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芳仁 《中国司法》2013,(10):53-55
公证法律援助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公证法》第34条和其他相关规定,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提供优惠的或无偿的公证法律服务,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军 《法制与社会》2014,(26):29-30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健全我国法律体系与结构、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就成为目前法律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来划分弱势群体,给实际的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较大程度上的难度,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标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完善,以保证援助工作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3.
刘晓兵 《中国司法》2010,(5):107-111
公证法律援助是公证人依法在公证业务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法律援助。法国是西方国家中法律援助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援助制度具有深远影响。而在整个法国法律援助制度中,公证法律援助制度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法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主要由执业律师承担的刑事司法援助。从目前来看,关于法国的刑事司法援助国内已有一些学者涉足,但对法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这一重要领域,尚无人真正关注过。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在学术考察和资料检索的基础上,对法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作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中国业已建立不久的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段伟  王潇 《中国公证》2012,(12):30-32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初步建立1997年5月20日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通知上第一次明确了公证法律援助,将公证处作为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之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并且明确了“公证证明”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之一。2001年1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法律援助办法》,办法提到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公证处,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公证员.法律援助形式包含公证证明。2003年7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对我国法律援助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范围、程序、实施和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法律援助条例》的实施使得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但是该条例是以律师为出发点起草的.例如.第10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公证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保证公证制度正确开展的根本所在,对我国经济民事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证法律制度下完善我国公证诚信制度进行实际探讨,建立完善的诚信公证制度,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效能,实现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对诚信的要求使国家计划并着手建立征信机制.而建立征信机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公证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机构以行使国家证明权来维护国家的法律制度,公证工作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公证工作如何在建立征信机制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介入点,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当前公证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又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陈碧娴 《法制与社会》2012,(24):208-209
基层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目前没有对基层法律援助进行统一、明确的立法规定.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法律援助面临着巨大的实施压力,也因如此,农村基层组织建立、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刑诉中法律援助制度的模式与类型□熊秋红法律援助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并采用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1996年5月颁布的《律师法》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要求。本文拟对刑事诉讼中法律援助制度的模式与类型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
韩琪 《法制与社会》2013,(26):294-296,298
法律援助旨在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我国从1994年始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的设想并开展试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定义、法律依据、组织机构,以杭州市余杭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现有援助制度的优劣。最后,本文提出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应宜以创新促发展,建议应扩大受援人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增强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法律援助的力度;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名册及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作为司法救济制度,自1994年司法部正式提出要求发展至今已有18个年头.法律援助制度是实现司法人权的重要保障,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以我国的法律规定为依据,通过对法律援助的权利主体及义务主体范围的讨论,而提出对我国法律援助机构设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法律援助制度主要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案件被告人或者是为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用而提供法律援助的一项法律制度,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国法律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2.
许勇 《中国司法》2010,(11):74-76
公证法律援助,是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公证员围绕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法律帮助,是新时期公证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我国法律援助开始启步阶段,公证员就成为法律援助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大作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责任的有无是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与传统法律援助制度相区别的主要标志。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人权保障制度 ,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甚至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加以确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也被规定在一系列国际文件中。我国目前已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但并未形成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向现代法律援助制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确立我国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4.
张艳 《法制与社会》2012,(36):46-47
公证是社会信用的可靠保证,也是市场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础.目前,信用的缺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威胁着市场各个信用主体和各个领域.作为一项信用保障法律制度,公证对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保障能够发挥特有的功能和明显的效力,因而具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地位.本文首先对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公证法律制度在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公证法律制度的完善更好的保障市场经济信用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律制度的作用日益突出,法治建设是我国基本的战略国策,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及倡导下,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加强,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作为信用保障法律保障的公证法律制度制度,其核心内容是诚信,完善的公证诚信法律制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及民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公证法律制度为基础,探讨完善公正诚信法律制度的有效途径,以期待为我国公证行业的效能性发展以及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仁伟 《河北法学》2003,21(5):98-101
加入WTO使我国刚刚起步的法律援助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构建成为既 能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又切合我国的国情实际的人权法律保障制度,应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 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制度,并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相 关问题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7.
叶玉康 《法制与社会》2013,(12):138-139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公证制度是为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民事纠纷冲突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从分析公证制度入手,探讨公证制度对我国法律实施以及对依法治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于法律信用保障下的公证制度,诚信是公证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价值所在,是保证我国各项经济民事活动公正合法的有力保障。公证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诚信之上,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项重要部分,公证制度的建设应该不断地加以完善,以建立诚信制度为基础,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作用,成为群众信赖的行业。本文从完善公证法律制度出发浅谈如何构筑公证诚信制度,提出完善意见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行《公证示范法》第三编较为全面地规范了美国电子公证运作的基本流程,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电子公证相关立法之一,体现出定义清晰明确、形式要件鲜明、规范措施严格的特色。我国的电子公证实务刚刚起步.法律法规的针对性规范仍不全面,相关制度仍有待建立。因此.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有选择地对美国电子公证法律制度进行借鉴.对建立健全我国电子公证法律制度进行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证业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成因 缺乏法定证源,公证职能弱化. 作为一种外来法律文化,公证制度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并未真正与我国早已自成体系的司法制度相融合,至今仍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地位.主要表现为我国实体法中缺乏必须公证事项的规定.这种现象与<公证暂行条例>第一条关于我国建立公证制度的宗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规定是相矛盾的.因为公证制度只有进入到民商事流转的某些必要环节和过程,使某些法律行为和事实经过公证程序的监督和规范,才能够担负起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