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基建技改部作为实施矩阵式管理模式的主管职能部门,近年来在制定制度、规范操作,强化过程控制,突出目标管理等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制定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由于矩阵式管理模式涉及公司诸多部门和生产单位,各种各样的业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保证项目管理到位,必须设计先进的系统管理程序,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此,我们制定了《基建技改工作程序及流程框图》及配套的20多项管理制度,对各项业务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比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我们先后引进了国际通用的工程量清单、确定综…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当前城市应急管理业务现代化水平,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应以操作简单、管理科学、信息多元化、流程实用性为原则。为此,系统的功能定位为: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应急指挥调度实战需求,集空间分析、智能预案、指挥调度、综合监控、信息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3.
于涛 《法制与社会》2016,(6):121-122
2013年12月,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北京市检察机关正式上线运行并实现与高检院数据联通。对该系统运行情况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三部分对如何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更好的发挥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市某基层检察院统一应用系统一年的总体运行情况、数据统计分析。第二部分,通过职能定位、协调工作、规范化水平、案件信息公开等四方面列举了系统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在明确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流程监督、提升结案监督实效、以评查促规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所谓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检察机关内部建立的,为保证案件质量,实现公正执法的目标,对检察业务流程、内部制约、质量监督、反馈研究等案件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设计而构成的系统;它表明了检察案件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其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检察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是根据检察机关各个职能部门办案环节、内容、要求的不同,将各办案程序和办案工作细化、量化和规范化,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并在各个流程中,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硬性规定,实现办案工作的高效、规范、安全运转。它表明了检察业务流程、流程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具体构想为: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起,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以"一个分局指挥中心、十大监区平台、一个非押犯单位安保平台"为主体框架,将协同指挥、应急报警、门禁管理、业务应用等系统有机整合,实现主要工作流程的数字  相似文献   

7.
王丹 《政法论坛》2023,(2):144-156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规定中仅有前置请求程序而无审查程序,对于股东起诉不构成实质性障碍,无法实现提前过滤无价值诉讼的功能。在当前公司法修改背景下,股东派生诉讼的生长土壤和发展路径将发生变化,制度潜力逐渐展现,股东派生诉讼增设审查程序将在顺应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扩张需要、促进公司监督机关职能发挥、协调诉讼动力不足与滥用诉讼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对我国当下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2021年《公司法修订草案》中关于公司组织机构及相关内容的多处修改,为今后股东派生诉讼程序的改革提出了新命题。在考察借鉴英美国家股东派生诉讼审查程序的构造机理基础上,建议通过增加公司内部审查回应流程、探索外部独立审查制度、建立司法预先审查机制的路径,设置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审查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8.
张径  杨永勤 《法制与社会》2011,(28):197-198
本文主要论述了树立检察业务规范的新理念、建立覆盖办案业务全流程的管理体系、研发辅助全流程管理的办案信息化软件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俭 《刑事技术》2003,(Z1):53-54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破案件是其管理和运用的最高境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为指纹信息查案工作提供了“以人找案、以人找人、以案找人、以案找案”四个功能,加之系统具备快捷、准确等特点,这是手工管理指纹所不能比拟的。目前,一些地方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查破案效果不明显,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在查案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为此,我们应严格按照公安部、公安厅有关指纹信息管理工作规定,结合自身特点,规范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案程序和工作机制,有效的保证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案工作,为确保查案工作取得实效。1坚持实行双人查案制度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数据库平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IMS)为平台的毒品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将毒品检测工作的一般流程和LIMS的基本功能结合,制作建立在LIMS体系架构下的每个流程的交互界面和监控程序.实现了毒品实验室的样品管理、样品状态监控、数据的录入和采集、样品分析、工作流程管理、报告的审核和发布等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在毒品检测实验室建立LIMS,充分辅助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减少了管理工作量,使实验室工作更高效、准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永生 《现代法学》2004,26(1):87-96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性制裁无论是在适用范围、实施机制 ,还是在基本功能方面都是刑事制裁、民事制裁、纪律制裁和国家赔偿所无法替代的。程序性制裁有终止诉讼、撤销原判、排除非法证据、诉讼行为绝对无效、诉讼行为相对无效、从轻量刑等主要方式。完善我国程序性制裁机制需要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与程序建构  相似文献   

