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柏林墙倒塌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称:德国情报机构曾举行过秘密研讨,议题是如何取代英国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最重要的伙伴,起到一个情报大国的作用。事实上,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一直不愿与德国分享情报资源。他们振振有辞地说,你们“在冷战期间被东德情报部门渗透得象一个筛子,千疮百孔”。德国人分辨说,过去归过去,现在情况不同了。美英却反驳道,“尽管苏联已经解体,BND(德国联邦情报局)仍可能已被俄罗斯间谍渗透”。因为今天的俄罗斯间谍活动同冷战时期一样,十分活跃。或许是天公不作美,就在德国人不服气的时候,“意外…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28日,发生在肯尼亚的旅馆爆炸事件和以色列客机遭导弹袭击事件,使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袭击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以色列的高度重视,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遵照以色列总理沙龙下达的指令,针对恐怖活动积极展开了全面出击,这是该机构自1972年德国慕尼黑惨案以来再次公开露面。有分析认为,这次介入行动也标志着“摩萨德”首次卷入了全球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以精确的暗杀和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闻名于世。前不久,在以色列针对哈马斯等武装组织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中,以色列情报机构异常活跃,屡屡制造震惊世界的血案,让人们不禁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提到“国家安全”时,立刻就会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英国的军事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只有间谍情报部门才能够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 然而,在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命名某些间谍情报机构之前,“国家安全”一词早已出现了,只不过更多的是与军事、战争、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人们之所以把间谍情报部门和间谍情报活动冠以“国家安全”的字眼,除了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情报机构成为美国人攻讦的目标,美国每年花费纳税人巨额美元营建的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对此行动一无所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多次强调“一条情报比一枚巡航导弹或一颗炸弹更能有效地打击恐怖网络。”这是美国政府在事后对遭受恐怖袭击后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名英国保安人员在值班时发现有几份英国机密军事文件没有按保密规定存放,顿时萌生了发笔“横财”的念头,于是监守自盗,并暗中寻找买主。岂知“外快”没捞着,反倒成了罪犯,最终使自己落入了英国反间谍情报机构设下的圈套。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名犯罪嫌疑人被关在监狱里,等待接受审判。如果被指控罪名成立,他将至少在监狱里度过20年以上的光阴。  相似文献   

7.
国际英军情六涉嫌暗杀卡扎菲美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转载了一篇美国公开的英国军情六处绝密文件,披露英国情报人员曾在1996年参与刺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行动,行动最终失败。这份机密文件详细披露了英军情六处与中东一集团的阴谋者之间的接触细节,指出他们曾合谋炸毁卡扎菲乘坐的汽车,还秘密向该集团提供了至少250件英制武器。路透社2月23日报道,美国最高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局(CIA)正在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其行列。他们在互联网以及大学校园里“纳贤”,这是该机构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招募活动,预计今年招募数量将有很大增…  相似文献   

8.
据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披露:“基地”组织的精神领袖、本.拉登的“欧洲大使”——阿布·卡塔达和他的妻子儿女,竟一直居住在英国北部一所由英国情报机构花钱为他购买的秘密寓所里,并且受到军情六处的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9.
据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披露:“基地”组织的精神领袖、本·拉登的“欧洲大使”——阿布·卡塔达和他的妻子儿女,竟一直居住在英国北部一所由英国情报机构花钱为他购买的秘密寓所里,并且受到军情六处的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10.
美英情报部门称截获 萨达姆海外“密杀令” 2002年11月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透露,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日前已经命令其手下强大的情报机构,设法暗杀目前流亡在英国的伊拉克反对派领导人。萨达姆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美国和英国一旦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时,伊反对派趁势另立政府。而萨达姆的这一“密杀令”被英国和美国的情报部门截获。  相似文献   

11.
英国情报机构是西方最早的谍报组织之一,秘密情报局(简称MI6)和秘密保安局(MI5)号称英国谍坛双雄,向来以诡计多端、工于变术、冷酷无情和富有成效著称于世。然而,近一年来却发生了变化,笼罩在它头上的光环已悄然散去,自去年初以来,接连不断曝出的丑闻正在困扰着英国情报机构。 2000年9月20日夜晚,MI6总部大楼遭到一枚小型导弹的袭击,引起大楼8层的一场火灾,大楼遭到轻微损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于这起袭击事件发生在英国最神秘、一向被认为最安全的军事情报机关,因此这一事件立即成了爆炸性新闻,震惊了整个英国。英国公众在感受到恐怖气氛的同时,也看到了MI6的无能。这个负责国外情报搜集和反恐怖活动的机构居然遭到恐怖分子的公然挑衅,号称英国最安全的地方却最不安全。英国的老百姓对情报机构产生了不满情绪,他们质问,这个连自身都难保的机构能保证英国公民的安全吗? 英国公众对英国情报机构的反感并非一日所形成的。在历史上,英国情报机构就擅长于干预国内政治,如它经常从事一些帮助保守党而损害工党的非法活动。英国公众对这种行为一直深恶痛绝。然而,时至今日,英国情报机构的这种恶习仍没有去除,干预内政的事件仍频频发生。2000年初...  相似文献   

