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一名从农村基层被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我接触最多的是农民,心里装的最多的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作为一名乡长,我的工作强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履行代表职责,我把这一职务看得和自己本职工作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给心灵放假     
可能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农民家庭,也可能是因为二十余年的城里生活让我看多了城市生活的虚浮与琐屑的一面,每当想起祖国广袤大地上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做着春种秋收工作的农民们,我的心里便会涌起杜甫式的"叹息肠内热"。我以为,农民的劳动,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有价值的劳动之一,它是我们人类生命的一种依托,是很神圣的。  相似文献   

3.
我叫陈云莲,原来是榆树市太安乡的农民党员,现在是吉林省双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大家可能知道,我有“三个外号”,就是陈辣椒、陈调度、陈民政。这几年我一直没松劲,积极参加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和“巾帼科技致富”活动,在带领群众科技兴农和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发挥了农民共产党员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一段时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广大农民的一个“枷锁”。身为基层农村干部,我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破解这个“枷锁”,建立一个惠及广大农民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成为我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很高兴能有机会与诸位朋友讨论关于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这样一个课题。我今年88岁了,如果以我1936年在家乡的一个农村作社会学调查,和后来用这次调查的材料为基础写成《江村经济》一书,作为我学术生涯的起点的话,到现在已经整整62个年头了。我一直认为,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认识中国社会的特点,应该从认识农民和农村开始。中国社会的变化,一定会从广大的农村开始。所以在这六十多年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始终是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徐建中 《台声》2008,(9):80-81
从事摄影工作50余年,在我的图片资料库里,几乎纳入了全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和民俗风情画面,却唯独没有台湾的照片。我耐心地等啊等啊,期盼着能把这个“空”填上。  相似文献   

7.
我作为市十二届人大代表,金山区蔬菜办主任、银龙蔬菜总裁,日常工作中两头挑:一边是繁杂的蔬菜工作,一边是广大选民的信任。我觉得既要做好市民的“菜篮子工程”,带领农民兄弟致富,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又要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归侨,外科主任医师。演讲台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因为我习惯于站在手术台前,并且一站就是43年,虽然已经70多岁了,仍然没有放下心爱的手术刀。“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是我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立下的誓言。  相似文献   

9.
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葛生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想拥有它……”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十余年从警岁月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对家的渴望与日俱增。初入警,我被分配到距县城30公里的派出所。那时,我的家,结构简单得好比数学上的一个点,无锅...  相似文献   

10.
罗雄 《前进论坛》2011,(7):33-33
2006年5月,经朋友介绍,我加入了农工党。但是,我对党组织知之甚少。以至有人问“农工党”的“农工”是不是指农民工人时,我一片茫然,说不出个所以然。连自己的党名都搞不清楚,算是个合格的党员吗?我感到羞愧!  相似文献   

11.
知我江西爱我江西兴我江西弘扬爱国主义促进江西振兴农工党江西省委员会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广大农工党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于1994年初开始,在全省组织中开展了“知我江西、爱我江西、兴我江西”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一活动分...  相似文献   

12.
张正宪 《半月谈》2004,(11):47-49
一到宜宾,我就感到这里的乡土人才资源开发是个很有意味的新闻话题。思考“三农”问题,我的心中一直打有两个“结”:单个农民。自然很难走进市场,因为进入成本太高;传统农民,也很难走进市场。因其经营素质偏低。如何使广大农民尽快由传统步入现代?富裕农民,自然要转移农民:发展农民,还得要提升农民。如何在转移农民的同时去提升农民?宜宾的探索,宜宾的创造,带给我新的启示、新的想像。  相似文献   

13.
张艳阳 《人民公安》2012,(20):58-58
《人民公安》已经在枕边陪伴了我20余年,除了妻子,只有它的“枕边风”吹得最多。当然。还要继续吹下去。  相似文献   

14.
应文化宣传部门之邀,年关前夕,我有幸参加了到太公场镇的文化下乡活动,我和另外两位同志负责为农民兄弟现场写春联。  相似文献   

15.
关爱农民     
苏静波 《创造》2002,(1):46-46
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一再强调,要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生产发展,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下大力抓好。作为农民出身的笔者,听了这一席话,心且感到热乎乎的。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朋友也有我这样的感受。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是我省经济建设的一支最庞大的队伍,农业的基础地位就是靠广大农民去实现、巩固的。广大农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休息日,甚至没有娱乐的时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尤其是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我省农村机械化程度低,不少农民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双手往土里抠钱刨食…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杭州进入“冬黄梅”,连续阴雨了半个多月,叫人心里湿搭搭的,又灰暗又阴冷。特难受!这天在街头,在一爿屋檐下,有两个躲雨的农民,抽着烟,各自守护着两竹筐生机勃勃的兰花草。那份来自山野的深绿色,那份青春的鲜亮,是任何城市花木所难以比拟的。那一把把兰花草簇拥着乳白色的花苞,很是芬芳的模样,一下子吸引了我;我的眼睛为之一亮,继而心也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各地开展,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实行“新农合”后,广大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望缓解了。过去那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事也不会再发生了。“新农合”这一重大的惠民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切关心,是一项在当前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的新政,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     
一本《娘是儿的山》让我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一股淡淡的忧愁笼罩在心头,驱之不走、挥之不去。不同的身世,相同的际通,使我身不由己地想起了我疏远已久的亲情。母亲老了,大半辈子的曲折,大半辈子的颠沛都刻在脸上道道深深的皱纹里,填满了她大半辈子的纯朴、辛苦与倔强,好像在每一道深皱里都隐藏着或甜或苦的故事。想起母亲操劳过度的样子,我内心就有一种揪心的痛,感到欠她的太多太多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善良而热情、严厉而可亲,倔强而坚强的人。母亲是农民的女儿,当然也就是那种比较典型的、传统的家庭妇女。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19.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怎样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正是这一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依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全面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法律保障。村民委员会,是各级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强化村委会自身的建设,把村委会建设好,对于团结、动员和带领广大村民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村委会组织法》的学习,我认为要把村委会工作…  相似文献   

20.
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前农村的重要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强调指出,要干方百汁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进步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技支撑。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最根本的就是靠教育,而亿万农民靠普通教育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