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巴西国内经济、政治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民主化进程中新兴政党的成长乃至取得执政地位,巴西外交理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化.虽然外交传统并未发生断裂,但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冷战时期的内向发展、与外界保持距离的外交逻辑逐步为一种通过融入国际体系追求自主和利益的国际议程所取代.21世纪初,将“社会议程”纳入国际事务并重新塑造发展中国家认同的尝试也极大地改变了巴西外交行为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走向新千年的拉美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拉美国家正在全面调整其对外关系, 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减少和避免同美国的对抗和摩擦。美国与拉美国家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 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从对抗多于合作变为合作多于对抗。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主张。通过建立与欧盟、美国平行发展的大三角经济关系, 改变单纯依赖美国、受美国束缚的经济形势。重视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拉美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加强, 拉美一体化取得进展。由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和经济外交, 加强了内部团结, 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和扩大了外交回旋余地, 对外关系出现较为有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朱锐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3):134-153
全球化的发展让国家之间、不同层次行为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也使民族国家的主权权限受到削弱。国家不再是国际政治的唯一主体,省州、城市等次国家行为体日益活跃起来,国际交往呈现多层次的形态。拉美国家政治民主化、去中心化的发展,引发内部结构调整乃至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力。同时,地方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城市谋求国际合作。21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地方政府积极与外国对等行为体建立联系,在国际合作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组建拉美区域城市组织,融入城市外交的世界网络。迅速发展的城市外交已成为拉美国家重要的国际关系新议题。此间的中央—地方关系、各行为体之间的内外互动、地方行政权力大小及结构调整都值得研究。本文从平行外交理论出发,结合拉美政治和地方发展实际,选取联邦制的墨西哥、单一制的智利为案例国,对拉美国家城市外交发展的背景、动因、成效及其组织网络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讨城市外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普遍建立起经济特区。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特区在拉美得到长足的发展。80年代,它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拉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有效途径。进入9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普遍看好,同时,拉美各国遇到了外部资金来源和国际销售市场等方面的新问题。因此,90年代拉美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六十年代开始,拉美国家同亚非国家逐步增加了政治、经济上的接触和往来;七十年代,这种关系不断加强;八十年代,它们之间团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又有所发展。拉美国家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是最近十余年来它们对外关系发展的一种新趋向。这对于第三世界团结反霸,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德国的外交政策逐步推向全球并向经济倾斜。德国在积极推动欧盟一体化深人发展、加强和更新欧美,德美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德国从加强政治对话、经济援助、文化影响、并从多边关系着手,多方面地促进经济外交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关于拉美国家政府干预及其演变问题的思考提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拉美国家政府在直接生产领域、经济管理和调控以及社会政策领域的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领域的政府干预措施让位于市场机制。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并且对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地位和利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这场变革的直接因素是 80年代的经济危机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存在着种种问题且未能适时进行调整。拉美国家政府作用的变迁既是其社会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要求 ,也是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思潮变化的结果。但拉美国家改革和调整进程中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为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拉美国家政府应在减缓“社会债务”、提高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和拉美国家虽然相距遥远 ,但它们在政治利益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上基本一致 ,经济实力和发展目标相近 ,经济和科技需求互补 ,具有广泛发展经贸 -科技合作关系的良好基础。2 0世纪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实行亲西方的对外战略方针 ,一度放弃了苏美曾激烈争夺的拉美地区 ,致使俄拉经贸 -科技合作关系几乎中断。 90年代中期 ,尤其自 1 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后 ,俄罗斯调整了对外战略方针 ,开展全方位外交。它开始重返拉美地区 ,恢复和发展俄拉政治和经济关系。1 996年以来 ,俄罗斯和拉美一些国家进行了多次高层互访和会晤 ,签…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30年,在当今称为第三世界的三大洲中,拉丁美洲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大陆。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建设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但是,进入80年代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拉美陷入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债务危机、恶性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并发,严重困扰着这个大陆。拉美经济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某些经济指标,如1987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78年的水平。另一方面,亚洲出现了“四小龙”,中国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东盟各国的经济开始“起飞”。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尽管在政治制度民主化进程、对外关系争取独立自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它在全世界和第三世界中的地位已经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0.
