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唐朝羁縻府州制及与南诏政权政治行政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建立后,为更有效地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设置了羁縻府州,将封建王朝少数民族政治行政管理制度提高到一个更新更完善的程度。南诏政权是唐代重要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之一。一方面,唐王朝通过羁縻府州制将南诏政权及其范围内的少数民族纳入皇权一统的政治行政体制之中;另一方面,南诏政权又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试图实行区域割据,对中央政权表现出反叛趋向与行为。然而从总体上讲,唐朝与南诏的关系,体现了各民族交往进一步加强,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羁縻制与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创造璀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羁縻制就是这种制度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羁縻制不仅是千百年来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传统民族政策。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羁縻制的产生构成了皇权统治下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的二元结构;羁縻制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行政制度多元结构的历史产物;羁縻制走向衰亡和实现新旧体制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契丹辽国在吸取历代王朝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政治行政管理模式,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两面官制".这是一种契丹辽国式的羁縻官制.它与以往历代王朝的羁縻官制不同的地方在于,以往历代王朝的羁縻制的羁縻对象大都是少数民族;而契丹辽国的"两面官制"的羁縻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更包括汉族.  相似文献   

4.
对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地区多元行政管理制度.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元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为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当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把民族自治地方传统行政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统一,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是我国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民族行政制度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变更性,包括民族的变更性,行政权力的变更性、行政区划的变更性、行政管理机构的变更性.二是不完善性.先秦时期是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其行政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三是兼容性.这种兼容性表现在先秦诸朝采取兼而容之的灵活政策,实行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四是过渡性.先秦时期不仅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更的重要时期,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最终确立了封建皇权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制度,并将少数民族纳入这一框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政治行政制度也随之产生变革.民国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行政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使其政治行政制度呈现出多元特征不仅存在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差异,而且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也各具特点.政治行政制度变革向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拓展和羁縻制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残存,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类由低向高纵向演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态,被中国少数民族在同一时空中以横向展开,使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地主制等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态同时并存,从而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地区的建立和民族社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被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实现了我国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文化的优秀内含并使之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大致勾勒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走向轮廓.  相似文献   

8.
贵州的土司制度脱胎于前代的羁縻制度,至元代渐成雏形,而到明代则日臻完备。随着贵州行省的设立,明朝中央政府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虽然明代贵州的"改土归流"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未能进行彻底,但是在客观上引起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重生态建构,加快了贵州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关系到国家统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民族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相应的政治制度,并以相应的民族政策处理本国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就是用来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所采取的形式。一个国家采取怎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与其国内的民族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凡一国内各民族之间融合不明显,分歧大于统一时,多采用联邦制;…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地区古代社会行政制度上存在着两种制度.即“羁縻制”和“郡县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全国统一的要求。适应了云南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控制了大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从1984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过了三年。它在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解决好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把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两位日本民族学专家在考察了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情况后撰文说,中国的民族政策是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之际,阿沛·阿旺晋美、赵延年、江平同志特为本刊撰文,从自治法的法规配套工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三个方面,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本期予以发表,以期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宋代初设时虽有直隶与非直隶之分,但并无行政级别差异,知军、军使作为长官名称可相互混用.至北宋中期,军使仅用于非直隶军,并在行政级别上有明确区分:直隶军等同下州,非直隶军隶于府、州.与县相当.导致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基于实际需要和体制上的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始于仁宗庆历年间,至神宗熙宁年间扩展,徽宗宣和年间定型,一直沿用至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13.
李宜哲 《学理论》2011,(14):204-205
沙陀,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其祖为北匈奴,后为悦般,居乌孙故地热海附近,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隶属轮台,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其族源本于唐朝并无关联,但是因为当时沙陀突厥处于几个强势政权的夹击中,所以不得不委屈以求全,在和回纥、吐蕃、唐朝几大政权的直接和间接的交锋中,其首领意识到了唐朝的强大,在再三斟酌之后,选择唐朝作为其靠山。并且在迁入唐朝境内后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官制度即对文职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文官的考选、考课、监察、致仕等内容。中国立国悠久,文官制度的历史亦很漫长,早在《周礼》中便有“官制职掌”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即有了职业的文官队伍。降及秦汉,文官制度初具规模。垂至隋唐,科举考试被引入文官制度,特别是唐朝时期,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文官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对于巩固唐的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唐朝文官制度及其促进唐王朝的兴盛,略叙管见。  相似文献   

15.
元朝政府在云南行省进行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行政设置,从总的设置来看,云南行省与元朝其它行省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而就其内部行政设置来看,则在统一于行省这个大前提下,针对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又形成了路府州县的常规行政设置和宣慰司体系的特别行政设置两条主线.共同对云南进行治理.这样的行政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白元代后真正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这种单一制下的多元政治设置改变了秦汉以来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制,并为明清实现完全的单一政治体制打下基础,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自治权的实现程度来划分,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形态划分为三种:过渡形态、自治形态和未来形态.在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形态中,党和国家采取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不同方式或政策,培养选拔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王小虎1996年进行的有关地方官员对绩效指标的认识倾向性的调查、美国会计标准委员会2000~2001年进行的有关公民对州与地方政府绩效报告的看法的调查和2002年进行的有关州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调查为基础,考察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意志表达问题,认为在实践中,公众意志不过是赋予政府行为合法性的一种点缀,或者说是行政机构采取的一种政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明代儒学在云南的传播是随着明代中央王朝对云南地方统治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明代云南儒学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分别体现在政治、军事统治深入程度与儒学分布的相关度、卫学①与府州县学的依附关系、主体教育对象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关键,是实现族际和谐治理的关键.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指在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个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中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在构建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趋势、相关问题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建议、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唐珊 《学理论》2012,(12):99-100
明代湘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民族问题受到明政府的重视,于此处设卫所以加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控制。从设置时间和兵员上看,洪武初期所设卫所,主要都为各府州县的地方行政中心,在地区行政秩序确立和稳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洪武后期卫所的大量设置则主要是由当地的社会安宁情况而定,尤其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军事行动的影响,故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