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识课是为实现通识教育而开设的课程。文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社会学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学应该是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社会学在中国难以进入通识课程是有一定原因的,应该加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学作为通识课的内容要精选;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施好社会学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吕世辰  李昂 《人民论坛》2014,(4):144-146
通识课是为实现通识教育而开设的课程.文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社会学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学应该是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社会学在中国难以进入通识课程是有一定原因的,应该加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学作为通识课的内容要精选;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施好社会学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当前通识教育中,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思想认识不到位、课程质量不高,开设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研究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期待逐步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通识教育体系,并且能为其他院校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教育重视对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的培养。通识教育则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专业教育通识化,通识教育专业化的目标。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理念。以我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的现状。考虑到长远利益,我国高等院校必须从现在开始理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互相开放,注重融合,形成一个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发展之人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合理的教育趋势。在通识教育背景下,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才有可能使该课程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陈晓济 《公安学刊》2014,(1):102-108
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是美国大学教育中最为著名的"核心课程型"设置模式,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一组独立于院系的全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一组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一组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要求的特别课程四个部分构成,由此构成该专业"一体两翼一补充"的橄榄形课程设置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从事刑事司法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中可以发现其课程设置具有重视通识教育、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学分制、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互为支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建波 《传承》2008,(20):60-61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课程设置的覆盖领域有限和比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思政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做好通识课程规划,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课程设置的覆盖领域有限和比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思政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做好通识课程规划,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在通识教育理念向课程艰难转换的实践中,在缺乏明确评价体系指导的情况下,我们将建设高职高专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的经验总结为:回归教育的原点,即在课程定位上,追问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课程内容构建上,融合多元的价值取向;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杨钦芬 《前沿》2006,(1):65-67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属性认识不清,以致于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科化、德育化和娱乐化的倾向,鉴于此,本文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程属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了有效实施该课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美中通识教育比较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鲁文  许峰 《理论月刊》2012,(5):161-164
通识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主流趋势,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对比美国和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指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通识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大学如何依据办学实际设置相关实体性机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设置本科生院来分段实施和设置通识教育中心(部)来并行实施专业与通识教育两种教育管理模式均已在大陆出现,但其功能职责与运行机制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并行实施模式下,通识教育中心(部)应健全其研究通识教育理念、构建通识课程体系、整合通识课程资源、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以推动通识教育的成熟发展。此外,通识教育实体性机构的有效运行还需健全教学时间、师资队伍、政策激励、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通识教育提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和否定教育模式中过分强调职业需要。公安类院校在通识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指导思想不明确,设置不够合理;通识课地位不高,呈"边缘化"状态存在;通识课教师的配置不  相似文献   

14.
商爱玲  周振超 《前沿》2013,(9):10-12
制定既反映社会需求又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国内40多所著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各高校已探索出了一套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系国家级特色专业,基于厚基础、重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四大平台,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曾宪初 《世纪行》2009,(1):29-29,32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问题 1、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就一般而论.目前的大学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是培养通识人才,培养基础性人才,是为更高层次的教育机构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6.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是应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高等教育学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的终极目标、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本体需要、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需求三方面深入地分析,论证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警察院校开设乒乓球选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反应能力、抗压能力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甍  汪荣 《求索》2013,(6):219-221,114
近代高等学校中的通识教育恩想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的学科都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汇贯通,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虽然从近代才开始普及。但其概念的核心在中国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则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liberal arts,即自由学科。建立在中西方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逻辑之上的“通识”范畴各不相同,然而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出具有理性思维与感性直觉的完整人格。追溯通识教育的历史根源和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和改善现代通识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湾警察学校的通识教育,现已成为台湾警察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之一。在警察通识教育的内涵上,以"提升警察学术水准与地位,培养更多警界优秀人才"为宗旨,确定了"全人警察"的通识教育理念;在组织与实施方面,通过设立通识教育中心、构建优秀教师团队、设计结构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通识教育学术活动等措施,多措并举地实现了台湾警察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及人格教育三方面的兼容并蓄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型课程《景区讲解实作》实施方案问题,从四个角度分析了课程设计和实施应落实的标准,期望引起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作课程及教学实施的更多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