12.
In studying procedural fairness judgments, distinctions are made between (i) the mere presence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in the process of outcome alloc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ii)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rules by a decision maker, and (iii) the enactment of procedures and rul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decision maker and involved parties. In line with Bies and Moag (1986), criteria that must satisfy the application of rules to be judged as fair are called procedural fairness criteria as distinguished from interactional fairness criteria. The hypothesis that interactional fairness criteria are more important in affecting fairness judgments than procedural fairness criteria is tested. Fifty-four subjects received information about a fictitious job application situation. The subjects judged the decision maker's handling to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 and his/her treatment of the applicant as fair or unfair. Three procedural and three interactional criteria and the final decision (hired or not) were used in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ision maker's consistent application of rules and his/her truthfulness to the applicant were judg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fairness of the procedure. Accurate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applicant and respectful treatment were judged as least important factor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procedural criteria were judged on the average as equally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fairness as interactional criteria. It is argued that the smaller than expected impact of the interactional criteria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ntire application situation was evaluated and not the specific face-to-face aspects of the interac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yler and Schuller (1990).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作为行政机关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重要的行政行为之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行政机关公开在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中收集的信息是保障被检查人知情权的必然要求。而公开被检查人信息的行为如违法或不当,就有可能侵害被检查人的权利,给被检查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在相关立法中确立被检查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并在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程序中赋予被检查人程序性权利的同时完善对被检查人信息侵害的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思博 《政法论坛》2021,(2):118-128
成文民事诉讼规则具有对个案所适用的司法环境难以清晰表达、对当事人就程序性争议所秉持的诉讼态度和诉讼心理难以描述、对类型化的程序要素无法一一明细等固有局限.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公布的程序类指导案例数量较为匮乏、对个案诉讼场景的展示不充分、对程序价值理念的彰显和分析不足.为此,应加强对待建程序类指导案例所精选素材的描述,同时...  相似文献   

15.
孙莉 《法律科学》2007,25(2):145-152
就对权力的规制而言,一个合理分权的权力结构当是最为根本和富有实效的,然在这一根本性前提尚未具备且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变化的境况下,程序对于控权的意义更应被特别强调,尤其在如《行政诉讼法》这样的程序性立法中.因为对权力的规制需要程序要件的满足;权力行使的过程性要求对其制约的程序性;程序特别是正当程序本身即为控权机制;程序制约的过程正当性是法治之德的核心;程序的牵制性有助于催发权力结构的合理变化.但遗憾的是,在如《行政诉讼法》这样的控权性质相当浓厚的程序性立法中,由立法目的所体现的对于权力刻意维护的立法指向却是需要深刻检讨的.  相似文献   

16.
张莹  冀宗儒 《河北法学》2020,38(5):187-197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代表人制度中,将人数众多一方中的每个成员均视作诉讼当事人,但只将诉讼权利义务赋予代表人,被代表的当事人却无进行诉讼的权利和义务。这样的制度安排看似符合群体诉讼的特性要求,但却与民事诉讼制度原理相悖。考察相关国家的制度安排,发现我国现有代表人制度中的诉讼当事人确定既阻碍了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贯彻,又不能使代表人充分进行诉讼,从而成为该制度不能被广泛适用的先天缺陷之一。因此,作为解决群体纠纷的诉讼机制,代表人制度中诉讼当事人的选择,既要满足群体诉讼的特殊要求,又应契合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原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及其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及其责任追究的困境,在于人为地将程序始终与实体问题纠缠不清,其本质体现为程序独立性的缺乏。为促进正当程序理念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尽快转化为现实,我国行政程序违法法律后果构建的重点不是多元处理方式的强调,而应是程序违法应予撤销规则的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运用可能与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产生尖锐的冲突。由于自近代以来,财产权在规范和事实上都已经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因此,如何衡平国家权力与财产权的冲突,就成为刑事诉讼的根本使命之一。为此,现代法治国家以程序法定、正当程序、比例以及司法审查等程序原则为核心建构起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的基本程序框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被追诉人财产权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不仅基本程序框架扭曲变形,一些具体的程序制度在设计和运作中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保障被追诉人财产权,因此,必须通过观念转变和制度重构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goals of accountability and fiscal prudence can be reconcil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rliamentary budget process. It captures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for the budgetary work of the German parliament, in legal, organisational and procedural terms and with regard to its resources. The article then provides an assessment of the budgetary impact of the legislature against the goals of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aggregate fiscal discipline,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some standard arguments cannot explain why the budgetary work of parliament in this case has tended to result in lower deficits and improved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Rather, it is argued, a system that allows for parliament to buy into the overall budgetary aims and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through a co-operative process facilitates the reconciliation of accountability and fiscal prud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scope to refine the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model for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udgetary outcomes of legislativ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20.
法治政府建设的程序主义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万华 《法学研究》2013,(4):99-114
中国当前的法治政府建设进路存在重内部机制、轻外部机制,重实体权限设定机制、轻程序规范机制,重事后救济和追责机制、轻过程规范机制的结构性缺陷,难以对在国家权力结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结构中都过于强大的行政权形成有效的规范制约。行政程序作为来自外部的、规范行政权行使过程的规范机制,具有防止行政权滥用的消极控权功能和助推行政权积极行使的公共意志形成功能,中国未来的法治政府建设重心应当转向行政程序机制的完善。当前的分散单行行政程序立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法治政府建设进路转型的需要,应当在总结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程序主义进路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尽快从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尽早制定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法典,确立并实现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制度化,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保障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