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为创新产业服务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发展迅速,但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上也存在着较大欠缺。产业环境在不断地对人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能力为主线,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发挥律师调解作用,可以助力自贸区法治环境良性发展,促进自贸区法律服务制度的完善,再将自贸区法律服务的先进经验扩大到其他领域,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优势,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经贸服务新平台,保障地方经济稳步增长,对自贸区法律服务制度有足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自贸区建设需要法治保障,律师应成为自贸区法律服务建设的重要主体。辽宁自贸区法律服务市场呈现服务领域扩大化、服务需求差异化、服务对象国际化、服务竞争激烈化的新变化。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创新的制度需要,使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授权国务院在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但暂时调整法律规定并非法律修改,作为一种非法定的授权立法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的暂时调整法律规定的立法授权,在授权主体的合理性、被授权机关的适当性和授权内容的合法性上皆与现有法律规定存在冲突。在未来自贸区的法治创新中,必须正视自贸区发展的法治瓶颈与长期性,防止代议制立法模式下行政权力的僭越。通过推进以《立法法》为突破口的多途径改革,获得变通执行法律的空间,并借助法解释学助力自贸区法治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应理清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划分、应用创新型人才层次与高校类型等问题。创新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对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即从社会需求出发,将当前单一学术的"h"型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应用创新的"H"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对培养规格的再定位,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创新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使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成为既适应政府部门,又适应非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组织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是由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甘肃政法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三方协同进行的汉藏双语法律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模式。此种培养模式基于甘肃省民族地区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启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国家依法治藏战略和甘肃省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本文首先从"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理论渊源、现实需求两个层面论证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继而从"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成就阐述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可行性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一院两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农村法律顾问制度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S市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实践还存在法律顾问服务供给的地方差异性明显、服务承接资源相对匮乏以及服务需求对接存在偏差等问题。以均等、有效作为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实践导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进而建立健全农村法律顾问相应机制,充分对接村民的法律需求,提升农村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能力与水平,是进一步优化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中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培养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势在必行。在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包含了忠诚、勇敢、为民、公正和守纪的精神,进行公安英模精神教育在培养公安法治人才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崇尚英模,践行英模精神,才能成为英模。从整体发展的视角来看,以公安英模精神引领公安法治人才培养存在着偏差和误区。以问题为导向,对以公安英模精神引领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进行创新,以期充分发挥公安英模精神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9.
习主席深刻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事业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进一步提高国防和军队法治化建设水平,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军事法律人才,从目标导向、管理调控、效果评估等方面,加紧完善军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锻造新型军事法律人才,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相似文献   

10.
参与人才工作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工会重要职责,推动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促进人才工作是工会服务职工的需要。在促进、推动人才工作方面,在人才培养、选拔、激励、监督等环节,工会一直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的法学院校面临诸多时代挑战。法学教育变革的三重向度:法学学科发展从相互隔绝走向交叉融合;法学知识生产从学科中心迈向问题导向;创新法治人才培养从职业教育趋向跨学科教育。在新时代语境下,学科交融是法学教育与研究重大创新的突破点,是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也是法学院校顺应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共职能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公共法律服务莫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紧贴民生,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法治社会的进程.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否维护好,基层社会矛盾能否得到有效化解都离不开高效公正的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建构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公...  相似文献   

13.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属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应主动适应自贸区创新开放、先行先试的机遇任务,推动建立适应自贸区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集聚制度、人才服务体系和出入境服务软环境,全力支持自贸区建设。结合近年来自贸区保税区域出入境服务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对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如何优化出入境服务管理工作进行梳理与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安队伍建设需要警务人才的培养,而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中法学实践实训教学是重要一环。要加强公安法律实训课程,充分发挥其培养高素质警务法治人才的作用。实训课程设置要突出公安特色,实训内容上突出公安实战,强调学生基本技能和法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同时注重法治观念、执法理念的养成,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5.
双语法治人才的培养是落实、推进民族区域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汉藏双语教学模式作为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具备可行性和区域推广优势,对民族地区的法治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对汉藏双语教学应用于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现实予以理性反思,提出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中汉藏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汉藏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正>为构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襄阳市从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科学化考评、监管机制和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以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要,为法治襄阳的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创建和开通了法律服务热线。为了进一步拓展"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回应市民各类法律诉求,自2013年4月1日起,襄阳市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7.
自贸试验区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跟进和保障.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工作正面临仲裁法律制度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涉外高端法律服务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司法鉴定机构数量较少且业务范围单一等诸多挑战.要对标先进,复制推广上海、广东等地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服务创新经验,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  相似文献   

18.
人才先行战略是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府政策等方面表现为人才培养先于产业发展、人才战略引领产业发展。从服务外包业务特点、人才现状和先发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看,人才先行战略具有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此,应选择如下路径:树立人才培养先于产业发展的理念,转换政府扶持政策的视角和思路;构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和共融平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外包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引进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同时又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营商环境建设的需求导向,既注重普惠性,全面建构均衡优质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又突出专业性和外向性,强化服务于市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专项供给,深入推进跨区域的公共法律服务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是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因此,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高校法治人才培养不仅是新时代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然而,目前由于一部分高校教师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滞后、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价值意蕴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通过对高校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现状的检视,提出优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力度,以提升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