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过年回忆     
小时候,最盼过年,因为过年不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而且到处洋溢着喜洋洋、热闹闹的欢乐景象,令人留恋、痴迷、怀想。  相似文献   

2.
记得念小学时,每条裤子的屁股部位都贴了两块大“烧饼”——补上两块大补丁。家里人总是安慰说,不怕补,只怕脏,补的衣裳只要干干净净,人家不会笑话你。道理虽是这么说,心里总是不自在。特别后来长大了一些,看到别人穿新衣,羡慕之情更是油然而生。有时大人被缠得没办法,也做一两套新衣服,多半是赶在过年的时候。于是就盼着赶快过年。  相似文献   

3.
分布在越南境内的苗族同胞把过年看做一年中最要的节日。居住在莱州、山萝、黄连山等越老边境地区的苗族同胞按照习惯过元月一日的阳历新年,而居住在广宁、高平、谅山等中越边境地区的苗族同胞则按农历过年。按照民族的传统,苗族的过年,不管过阳历年还是阴历年都一样,从十二月初就开始、到新年的第二天就算过完了年,主要的节庆活动都要安排在新年的两天里。为了过年,苗族同胞要进行隆重而细致的准备。他们首先要修茸屋舍、洒扫庭院,  相似文献   

4.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小时候过年,姥姥总是这么说着给我压岁钱。钱不多,也就是几毛,但是以买几百头“湖南浏阳”产的小鞭儿,让我乐得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5.
寄语中国年     
岁月更替,又是新春。放眼神州腊月的大地,到处漫溢着过年的气氛:南方乡村,邻里间飘逸着腊鱼腊肉的香味。北方农家,冰雪中闪动着窗花辣椒的红艳;城市大街小巷,穿行着办年货人群的身影;飞机、轮船、火车轰鸣不绝,频繁地运送着赶回家过年的各地务工客或海外游子。  相似文献   

6.
…1…现在过年没什么意思,除了吃喝,都不知道干吗.听着身边的朋友这样说时,我心里不禁一惊,确实如此,年年过年,似乎都一个样,除了吃喝,再无其他乐事.每到春节,小区里就特别安静.外地人都回老家过年了,平日里热闹的街道突然就冷清起来,只有商场、超市里的高音喇叭依旧不休不止地播放着喜庆的节日歌曲.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对过年总是有一种期盼。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好东西,有时会有老家的亲戚来,带一些地瓜干、大枣、花生一类的特产。记得小时候母亲很少给我做新衣服,父母工资不高,双方家里都需要钱,总看见他们往家里寄钱,或是把父亲的旧衣服包好邮回老家。  相似文献   

8.
过年是红色的。红春联、红鞭炮、红果盘、红年画,还有红色的迎春花。少时觉得俗不可耐的大红色,时至中年,方觉那么的好。这红色是母亲带我去挑的新衣,是过了腊月廿四厨房一派烟波浩渺。这红色也是除夕夜母亲做出来的味道,谁能抵挡团圆的力量呢?过年的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一天天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的环境也改变了,但总是回忆起以前的事儿,回忆起那些走远的单纯的岁月,那些快乐的再不能回来的时光就是童年吧?比如过年,过年的那些事儿,总在记忆里回放,特别是进入腊月接近春节、外面飘着鹅毛大雪的时候。如今,当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空落落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过年的记忆     
正小时候,对过年总是有一种期盼。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好东西,有时会有老家的亲戚来,带一些地瓜干、大枣、花生一类的特产。记得小时候母亲很少给我做新衣服,父母工资不高,双方家里都需要钱,总看见他们往家里寄钱,或是把父亲的旧衣服包好邮回老家。过年时,父亲所在部队的供应会多一些,部队的飞机会从内蒙拉回许多羊,分给各家,小时候  相似文献   

