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参加一定的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而,公民是民事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公民的民事主体地位是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的。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是对公民的民事主体资格的原则规定。  相似文献   

2.
1、出生。人生伊始,就取得了相应的法律资格,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法律:一是国籍法。国籍法规定,父母双方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二是宪法。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三是民法。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相似文献   

3.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需要的各种企业制度的总和.从法律角度来看,现代企业可分为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所谓自然人企业指的是企业以其自然人拥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刀为基础,以自然人为民事主体,依法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企业又可分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所谓法人企业一般指股份公司,而股份公司又可分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亦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无限公司亦称无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亦称两合公司.  相似文献   

4.
法人的存在是以它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为前提的。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资格,有了这种民事权利能力,就有了法律上的人格。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基本条件,没有这种能力,便不能参加民事活动,也就不具备法人资格,它与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一样的。“权利能力”和“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人的权利能力,是它作为民事主体依法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不论它是否实际参加了一定的民事活动,这种权利能力都是始终存在的。而权利则是法人作为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内涵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地说,是指自然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或资格。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实施一切行为的资格,兼指合法行为能力和违法行为能力。狭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自然人实施合法行为的资格。对我国民事法律中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对于自然人行为能力的理解,应从其设置目的入手。我们知道,自然人一旦出生,就取得了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人可以自动取得一切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之取得及义务承担必须依据一定的行为。一…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颁布执行对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一、公民(自然人)  相似文献   

7.
16岁的中学生李乙听说王甲要买收录机,便想把父亲李丙给他买的一部新收录机卖给王甲,双方商定卖价为800元。王甲把钱给李乙后,李乙迟迟不给王甲收录机,钱也被他消费没了。王甲无奈,只好将这一事实告诉李丙。李丙拒绝偿还800元钱。王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法律行为首要的条件是行为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与其实施的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可能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  相似文献   

8.
马建荣 《共产党人》2008,(20):40-41
在社会生活中,民事主体通常以一定的民事行为设立、变更、实现、终止其权利义务,即民事主体通过自主行为实现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这里的自主行为包含着民法理论上所称的"意思表示"要素,通俗来讲就是指民事主体所进行的民事行为符合行为  相似文献   

9.
维权·保障     
《兵团工运》2016,(4):40
正什么是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行为能力。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已达到一定年龄而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和已达法定成年年龄,但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0.
陆静 《发展论坛》2002,(8):40-41
考察现阶段企业法人制度建立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作一大概的分析。企业法人的科学内涵1.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企业法人同自然人一样,是民事法律主体。它具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人格,拥有自己的名称权、住所权、名誉权、财产权、生存权。它具有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像自然人那样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法人与自然人的法律地位也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法人的生存权具…  相似文献   

11.
维权·保障     
正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受案主体?确定劳动争议案件受案主体应以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为依据。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下列条件限制:(一)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2.
吴斌 《求实》2002,(Z2)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在西方国家民法典中亦称为禁治产宣告 ,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对于已达到成年年龄但缺乏认识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按照法定程序认定并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保障该类自然人和与其有民事利害关系的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民事流转的正常进行 ,维护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因而研究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制度有其重要意义。虽然我国民法上设置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制度 ,但由于过于原则 ,有诸多疏漏 ,为此 ,笔者对该制度进行探讨 ,希望对该制度的完善做…  相似文献   

13.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建国以后制定的三部宪法,都有这个规定。但是,明确提出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所谓公民的劳动权,主要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工作,并按照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与此相对应,国家则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为此,新宪法  相似文献   

14.
王军 《实事求是》2007,195(2):69-73
侵权连带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共同侵权行为,或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行为,而给不特定的人造成实际损害,共同承担的一种连带民事赔偿责任。侵权连带责任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各种特征。主要是:责任承担具有法定性;责任适用范围的广泛性;责任成因的特殊性;责任承担外部整体性;责任承担内部求偿性;责任排除的举证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合同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合同,它是指法人之间,法人与公民之间、公民之间,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所订立的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设。它与经济合同不同。在主体上,技术合同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不仅法人,公民个人也可以签  相似文献   

16.
正⒈明确胎儿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草案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在法律上,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人能否享受民事权利的前提,如果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则无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民法总则草案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保护胎儿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指的基金持有人权,指基金持有人基于其基金持有人资格而享有的从基金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基金经营管理的权利,所探讨的也仅为公司型基金的持有人的权利保护。一、基金持有人权的性质首先,基金持有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包括民事所享有的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等。基金持有人权是基于民法、公司法、信托法和证券法等商事法律而享有的权利,故为一种民事权利。其次,基金持有人权是一种社员权。所谓社员权,是指社员对社团法人所享有的一种独特的民事权利,无论是营利社团法人,还是公益社团法人,作为社员均享有社员权…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93,(17)
什么是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关系?所谓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其涵义是:第一,国家规定公务员的义务,是为了保证公务员在国家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离李鸿民事权利并不等于民事权利能力,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权利的一种形式。是民法赋予公民或法人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地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能。比如,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  相似文献   

20.
《前线》1984,(12)
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自己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上的责任。法律制裁是指对违反国家法律者所采取的惩罚措施。法律责任根据违反不同性质的法规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由而产生的法律制裁包括: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