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领导科技发展历史经验、遵循科技创新发展本质规律、研判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方面为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科学方向。在实践方略上,以全面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重要保障,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关键环节,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基本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是山西建设科技强省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加快,协同创新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有力支撑了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基础研究短板明显...  相似文献   

4.
《理论导报》2022,(5):19-19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对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什么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怎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精要鲜明、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系统梳理并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岗罡 《求是》2021,(1):77-77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既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鼓舞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锐意进取,勇于攀登,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实现从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之举,更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对此作出了明确部署。从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逻辑来看,它具有严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制度、技术和舆论挑战。新时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技术研发和舆论宣传入手,打好科技自立自强攻坚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任晓刚 《前线》2022,(3):61-63
北京是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为彰显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北京立足首都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提升牵引力,展开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以迸发原创力,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以注入新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增强吸引力,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以扩大影响力,向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相似文献   

9.
过利平 《唯实》2022,(3):22-2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推进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党的使命和中心任务,都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策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历了艰辛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科技创新的相关重大问题,习近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明确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发挥好党在总体工作布局、组织协调方面的领导优势;擘画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科技创新的根基,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与科学普及工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加快汇聚科技创新的人才力量,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科技人才引进等;通过完善科研伦理法规条例、规范前沿科技发展方向、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不断健全科技创新的伦理规范;厚植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学深悟透并认真践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21,(3):1-1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是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科...  相似文献   

12.
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升级,其术语在科技强国建设背景下出场,其内涵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形成,其特征在科技强国建设实践中彰显,因而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形成发展的。科技强国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即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孕育新质生产力、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须在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与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系列工作,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积极作用。全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结合会议精神,本文探讨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是一贯的,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实现飞跃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全面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四个现代化”到老“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从“五位一体”到“两步走”,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形成了独特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蕴含着深刻启示,这些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必须永远珍视、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权  刘丁一 《新视野》2023,(1):72-80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应对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新趋势,需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可考虑按照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主体,以优化区域开放空间格局、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思路展开和实施。具体路径包括: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优化区域开放空间格局;推动高水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邹静 《实事求是》2024,(1):38-45
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作为一项兼具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维度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选择的过程。而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现代化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始终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同步、同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物质根基。科技现代化通过对一系列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将科技生产函数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为系统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与进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践路径上,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作用,共同提高现代化科技水平,以加速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三个务必”是党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上继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郑重告诫,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清醒自觉、对未来的未雨绸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政治清醒和责任担当。从理论渊源上看,“三个务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从现实意义上看,“三个务必”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价值。从实践理路上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三个务必”的理论说服力;要加强党的自我建设,增强“三个务必”的实践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三个务必”的价值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焦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各高校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打造一流的人才引育体系和发展环境,建设了一批学科人才高地和区域性人才高地,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了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阐释。习近平从现代化的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持续不懈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鲜明特征。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进步,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