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是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2001年修订的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后,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依法治税的进程,但同时凸显了立法思想上的局限和具体条款上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救济程序方面存在立法和执行上的缺陷。2008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将修改《税收征管法》列入5年立法规划的第一类项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着手开展《税收征管法》修订的调研工作,这标志着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本文基于《税收征管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救济程序的完善上提出对《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法》颁布于1992年9月,1995年又对其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这部法律对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规范,曾经起到了并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随着我国企业制度、财税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现实中的税收征管面临着巨大挑战:税源管理混乱、税收流失严重、税务执法随意而又缺乏力度、税款征收有关部门不予配合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税收…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自1992年颁布实施以来,经过1995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历经12年,《税收征管法》第88条所规定的纳税争议复议前置制度一直遭受学者的质疑与批判.2013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就《税收征管法》修改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当纳税人兴奋于《税收征管法》第三次修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时,却因纳税争议复议前置的保留而无奈感叹其“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似文献   

4.
国税、地税分设两套体系,并划分了各自的征管范围。新财税体制运行基本有效,取得了成绩,但也带来了税收征管的新矛盾 许多企业和个人在办理工商登记后不办理税务登记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致使工商登记户远远高于税务登记户数 目前,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金融机构多头开户的情况很严重 作为我国税收征管的一部基本法,《税收征管法》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面对这一切,修改后的《税收征管法》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新《税收征管法》或新《征管法》),对于加强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规范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解决了以往税收征管中的一些难题。但该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新《征管法》规定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和后设置的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等担保物权,这使得公法领域的征税权与私法领域的担保物权产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加强税源监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  相似文献   

7.
法语     
《法律与生活》2009,(24):5-5
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以发布公告《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的形式,把散落在我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归拢”,明确列举规定了我国纳税人拥有的十四项权利与十项义务。  相似文献   

8.
法讯     
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以发布公告《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的形式,把散落在我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归拢,明确列举规定了  相似文献   

9.
浅议《行政处罚法》实施后《税收征管法》需修正的问题陈珊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已于1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虽然征管法在全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税收征管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暴露出诸步问题和不足,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1994年我国进行了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后,税收征管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税源管理失控、税款买卖、混库现象增多,部门协税不力、税务独立执法手段落后,钢性不足,偷、骗、欠税依然严重,税款大量流失,增长后劲不足,这与征管法律不完善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有很大关系。现行《征管法》的个别条款规定太原则、太笼统,造成实际操作因理解不一致而形成执法不统…  相似文献   

11.
税务行政诉讼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实施,使税务行政诉讼制度从无到有建立、发展起来,并在保障纳税人等税务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税收征管法》在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规定上不够规范、严密,与《行政诉讼法》在内容上衔接不畅,致使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颇具争议的问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税务行政诉讼的质量和效益。笔者不揣浅见,试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纳税争议问题纳税争议是税务争议的一种。区分纳税争议和其他类型的税务争议,在税务行政诉讼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税收依法征缴,防止税收流失,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多种措施,税收优先权便是其中之一,它使税收处于优先受偿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亦规定了税收优先权制度,明确了国家征税权力与其他权利并存时的清偿顺序。本文对我国法律中有关税收优先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通常的税收法律关系中,一般只有征管机关和纳税人两个方面,涉税纠纷,也只是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发生。但自2001年5月1日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以来,皖东某县却发生了好几例有“第三者插足”的税管官司。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李桂英 《法制与社会》2013,(26):273-275
税收债权保全制度是2001年我国《税收征管法》修改之后税法对合同法上债权保全制度的移用。考察我国十多年来税收债权保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大多对我国税收法律及其原理认识模糊,对现有税收债权保全制度具体规定理解不清,该制度实施情况也并不理想。为此,对我国税收债权保全制度是否"虚置"进行思考,建议税务机关重视有关税收债权保全制度法律培训。  相似文献   

15.
偷税漏税是我国经济领域一个久而未决的问题.据统计,1989年我国国营企业偷漏税面达50%,乡镇企业偷逃税面达60%,个体户偷抗税面竟达80%,个人收入调节税偷逃面则高达95%.如此巨大的数字,无疑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检讨我国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对症下药,强化税收征管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一、我国税收征管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十年来,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发布的税收法律、法规达30多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颁布了一系列税收规章,初步形成了国家税法的基本体系.在税收征管方面,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198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1987年3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完善增值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定》等等,这些对税收征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总的来说,它不全面也不完善,对经济领域大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税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体现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关系是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在行使管、征、查、处的行政职权中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一种行政关系。1992年9月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确立了税收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风 《经济与法》2001,(9):17-18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税法执行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必须同时注重纳税人的义务与权利。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公民应了解相应的权利,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我国目前普遍存在“重义务轻权利”的不合理现象。虽然我国《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权利,但纳税人对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却知之甚少。对纳税人权利进行确定和保护,成为我国税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箱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偷税行为成立的数额标准是:偷税数不满一万元或者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10%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40条  相似文献   

19.
刘永伟 《法学评论》2006,24(6):63-68
税法和税收协定都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比一般的条约和国内法的关系更加复杂。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与《税收征管法》规定,当其与税收协定的规定不同时,税收协定优先。这种规定不仅在法律上缺乏宪法依据,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可商榷之处。在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税法应可优于税收协定。美国关于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关系的规定值得借鉴。在我国宪法没有对条约的法律地位进行规定之前,我国国内税法关于税收协定优先的规定应当取消;在宪法对条约的地位进行规定之后,我国的税法可再据以作出适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谈依法治税     
1998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关于检查税收征管法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税收征管法》在贯彻实施中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一)违法减免税、擅自截留中央收入、收过头税等问题依然存在;(二)偷、逃、抗、骗税和欠税问题比较严重;(三)税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