统一为原则,以技术进步、商业模式与法律制度的互动为途径,以集体管理、权利公示等配套制度的完善为保障,构建更加完善的"选择退出"默示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今  陈倩婷 《法学杂志》2012,33(2):71-7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在著作权立法方面,也出现了对著作权默示许可的一些尝试。不过,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判例法国家在互联网新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裹足不前还是我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浅尝辄止,都不能满足现实中大量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的制度需求。著作权默示许可使用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著作权法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调和互联网的共享性与著作权的私权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构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不仅在当下十分必要,而且也将是著作权法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笔者代理了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件,案件情况如下:A为一图片公司.A公司于1998年编辑出版了含有案外人的摄影作品若干幅的图片集.基于案外人的授权A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所采用摄影作品的一切权利,但对于开发所得权益双方约定了分配方式。同年.A公司申请版权部门确认其享有摄影作品的著作权.申请亦获批准并下发证书。2000年.B公司委托C广告公司在本市著名报纸上刊登广告,  相似文献   

17.
张曼 《知识产权》2013,(1):48-53
著作权法定许可的正当性基础可分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维护著作权多元利益平衡;其次增进言论自由和文化繁荣;最后促进衍生作品创作.其中,著作权多元利益平衡和保护言论自由是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基本共性.但是,鼓励衍生作品创作,解决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衍生作品创作的法律困境是法定许可相比其他限制制度所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著作权法定许可的正当性分析包括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两者共同构成著作权法定许可正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许可使用是一项基本的著作权制度,具有广泛的价值基础。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授权面临一定的难题。对此,应当在遵循著作权制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图书出版许可授权、报刊刊载许可授权和馆藏论文许可授权等方式寻求解决。对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授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使用,不能认为是合理使用,但具备法定许可使用的理论基础,可以视为法定许可。  相似文献   

19.
Web2.0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著作权领域著作权人与消费者分离的只读文化,转型为著作权人与消费者结合的读写文化,混音创作由此诞生并开始盛行.然而作为全新的创作形式,混音作品尚处在著作权法的灰色地带.因此,借鉴美国相关判例及研究,探讨我国著作权法制度下混音作品的合法性、各类许可机制的有效性以及侵权例外抗辩规则的适用性.探索平衡混音创作人与原作著作权人的权益的最佳路径,使著作权法与技术更新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诸多问题,这一制度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其并未起到恰当调节权利人与使用人利益关系的作用。在我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三次修改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审视现有法定许可的各种情形,重新构建一种建立在透明有效机制和程序保障之上的、仅针对教育和公共文化机构的法定许可。具体说,应当取消报刊转载、录音制作的法定许可;保留现有教科书法定许可的内容、并将远程教育的网络传播法定许可整合进来、增加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机构通过网络向注册用户提供本馆舍内绝版作品复制件的法定许可,构成教育目的使用的法定许可;取消录音制品播放法定许可,将针对所有作品的播放法定许可限定于非营利性公共广播组织以教育为目的的播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