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崭新道路,蕴含着我国追求和推进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逻辑来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观照;从历史逻辑来讲,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任务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来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常明明 《求索》2023,(4):43-5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吴明永 《思想战线》2023,49(1):22-30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包括在根本要求上坚持“一个中心”、在基本方法上立足“两个基本点”、在发展节奏上把握“三步走战略”、在内驱动力上重视“四化同步”、在总体布局上推进“五位一体”等五个方面。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理论的全面贯彻和创新发展。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奋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终极目标。在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资本与理性合力揭开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序幕,使人类步入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但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愈发囿于资本逻辑的内生性矛盾,并已达到其世界历史效能的极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最新成果,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全新模式,在主体、动力、价值和目标方面为全球现代化实践作出了新的历史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逻辑主导现代化模式的垄断地位,使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现代化属性不断向纵深延展,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奠定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创新,内涵丰富,至少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特征,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历史使命完成途径和基本内涵的深入阐释,是对全球现代化远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瞻远瞩。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探索的成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内核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发展态势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而且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现展示了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建构,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实践、制度、话语的集成形态,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表达形态,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话语表达形态,有力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重塑了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格局与态势。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思维逻辑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的历史逻辑表现为:“四个全面”承继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原料,承继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践探索所创造的精神、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探索的光荣与梦想,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四个全面”的现实逻辑表现为:“四个全面”坚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的新鲜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升华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四个全面”的理论逻辑表现为:“四个全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全面”的思维逻辑表现为:“四个全面”有着内在的思维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张雨寒 《新东方》2022,(2):70-75
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良性互动。从历史逻辑来看,革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革命文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深化了革命文化的理论自觉,自身理论体系也在革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完善,二者在价值指向上实现了统一。从现实逻辑来看,我们要在实践中传承革命文化和内化革命精神,从而使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革命文化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丰富了现代化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既提高了现代化标准,又延伸了其价值目标;既开辟了现代化新理论,又开拓了现代化新实践,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性阐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和九个方面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创新了现代化发展进程、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版图,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创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需要从理论必然、历史实然和现实应然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从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又一伟大创造,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独特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必须科学把握制度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构成要素的逻辑,正确认识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保障和条件,系统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从而以制度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化早就有之,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国式包含有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方法论,现代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逻辑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着重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进行,探寻它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迹,以便科学地认识它、遵循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它不只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观点——“从后思索”逻辑方法开始。  相似文献   

15.
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创新成果,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经典革命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彰显了革命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意蕴,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党的领导作为本质要求与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与整体性跃迁。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与领导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党要以自身作为逻辑起点,增强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生态引领、方法引领五个维度建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自洽、实践证道、价值融通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符号表征方式和价值阐释式样,蕴含着通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理念传播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意图。其叙事体系的建构,既关系到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与理论内涵的合理阐释、实践经验的逻辑提升与实践发展的有效引领,更指涉价值争议的逻辑澄明与价值正义的时代形塑。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建构需具备科学的思维逻辑,既要准确把握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两个大局”时代之位,始终坚持“两个确立”的动力之源,又要努力夯实“两个结合”的思想之基。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需通过“以一统多”的“现代化”主体力量、打造“融通中外”的“现代化”内容范畴、借助“媒介融合”的“现代化”载体工具、依托“共同价值”的“现代化”情境预设等维度系统把握和推进,在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的同时,实现其“理想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行了宏阔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推进共同富裕”“怎样推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理论、思路目标、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重大成果,并作出了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时代推进的共同富裕有其独特的主导内涵,又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特性,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党的重要文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以及学术界的探讨中,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及特性有着广泛多角度的界定。从共同富裕的“内生逻辑”“主体逻辑”“本义逻辑”“问题逻辑”“全面逻辑”“辩证逻辑”“实践逻辑”和“文明逻辑”八个视角,分析新时代共同富裕所涵盖的多重意蕴,阐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而从更深层面上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无畏理论勇气和实践创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视野下推动共同富裕,应注意把握全面与重点关系,围绕共同富裕的本义主导内涵和主要问题加以突破,取得可行可感成就。在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行了宏阔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推进共同富裕”“怎样推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理论、思路目标、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重大成果,并作出了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时代推进的共同富裕有其独特的主导内涵,又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特性,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党的重要文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以及学术界的探讨中,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及特性有着广泛多角度的界定。从共同富裕的“内生逻辑”“主体逻辑”“本义逻辑”“问题逻辑”“全面逻辑”“辩证逻辑”“实践逻辑”和“文明逻辑”八个视角,分析新时代共同富裕所涵盖的多重意蕴,阐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而从更深层面上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无畏理论勇气和实践创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视野下推动共同富裕,应注意把握全面与重点关系,围绕共同富裕的本义主导内涵和主要问题加以突破,取得可行可感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大历史观,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认同,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全面胜利实现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提升世代依次更替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路径的行动自觉。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重合同频,青年应自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形成理性的未来预期,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提升以健康和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十年来,中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成功续写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党的二十大在全面总结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内涵。唯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发展逻辑方能变革思维方式,方能使各项事业稳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走现代化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