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场反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反常从其形成原因和侦查活动规律上讲可以分为伪装性反常和非伪装性反常。正确地区分两类反常,充分挖掘现场反常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案件性质、侦查方向、侦查范围等,进而更合理地进行案情推测。  相似文献   

2.
我国减刑制度是自由刑执行中的重要制度,其以罪犯人身危险性是否已经消失或消灭程度为判断尺度与标准。在我国刑法中以确有悔改表现作为人身危险性消灭的重要体现,也即减刑的重要条件,而对于这一标准的细化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予以规定。就目前法律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的内容来看,关于确有悔改表现的规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反常的破绽     
一九四四年秋,荷兰安特卫普市,盟军最高统帅部隶属荷兰反间谍处设置的集中营,铁丝网密布,重炮林立,门岗哨兵荷枪实弹。一切笼罩在阴森可怖的气氛中。为了肃清敌特,维持治安,集中营内部日夜进行筛选。一阵欢呼的喧闹声破坏了这种气氛。一位彪形大汉每只胳膊悬挎着一个舞女,  相似文献   

4.
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的反常行为与侦查破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分子在实施了犯罪行为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常,这主要是由人的心理因素所决定的。犯罪后的紧张心理是造成反常的主要因素。同时,反常也受到犯罪人的个性特点、个人交往以及案件情况、侦查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侦查中,要注意反常的各种行为表现和假象反常,分析反常产生的原因,为侦查提供线索,以发现嫌疑对象。  相似文献   

5.
证券、期货刑事立法存在着隐性扩张的趋势,与传统显性扩张在刑法典中或以修正案形式设立新罪名或添加新罪状不同,隐性扩张借由法定犯的特殊性质,由被授权完善刑法空白罪状的行政机关通过频繁公布新的行政法规的方式扩张相关犯罪的处罚范围,以达致与刑事立法相同的效果。隐性扩张对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原则造成冲击,并使行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越级为立法权,存在着法理正当性和司法实践性隐忧。对此,可能的出路,是为这种隐性扩张划定明确的界限和范围,应设立附属刑法并慎用兜底条款。  相似文献   

6.
论“死法”     
立法者基于政治精英的功利观念,凭借对话语权和立法权的垄断,意图将精英群体的理性和逻辑转化为社会规范.但是,由于国家理性本身的非完美性,以及国家因身兼立法、管理两职的角色冲突,加之人类本性的非理性、非逻辑因素,立法者的理想化设计往往遭到现实无情的否定,诸多逻辑化的法律成为空具形式的"死法".死法"最严重的恶果并非在于不被遵守,而在于不被信仰.法律丧失了应有的指引、评价功能,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不再以法律为标准进行逻辑思考来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而是诉诸与国家博弈的实践经验."死法"个别化的复活又助长了权力寻租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6月20日考察广东就深圳特区建设发表讲话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经济特区的投资环境。既包括完善基础设施的‘硬’环境,也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和提高办事效率、服务水平的‘软’环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理论 何谓“证据不足”,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然而其对立面“证据的确凿充分”则是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把“证据确凿充分”搞清了,其相反部分即为“证据不足”,不必单独加以研究。但笔者以为,“证据不足”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理论上的意义。其法律特征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论“诡辩”     
“诡辩”是个多义词。它有时指哲学上讲的诡辩论,有时指形式逻辑上讲的诡辩术。 哲学上讲的诡辩论是一种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主观地玩弄概念的灵活性,从而否认任何原则性和事物的客观性;二是片面地夸大事物的相对性,从而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一、难以漠视的一些基本存在所谓“难以漠视的一些基本存在”,就是我们通常听说的“国情”。当我们着手研究社会控  相似文献   

11.
论“道”     
关于“道”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有人说“道”是物质的,因而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有人认为“道”是精神的,因而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也有人出来调和,提出二元论。在一些研究文章里,也曾见到把“道”概括为世界的本体和规律的,也曾见到有人  相似文献   

12.
论“结合”     
文章通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回顾,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不仅重视结合,而且善于结合,是做好结合文章的光辉典范的观点;通过对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及中国发展实际的分析,探讨了时代赋予结合的新内容。指出只有跟上时代,实事求是,立足创新,在“结合”中开创新局面,才能搞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论“儒商”     
论“儒商”谭春霖时下,“儒商”一词正悄然出现在报端、影屏。这是个新名词。它的出现,是对那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以《论语》加算盘式的生产经营之道,以“见利思义”“利义并举”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跻身商务大潮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写照。它是商务...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办实事”,或曰“切实办几件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或曰“多为群众办实事”,或曰“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等,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和实际工作中遵循的一条重要工作原则,它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惩治腐败现象,密切党群关系,稳定社会生  相似文献   

17.
论“一物”     
传统物权理论在"一物"上有种种不当认识,应澄清物权法意义上的物的本来面目,明确作为物权客体的"一物"是特指的某物而且应该是某一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财产利益.  相似文献   

18.
论“忠诚”     
忠诚是至德,也是人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忠诚是一种内在品质,是一种内在素质和义务要求,也是站稳立场的根基。忠诚也是一种信仰体现,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关键,信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保障。忠诚还是一种行为要求,忠诚的核心是一以贯之,忠诚强调行为责任,突出履职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陆机的艺术表现论张来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总是通过艺术表现加以具体体现的。艺术家当创作激情迸发时,经过反复深化的艺术构思,面对具有艺术意义的审美对象,在心里不断激起艺术想象的活力源泉,这时其艺术思维就会出现犹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相似文献   

20.
资源,是有助于人类个体和组织生存与发展、工作和事业推进与提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面临着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这"两大战略性课题"。而资源问题影响甚至制约了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的生存和发展。共青团拥有的组织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思想资源、信息资源等等,难以支持和支撑新的社会条件下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职能的履行和发挥,从而影响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深入研究团组织的资源观、团组织的社会定位和资源配置、资源整合的经验与教训、资源整合与利益牵引等问题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