11.
春天圆舞曲     
年味,腊月二十三就闻到了,在京城,大红的灯笼,一天比一天多;地铁里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人们不再说,谁过年不吃一顿饺子,而在说,能否买到一张回家或出游的票。儿时的年味是:添新衣,收压岁钱,放二踢脚;如今的年味是:看春晚,逛庙会,吃团圆饭,儿时天天盼着过年,如今想的却是又老了一岁。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是我小时候,老北京胡同里住户在过年时最爱贴的一副对联。那时候,我还不大能读懂它。但却能感受到年的气息。儿时的记忆,都是金黄色的;过年的旧时篇章,更是艳丽。像我们家那样的小门小户,是平民的中下层。家住三间小平房,小院子地面铺着碎砖头,终年是寒酸的日子。过年时,大人的笑颜很勉强,我们小孩子却着实高兴。喝过腊八粥,母亲就为我们做好了新棉衣。也有的年,没有新棉衣,只做一件“阴丹士林”的蓝布大褂,套在旧衣服上。鞋,是母亲动手用多层旧布粘起来作的鞋帮,絮棉花,纳鞋底,用做衣服剩下的布做鞋…  相似文献   

13.
现在过年没什么劲了,无非是吃餐饭,聚一聚,不像从前,有什么好吃的都得留到过年.这年过得没什么新鲜和期盼了.年关渐近,身边的人都这么说.听着这实在的话心中便有花朵凋谢得七零八落般的感觉.是呀!现在日子好过了,反而把日子过得没有滋味,没有盼头.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过年,快乐的事情多得"压罗"——能穿新衣新鞋了,能吃白面馒头了,能吃粉条肉片了,能吃饺子了……关键是有的饺子里面还包着钱,吃到饺子里面包的钱,来年发大财!然而,过年最激动人心的欢乐是放鞭放炮,不过我家里穷,没有钱买鞭炮,所以我最快乐的事是大年初一捡"小鞭"。那时过年放花放炮没今天的花样,最高级的是"二踢脚",什么叫二踢脚呢?那是成年人才敢放的玩艺儿,一支笔那么大的鞭炮,两个指头小心翼翼地捏住上端,然后点燃下端的芯子,原地一声爆响"咚"——从大人手指间飞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的头过年,我都要抽空儿去一趟花卉市场,买几头水仙回家泡上,掐好日子,等到年三十儿那水仙就正好开了,灼灼其华,满屋的馨香,谁见了谁爱。汪曾祺写过一篇散文,名叫《岁朝清供》,说的就是过年时家里供养水仙,泡萝卜花以为"清供"的事。"清供",名字真雅。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水仙,每年腊月初八泡腊八蒜的时候,母亲  相似文献   

16.
“我虽然是‘老外’的长相,没有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不错,正是他曾经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他被中国大陆10个省(市)聘为政府顾问,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给他作了专题报道,介绍他的成功之路,他就是美洲华人、著名美国侨领、美国梅州同乡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  龙年访龙岩  或许是缘份和巧合,千禧龙年,回“家”过年的熊德龙先生来到福建闽西龙岩,一个“…  相似文献   

17.
每到转过年来,大地春回的季节,往往会想起王安石的这句诗。王安石死距今近千年,千年之后。还有人顺口念出来他的这首诗。这大概是真正不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讲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日里丰衣足食,并不觉得啥,可是遇到天灾人祸,为了生存活命,便不得不绞尽脑汁认真严肃地面对。按照每年的惯例,要等到在部队服现役的女儿、女婿放假才能回爱人的老家镇江和我的老家金坛过年,与两边望眼欲穿的老人团圆。  相似文献   

19.
凡夫 《新青年》2004,(2):14-15
那是几年前的依依往事。那是几年前除夕夜的声声爆竹。那是一个腊月二十六,年的脚步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我家和别人家一样洋溢着过年的喜气。下午,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一个  相似文献   

20.
灶之忆     
年关的脚步纷至沓来,要在故乡,这是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日子。有多少年货要采购,有多少旮旯要打扫,有多少喜事要应酬,有多少挚友要拜会。剪窗花、蒸年糕、贴春联、放鞭炮。千家万户喜气洋洋,男女老少笑逐颜开。然而,在国外过的是洋节,虽临年关,却没有在家乡过年的那份瞎忙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