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俗小说在古代被视为“小道” ,不能与雅文学并列邺架。故而研究资料多流失散佚 ,给小说史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0世纪初 ,《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在日本被盐谷温先生发现 ,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话本小说的研究亦由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跻春台》是清末川刻话本小说唯一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话本小说集,全集以劝善惩恶为宗旨,出现了大量的孝子孝妇形象以及与清末社会密切相关的孝文化。《跻春台》中反映出的孝文化与中国传统孝文化既有相同点,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其内涵包括延续子嗣是"孝"的最高宗旨、"孝"的更高境界是"善"与"孝"之间的平衡、父债子偿、家庭贫困时坚持行孝四个方面。中国的孝文化对海外亦有重要影响,深刻地影响了亚洲的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3.
文人话本与吴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繁荣的城市经济极大地刺激了话本的创作与传播,发达的教育为文人话本创作与消费培育了一批作家与读者,南宋的说话艺术为文人话本的创作提供了范本。明清文人话本作家绝大多数是江浙人,文人话本也大多刻于江浙地区,主要是苏州和杭州。文人话本形成了苏州、杭州两个创作、刻印中心,成为吴越文化独特载体。  相似文献   

4.
浅析《红楼梦》中的“潜对话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对话叙事"手法并不是"先锋小说"独创、特有的叙事手法,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写王熙风出场时的一段,就有最成功的表现.运用"潜对话叙事"的手法,可以在叙述人物活动的过程中,制造出"空白点",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去填补和充实作品"空白点"的含蕴,进而达到领悟和体味小说作品深刻的内涵及把握人物性格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小说"起初并不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概念出现的.它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其意是指琐屑言词,卑微的小道理.班固<汉书*艺文志>对"小说"下了定义,并首次收录了十五"小说家"的作品,可称为我国小说目录的先河之作.其后历代官修目录都沿用了班固的"小说"概念.官修目录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大量通俗小说抱有极深的偏见,但一些私家目录却注意到了它们的价值.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小说目录著作,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才真正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6.
“黑人妇女文学之母”赫斯顿小说的“黑人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黑人性". "黑人妇女文学之母"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黑人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贤亮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正是作家早年生活记忆、人生体验在作品中的具象化、符号化。作家深层心理中蕴含的女性情结———母爱与性爱 ,以独特的方式交融于作品中 ,构筑了一幅形神各异的女性群像图。  相似文献   

8.
论《封神演义》的戏笔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神演义》中的戏笔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细节以及情节构思和设置的描写上。首先,“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特质决定了其本身除了具有教化功能外还具有娱乐和审美功能;其次,明代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信巫崇道的社会风气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都对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潜在的影响;第三,明代市民文化的崛起,使历史与宗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尚俗”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是一篇典型的运用幻觉、幻化艺术而构成的作品.小说虚实结合、显隐相依,迷离惝恍,达到了艺术的假定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莫言以其特异的感觉及感性化的语言描绘把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拉入一个共予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0.
对女性性别魅力的极力张扬是当今中国大陆女性小说的一大特征,它分为故事型小说的外视角"客观结撰"与自叙型小说的内视角"自我剖白"两种表现形态.然而这种在性别魅力彰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主体"地位在遭遇消费性文学接受潮流时,则陷入了无以摆脱的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海猫鸣泣之时》这部作品的多层叙事中的回旋结构问题,本文试图揭示出后设小说的多层叙事回旋结构中的沉降、上行、回旋等结构在叙事学中一般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多层叙事在后设小说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葛红兵在他的作品<沙床>和<财道>中表达了他的女性意识.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有唯美的身体、都处于积极主动求爱的状态,具有放性的态度,同时她们在事业上没有卓越的建树.葛红兵打破了"处女"崇拜、女性禁欲树贞节牌坊的神话,试图将女性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他的解放仅仅局限在"性"观念上,而且这个"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在他笔下,在经济上无法获得独立,而又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无法获得和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作者举起的"性自由开放"的旗帜并不能将女性真正引向幸福之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种新型小说类型——轻小说开始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与其他小说类型相比,这一小说类型结构简单,阅读起来轻松、娱乐、易懂且题材丰富,十分符合现在青少年对小说阅读的喜好.然而,现在我国对于轻小说的研究几乎还处于零基础阶段,这一小说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如何,值得青少年研究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重点研究的是作家薛涛在其创作的短篇儿童小说中的自然与成长的关系。自然与成长的关系在很多儿童小说中都有体现,但是这种关系在薛涛的作品中是流动的、分层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和文学典型,对其的挖掘和分析不仅能让我们更为系统的把握多层面的薛涛的儿童小说世界,窥见他独特的表现技巧及自然与成长二者之间的深刻联系和含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中有关男女交往、婚恋题材的作品,在对待女子的态度方面,反对女子自由出入公共场合,反对女子与男子自由交往,谈话,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肇祸之由;在男女婚姻恋爱方面,对于婚前产生爱情的"男女"尤其是女子十分不屑,斥之为无耻,反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由于作者们自身个体意识的缺乏,无法理解现代"爱情"这种精神现象的出现和内涵,因而无法对"爱情"做更深层次的描写和分析,只能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浅薄的对容貌的迷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五四小说”是进入现代社会后青年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文化中,最突出的主题是婚恋的自由与幸福问题.“五四小说”反映出的新型婚恋标准,尤其是女小说家作品中反映出的精神追求——婚姻不仅应以爱情为基础,而且还应以男女双方的“平等”为基础,标志着女性独立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最初觉醒,更标志着传统婚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思潮性历史变化.新型婚恋观的出现,不仅对应着当时“少年中国”的整个时代风气,而且以其思想的深刻性构成了“五四文化启蒙”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按照弗洛伊德提出的"三重人格结构说",人格有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在矛盾与冲突中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活动.小说<红字>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心理及活动,便映射出三重人格因素对人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鄢然的小说对女性和性别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她们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解放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些意识和解放追求的深层内涵却投射了男权文化的阴影.这体现了女性作家面对男权文化时的无奈.  相似文献   

19.
简单说,网络原创小说就是网络上流传的可以随时修正内容的小说,这类小说不必一次完成,可以按照作者的个人意愿和读者的观看态度进行随时更新。随着网络原创小说逐步发展成熟,适应产业化要求已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原创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其著作权理所应当受到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文学表现中的"诗性"是文学现代性和审美性的重要的标志.本文以对"诗性"关键词的解读为突破口,剖析汪曾祺小说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