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海洋文化是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居住在欧亚大陆的东端,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与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华民族在文明的源头即产生了多样化的文明形态,自古以来就是海陆文明兼具的民族。理解两岸四地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车队奔驰在干燥的黄土高原上,好似穿行在黄色的浓雾中。绕过最后一座山梁,一条金色的巨河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黄河从内蒙的托克托拐了个大弯折转南下,到这里成小“S”形,所以此地取名“河曲”。这是我随同黄河中游查勘队,在这次历时一月、行程三千二百公里的旅行中所到达的最北的地段。  相似文献   

3.
谈海洋文化时,总有人爱议论中西,但往往仅从观念的角度奢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所谓“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的分野乃至对立,且分出高下。这种观点忽略了“物质基础”方面的差异。其实,只要摊开地图,就会发现:作为古代欧洲、北非、西亚文明发祥地的地中海,堪称欧亚非众民族、国家的“内湖”,是被大陆包裹着的海域,其往来之易,商贸、战争、文化交流之频密,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原点,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泉源。它不仅在古代对我国各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地处中国中西部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地带,因位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是晋国的领土,故简称“晋”,并沿革至今,“三晋”为泛称。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开始设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辖今山西全境。1369年4月(明朝洪武二年)改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正式称“山西省”,相沿至今。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早在18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源远流长的山西历史。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延安散记     
延安散记胡建峰7月下旬,有机会随党外专家考察团赴延安参观学习,多年的夙愿终得以实现。北方的7月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季节.出发时天就阴着,当我们沿着当年由包头到长安的古道向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进发时,雨便时断时续陪着我们,车行一路,...  相似文献   

8.
自1840年起,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民主自由的“中国梦”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而其时“中国梦”并没有实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走得非常曲折,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重要原因就是法治因素的缺乏。可以说,不实行法治,不依法治国,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复兴,四个现代化不可能实现,中国不可能真正富强、民主、文明,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 人是万物之灵。人创造了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为此,雨果曾这样赞美人:“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50多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发展生产,繁衍子孙,保家卫国,抗御外侮……。谱写了许许多多的动人的新美如画的歌曲。  相似文献   

10.
1月26日晚的黄河迎宾馆礼堂,歌声笑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省“两会”民族宗教界代表、委员茶话会在这里举行。省“四大班子”领导与出席省人大九届五次会议、政协省八届五次会议的100多位民族宗教界代表。委员欢聚一堂。 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内部事务,同台湾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即“台独”势力的斗争,是全球性民族问题的一个热点,是中华民族同西方列强持续一百多年民族抗争的继续。这是当前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最为严峻的一个民族问题,不仅国内56个民族密切关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各种政治势力也在密切关注,是民族团结还是民族分裂,是祖国统一还是分疆裂土,这对我们国内的民族问题和国际上的民族利益都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当时华莱士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时,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目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13.
黄河骄子 中华英魂──毛泽东与黄河的故事刘全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穿越中州大地,孕育了中原的灿烂文明。但是,解放前的黄河生被称为“中国的忧患”。频繁的泛滥,严重的灾害,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只有到了毛泽东时代,经过亿万人民的精。心治...  相似文献   

14.
朱俊杰 《春秋》2013,(5):58-58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存储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山东东明县地处黄河下游,沿黄124华里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积淀着久远的黄河文化。位于黄河右岸、东明高村险工淤背区(大堤桩号206+900)的“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其治黄历史碑廊内有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9座,上面刻有帝尧时期、战国、唐、宋、元、明、清朝时代的碑文。有宋朝苏辙和欧阳修的治河疏略碑,  相似文献   

15.
大国的崛起首先要通过海洋,正确处理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洋大国也不是一天成就的。考诸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伴随着几点:一、强权;二、国际司法规则;三、最主要的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有海洋文明或称蓝色文明的基因。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导的黄色文明已渗透到我们的骨骼和血液,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前中国海洋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首先,我们不太会通过司法、舆论争取海洋权益;同时,在走向海洋大国的进程中,民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海洋焦虑。  相似文献   

16.
张玉荣 《小康》2023,(2):32-37
<正>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精华,承载了人们对合家团圆、健康向上、富足美满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集中展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盛夏来临,酷暑难当,我刊将带给您一片海的气息。临着清凉的海风,您将看到中国人与海有着久远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历史学家史式在《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一文中所说:“在我们的血液里,有的是海洋民族的基因。”这种关系今天更加紧密。海军政研室吴纯光上校以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使人感悟到海洋给我们带来的新思维、新文化、新商机。 中国人的“数字英雄”──张朝阳可以说是海洋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他远渡重洋求学,学成后回国创业,成为中国网络界的佼佼者。他的创业与成功构筑的传奇,预示着“回国潮”,和“中国梦”的开…  相似文献   

18.
“这一天是公元1991年5月25日,是我成功到达黄河源头的日子,追随着这奈黄色的巨龙,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五千年前开始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拜谒黄河     
正"八千里路风云,十万春秋雷霆。西决昆仑入东海,憾山摇岳过千城,人称中华龙!"(金聚泰《黄河吟》)从天而降的生命之水,那是源自青藏高原,流过黄土高原,途经千山万壑带有中华大地表皮的黄河水。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中国有一条大河叫黄河,还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长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勇敢的象征。那时候,我就梦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去拜谒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去领略黄河那勃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现意义和教育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务必继续保持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于祖庭,泽及后嗣。回顾我们的民族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澜壮阔的艰苦奋斗史,从跋涉山林,到饮马黄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实践表明,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