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与愚公移山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突出表现。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内涵丰富,以不忘初心、知难而进为信念根基,以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为内容指向,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实践遵循,其生成是双重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推动的价值生成,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的文化认同;同时,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联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相融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文化支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贯通、为新阶段新征程新奋斗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三者统一中彰显出重大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党建》2023,(8):52-53
<正>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对“以学促干”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指明努力方向。中国移动党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在以信息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发力用劲,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3.
周家辉 《世纪桥》2023,(3):85-87
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个结合”,根据国内外局势变化和实践要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解决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对于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运用好“两个结合”,处理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将成为事关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我国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超 《新视野》2023,(1):14-20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起点上,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为大家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值得密切关注与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标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思想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思想理论上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重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飞跃,为其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坐标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站立时代潮头,面向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回答好前进道路上新的重大问题,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坐标在新的实践中展现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7.
刘嗣方 《当代党员》2022,(Z2):101-10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即“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以专章系统详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深刻内涵、原则要求和战略安排,足见分量之重、蕴涵之丰、意义之深。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要确保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两个确立”。“两个确立”为全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结论。增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树立“三个务必”新的座右铭,形成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提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命题,丰富党的自我革命价值内涵,作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党的建设进行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大会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进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方向。本文通过讨论文化润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从中华民族的关系和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方面研究新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表现及特征,探寻其文明建设的更多可能发展路径,能够进一步推进新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相似文献   

11.
新疆高校坚持“四个认同”(即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抵抗“三股势力”渗透的客观要求.为此,新疆高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把“四个认同”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为“四个认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抓好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以增强新疆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这一主线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在新时代理想何以可能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论述了新时代社会理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历史的逻辑、理论的逻辑、实践的逻辑和人民的意愿。在新时代理想何以实现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即实现理想必须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23,(3):16-18
<正>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冲锋号”,发出了建功新时代的动员令,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河北省阜平县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创出新局面、干出新业绩。  相似文献   

14.
开展新疆大学生政治观、国家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正确引导,对强化青年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别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策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选题征文活动。选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诚邀各界专家学者积极投稿,本刊将优先刊发主题文章。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强化"四个认同"的教育,即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四个认同"思想在近年来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日益深入人心,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域,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思想上的多元化。增强"四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加强"四个认同"教育,能够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新疆地区长治久安及跨越式发展打牢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8.
强化“四个认同”教育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教育,其主旨在于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奠定牢固的社会心理和思想基础.要充分认识"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四个认同"教育中的几个关系,切实提高强化"四个认同"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阐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既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新时代实践需要的切实回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求主要体现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三个层面。新征程上,要把握好系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着力点,这其中尤其要统筹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和各方面利益,统筹处理好将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考虑,从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14)
<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而"四个认同"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