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代性纠纷解决程序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章军 《河北法学》2004,22(12):91-95
替代性纠纷解决程序(ADR)是目前西方国家热门的民商事争议解决方法,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到了全面兴起ADR的时候,从分析国外ADR兴起的背景和已经使用的方式入手,论述了我国发展和完善ADR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国外的经验出发指出了完善有中国特色的ADR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在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行政机关本身处罚权的固有缺陷使其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处罚纠纷而诉至法院。本文就是通过对行政处罚和法院调解的介绍,以求能够通过用法院调解的方式来完善我国行政处罚纠纷的救济途径,真正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笔者有幸随中国法官协会代表团赴加拿大考察司法制度,时间虽短,得益匪浅。加拿大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他们的法院、法官是完全独立的,这与我们没有可比性。然而,考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调解制度,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感。与我国调解制度相比有明显的四个区别:一是立法机关不同。加拿大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4.
黄长营 《河北法学》2007,25(1):184-187
作为一种诉讼外纠纷的解决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诉讼案件,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必须解决其效率问题,这是资源的有限性、市场经济的高效率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仲裁制度和调解制度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效率不高.解决ADR之效率障碍,应采取以下思路:构建效率与公正有机结合模式;劳动仲裁附设法院,原则上-裁终结;仲裁机构归口于法院;确立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与法院附设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陆地区的法院调解与国外及其他地区的法院附设调解是两种形似神异的纠纷解决机制。基于传统法律理念及司法体制的大陆地区的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与弊端,已不能很好地履行新形势下"大调解"格局中的职责,为此,应本着科学精神与理性态度,借鉴和吸收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这些实行非诉式法院附设调解制的典型代表的有益做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09,(6):55-55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在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3月,该院在涉少刑事审判中首次适用量刑答辩程序,审结了一起有多名未成年人参与的共同抢劫案件。在充分考虑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及被害人各自合理量刑意见基础上,最终以抢劫罪  相似文献   

7.
于永伟王春卫  伊文君 《法制与社会》2014,(10):113+115-113,115
我国"大调解"格局的形成是在传统的司法资源相对十分紧缺、转型社会凸显的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但随着"大调解"格局而来的各种弊端也渐渐凸显。调解不是最大化地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应该真正为争议双方当事人带来诉讼所没有的优势和利好,而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第三方之间没有法律拘束的博弈。根据"大调解"格局的形成以及ADR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对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的ADR的建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民间调解的延续和发展形态曾经在纠纷化解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东方经验",为西方国家借鉴并有所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的法制体制的逐步建立,民事诉讼成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途径。并且,在现代意识的整体冲击下,维系一种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似乎已经不合潮流,似乎只有拿起诉讼的武器解决纠纷才是一种现代法意识。另一方面,人们权利意识的强化使人们  相似文献   

9.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本土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R制度作为调解社会矛盾这一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以多元组织参与社会矛盾调解为特征,充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共同有效治理社会的内涵,也反映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实质。这一制度在多元化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也有利于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会与法院联动调解民商事纠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学刊》2019,(4):99-107
在大调解和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语境下,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建立了以法院为主导、商会积极参与调解民商事纠纷的联动机制,但法院调解社会化的快速推进与商会调解体系缓慢重塑的矛盾,阻碍了法院与商会联动调解民商事纠纷的改革进程。通过学习与借鉴德国在强化商会组织建设、完善调解制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前提、一个关键、一个方向、一个保障的完善建议,即健全商会调解组织体系,加强落实司法推动,着力发展调解的专业优势,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法院附设调解与法院调解是两个看似相似,但在内涵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的概念,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法院调解制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也是不同的制度。本文试从海峡两岸法院调解制度的比较中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以厘清在制度设计上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许希坤 《法制与社会》2010,(32):25-25,29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指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法,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机制的总称。本文首先介绍了ADR的概念和特征,之后具体介绍了几种主要形式,最后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论证了我国司法性ADR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张灿 《中国审判》2020,(4):80-8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跨国流动的加强,私主体之间的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如果单纯依靠国内法院解决类似的跨国知识产权纠纷,往往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使得在一国申请注册的专利或其他须经公权力机关授权而取得的专有权利在另一国无法得到保护;二是基于知识产权纠纷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如果当事人选择在一国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5.
管窥美国医疗纠纷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仲裁在医疗纠纷领域的兴起 自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医疗纠纷急剧增多,医生们经常被卷入与医疗有关的诉讼中,西方国家经历了“医疗纠纷危机”。频繁的医疗纠纷诉讼、高额的损害赔偿使得医疗责任保险的费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机构不得不投入高额的保险费,甚至取消一些高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诉讼导致的保险费增长及为解决纠纷而支出的法律费用最终都转嫁到公众身上,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费用急剧上升。以美国为例,1965年美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是2004年的医疗服务费用则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4%。并且这个比例还在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相似文献   

16.
17.
梁宏辉 《法制与社会》2011,(23):122-123
行政调解在纠纷解决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与我国农村纠纷的特点具有相当的契合性。从目前我国农村纠纷解决的实践来看,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是健全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5,(1):59-63
调解是明清水权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也是首要选择。一方面,这是中国传统司法体制的要求,民事诉讼一般都要先经过调解,才会受理;另一方面是水权纠纷的属性使然,因为调解能及时、快捷、有效地解决纠纷,特别是在需水高峰期。明清水权纠纷调解的程序已经非常明确,即由纠纷的一方向渠长或者水老提出调解请求,由其根据水册、碑刻、水权习惯、水权章程、天理人情等,结合案件事实,做出判断,说服双方达成协议。由于协议是纠纷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一般都能很好地遵守和执行。但是由于水资源的独特性质,调解协议的效力具有脆弱性。一旦平衡被打破,争端又会出现,需要再次调解。这样,问题就回到要么再次调解,要么诉讼的选择上来。  相似文献   

19.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局限性以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即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缩写为ADR)的意译,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原来是上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伸为对世界各国较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或机制的称谓。由于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是一个总括性、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相对很难准确界定。正如美国法学家弗来彻所言:虽然从表面上看,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是一个有序体系,但事实上它只是一组供当事人任意选择用来避免正式对抗性诉讼的办法。所以,关于ADR的内涵与外延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20.
李立景 《河北法学》2006,24(9):100-106
公众舆论对纠纷的解决,是以作为新闻的纠纷舆论议程设置为前提的规范性解决,这是一个从纠纷个案到伦理命题诉诸伦理公理的价值判断和论证逻辑过程;它依赖于表达自由的制度环境和客观独立报道的新闻伦理规制以及公众的媒介平等接近权的保障,言论--行动的两元划分是解释言论自由的关键;解决纠纷的舆论形态主要表现为谴责与歧视,其强制力是以交往制裁、合法性制裁、经济制裁为表征的舆论制裁以及舆论压力的潜在威胁:群体舆论的激化与社会失序.舆论制裁往往会产生附带性制裁,如纪律制裁,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