拉美国家经过80年代经济的持续衰退,开始步入充满希望的90年代。然而,90年代拉美国家的前景究竟怎样?还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些仍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拉丁美洲当前的经济形势近两年来,多数拉美国家已经摆脱80年代的经济危机,走上恢复和发展的轨道。少数国家经济虽然仍处于停滞状态,但比80年代也有所好转。(一)多数国家的经济出现增长势头。从1991年开始,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利益与对非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济明 《西亚非洲》2000,78(1):50-54
各国都把本国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各个时期考虑国家利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大致上可分为4个时期50年代初将安全利益置于首位;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将政治利益置于首位;80年代将经济利益置于首位;90年代既重视捍卫政治利益也重视经济利益。非洲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各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国家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浅谈90年代智利对外经贸关系曹琳自1984年以来,智利经济连续1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6%,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同期的增长速度。在导致智利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对外贸易,主要是出口部门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4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3.
1964年 4月巴西军人发动的政变成为此后拉美国家一连串军事政变的开端。六七十年代 ,中南美洲多数国家的文人政权相继被军政权所取代 ,军人统治成为 60年代至 80年代拉美政坛的一个鲜明特点。这一时期的拉美国家军人政权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以巴西、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国为代表的保守的右翼军人政权 ,二是以秘鲁、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等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军政权。导致拉美国家该时期一系列军事政变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拉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的不是民主政治的进步而是军人独裁的产生 ?拉美国家的军政权为何会出现上述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化理论中的重大问题。通过司法改革促进法治是当今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法治与政治的关系方面,法治为政治的有序运转提供保障,拉美国家正在通过司法改革推进政治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法治与政治互动反映出各国政治发展不同阶段的两种情况:司法政治化和政治司法化。在暴力和独裁逐渐远离政治的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法治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一分为二看待拉美的经济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关于拉美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苏振兴教授在《改革与发展失调》一文 1 中 ,专门谈到了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经济改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限制拉美经济改革的自主性、在改革与发展关系上的误导、在国家与市场关系上的误导等 3方面。他特别谈到 ,西方国家要求众多的拉美国家都按“华盛顿共识”这个惟一的处方实行改革 ,力图将拉美国家的决策者引向新自由主义的轨道 ;它们不是把新自由主义单纯看作是一个经济学流派 ,而是要用这种思想来规范拉美国家的政治取向。笔者认为 ,指出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对不少拉美国家来说 ,新自由主义确实是祸水。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者说是"外向一内向一外向"三种"钟摆式"的发展模式,因而拉美国家的劳动力就业也呈阶段性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劳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就业具有不同的特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吸纳;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导致就业恶化;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美劳动力就业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大规模、无序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拉美的"超前"城市化;具有反周期特征的非正规就业成为提供新增就业的主体;经济全面开放带来的贸易增长和就业变化掩盖了国家间和部门间的差异性.拉美国家在就业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就业政策选择的启示是:就业增长在长期内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而非增长速度;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契机认真研究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政治进程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就是"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持续活跃。本文辨析和界定了"局外人"的概念,对拉美国家总统候选人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讨论了"局外人"与民粹主义者的关系。本文认为,"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崛起源于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巩固、选举制度设计的影响、政党体系的开放、政党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外人"候选人自身的比较优势。"局外人"总统候选人带给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敢于指出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批判了建制政党对选民的辜负;另一方面,对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运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拉美国家而言,"局外人"当选总统并非偶然、孤立的事件,而将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拉美国家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党和制度化的政党体系,从而减少导致政治"局外人"产生和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拉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4年 ,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同拉美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的有力推动下 ,中拉经贸合作稳步迈进 ,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双边贸易额在 2 0 0 4年再创新高。中国在拉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能源合作 ,为中拉关系建立起更坚实的支点。中国和拉美国家在 2 1世纪发展全面合作友好关系的前景广阔而美好。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是距离日本最遥远的大陆之一,从15世纪至今日本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过了漫长的400多年。进入21世纪后,作为构成日本大国主义政治理想的外交战略处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从小泉政权到两届安倍政权的15年里,日本对拉美外交由着眼资源、能源的经济外交朝着紧盯大国博弈的政治战略方向倾斜。对今天的安倍政府来说,笼络拉美国家寻求联合国改革中对日本的全面支持。已成为对拉美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而日本与拉美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关系,也因注入了"抗衡中国"的复杂要素而脱离了日拉之间经济往来的原有意义。这种变迁既包含着国际格局变化造成的外部牵引,更是当今日本强国、强军战略在日拉关系中的间接折射和直接体现。日本的拉美外交走向值得进一步观察,日本对拉美外交上的利弊得失也值得我们汲取成功经验或规避其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拉美军人与政治:一项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美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 ,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9世纪前半期 ,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 ;1 9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 ,军人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军人干政现象并未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在冷战时期 ,军事学说的变化 ,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政治危机 ,促使一些拉美国家在 60年代以后建立了军人政权 ;80年代后 ,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 ,但真正民主的文人—军人关系的建立仍有待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