12.
8月9日深夜,英国警方成功挫败一起“9·11”式“空中屠杀”阴谋。消息传出,震惊全球。21名恐怖分子企图用手提式液体炸弹对伦敦飞往美国的10~12架飞机实施自杀式爆炸袭击,如果阴谋得逞,将造成300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其后果绝不亚于“9·11”事件。此次行动胜利,得益于英国警方对恐怖网络的严密防范与长期监控,更得益于英国情报部门与巴基斯坦、美国、德国、北非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英国警方正是根据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及时提供的准确线索,才成功挫败这起恐怖阴谋。应该说,此次防恐胜利,为国际合作反恐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国际反恐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与美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等情报大国相比,印度在国际情报界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事实上,印度的情报工作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国家。自独立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印度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齐全、完备的情报机构。近年来,印度政府在积极推行经济改革,加速科技发展的同时努力扩充军备,并把改组与革新情报机构,完善各种侦察手段,全面提升情报能力作为增强国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邹赞 《理论月刊》2012,(1):65-69
作为西方思想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文明”传统在德国和英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脉络.由于社会历史情境的显著差异,德国形成了与英法式民族主义判然而别的文化民族主义;新兴知识阶层和文化精英从德国历史记忆与民间文化中采撷华英,力图挖掘和建构起德国文化的民族性,这一思想的历程既关联着对启蒙运动的继承与反思,也开启了一种富有批判意识和建构力量的“文化——文明”传统.英国的“文化——文明”传统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反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开启了影响深远的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哈曼和柯勒律治的个案分析,则说明了“文化——文明”传统两条脉络间的关联互动.  相似文献   

15.
陈辉 《新东方》2008,(8):59-62
合理性问题是德国社会理论的一条主线,从康德到黑格尔,从马克思再到韦伯,都对合理性问题深切关注。哈贝马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合理性”传统,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中集中讨论了“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档案馆披露,二战时期英国情报机关“特别行动执行处”的特工,需要深入德国本上,协助当地的反纳粹分子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为了顺利地完成任务,英国特工配备了一些前所未闻的新装备,如“老鼠炸弹”。特工们先将老鼠身上的皮剥下,放人塑胶炸弹,然后缝成一只“老鼠”。英国特工将其放在煤堆处,致使锅炉爆炸。英国特工的装备还包括用收藏武器塑料制人造树干,能够收藏信息的打火机,以及用甜菜做伪装的手榴弹、木展炸弹,用来避开狗追赶的除臭剂、涂在车窗上使其不透光的雪花膏面霜及从水路秘密潜入敌境所用的潜水独木舟。为避免机…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时事报告》2013,(12):61-61
美国“监听门”丑闻持续发酵 “监听门”爆发近5个月以来,丑闻继续发酵。据媒体报道,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国均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监听目标。此外,美国情报机构还被披露,曾经监听至少35名国际政要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的说法是相传已久并且习以为常,在一些理论著作或历史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和它的哲学的故乡在德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在德国”列为专题进行论证和分析。对这一问题理论界有人提出异议是很有道理的,这里我也摆一摆自己的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不是首先成熟于德国而是首先成熟于英国和法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它的经济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西欧,在西欧各国中要首推英法两国。英国早在十七世纪中期,法国在十八世纪后期就已取得了资产  相似文献   

19.
《统一论坛》2012,(3):49-50
十多年前,随着当时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独”促统运动。我们德国侨界与海外同胞同步,自愿、自发地于2000年3月酝酿筹组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德国青田同乡会、上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浙江同乡会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批关心两岸局势的热心人士的运作下,于2001年6月19日在Giessen市以“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为口号的万人签名行动中,宣告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正式成立,从此拉开了德国华侨华人大规模反“独”促统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图书情报机构服务营销中的观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营销是图书情报机构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创造性地实现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树立一种正确、全面的服务营销观念,对于正在开展服务营销实践的图书情报机构来说是十分必要的。1、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首先,“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的观念意味着图书情报机构开展服务营销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需求的类型、特点及变化趋势。这就决定了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工作,要深入到用户生活中去,通过调研、观察、分析和综合,准确地反映用户需求的状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观念还表现在了解用户需求以后,图书情报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