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云泽 《前进》2023,(1):48-5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并对“六个必须坚持”作了深刻具体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关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蒋蕊 《中国民政》2023,(16):16-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这一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第一个“必须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新时代推进上海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此开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辉煌历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地位,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百年探索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以人民解放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以人民当家做主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以人民温饱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以人民发展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在百年人民观的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为坚守人民根本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遵循人民满意标准,确保人民利益至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观,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着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在生成逻辑上,其是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建构的;其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等理念;其历史逻辑强调要走进“人民群众的历史世界”;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十个坚持”,强调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公安机关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队伍,是公安机关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创新、忠诚履职的重要任务。目前,  相似文献   

8.
马力昉 《前沿》2014,(5):55-56
人民群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改善民生,调处群众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才能实现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起点,以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归宿。新时代“人民至上”从这三个向度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刻诠释,以不断与时俱进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以不负人民印证初心使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先贯彻落实治国方略,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人民至上”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起点更加深厚科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解析“人民至上”是明确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本质的一种阐释,也让我们对百年来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有助于未来道路上转化为强大动力,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政治前提,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标准作为成效依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蒋文程  刘利才 《前沿》2014,(21):33-34
立场问题是群众工作的基本问题,集中反映着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在群众工作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立场以及注重修养,严于律己,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决定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本价值观,马克思终身奋斗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本社会。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结合远大理想和阶段性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是人民大众。这一立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立场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客观性影响较大,与历史学研究类似,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待价值的理论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应当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价值中立,就应当以人民的价值取向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的立场为研究立场。坚持以人民的立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主要路径包括: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查研究、多收集有关人民群众的历史资料、以人民的立场认真分析资料、注重研究成果的大众化表达、坚持党的立场与人民的立场相统一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两个先锋队"的属性决定了其坚持以谋求人、阶级、社会的解放并实现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内核;以整体利益至上,个体利益居次为价值遵循。在使命践履上,中国共产党坚持由质而设,体现鲜明的崇高性;因势而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代接续完成伟大历史使命要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黄国秋 《湖湘论坛》2001,14(3):8-10
作为深刻体现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它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必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区别于任何其它关于人生问题的理论和观点的最显著的特征。所有非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都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的带有剥削阶级或小生产者偏见的腐朽、落后的人生观,唯有确立以解放全人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我们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7.
从政党特质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所具有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严密组织体系和严明纪律的鲜明特征是思考和解锁中国共产党扶贫奇迹的一把钥匙。基于使命型政党的考察,可以透视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的理论逻辑,回答中国共产党在贫困治理的百年探索中“为什么要”和“为什么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概括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形成更为系统、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其主要思想是: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始终倡导经济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坚持正确的个人利益导向,坚持正确的致富导向和精神文化生产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利益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人民立场,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党性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实事求是的特点,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特征,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