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莹 《今日民族》2016,(8):31-32
正传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授艺路过剑川,遗落了他的工具,勤劳的剑川人学到了他的技艺,流传千年,有了后来绝世的石宝山雕刻和名扬四海的剑川木雕。神奇的东西需要神话的解释,过去在气候寒凉的剑川,仅靠田地的收成是不够生活的,灵心慧性的剑川白族工匠在文化的交融中寻到了自己事业与灵魂的归属。关于其起源,也没有太过确切的时间,只是有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  相似文献   

2.
<正>剑川,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渊源和民间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重点保护县。她是中国有名的木雕艺术之乡,以其悠久精湛的木雕艺术文化遗产传承闻名于世;她是西部美丽狂放的民间白族歌城,著名的石宝山歌会节让白族情歌声名远扬……在剑川,看到和听到的是民族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  相似文献   

3.
章生  戴江 《今日民族》2009,(7):31-34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属老君山脉,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这里的沙岩特别适合开凿石窟和造像。石窟寺艺术发源于印度,自佛教传入,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受其影响,在这里开凿了一批石窟群,计有石钟寺区8处,狮子关区3处,沙登村区5处。这些石窟及造像不论是对研究佛教艺术,还是对研究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霞 《今日民族》2005,(3):50-51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1.69%,是真正的“白族之乡”。境内还有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他们人口虽少,但在这里居住的历史已经很长。长期以来,剑川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民族团结之风盛行。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中小学自1999年开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试点工作,2001年正式全面启动。剑川县也于2001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有剑川一中、弥沙民族小学和剑阳镇双河完小3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5.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6.
<正>剑川是"白族之乡",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18.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14%,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在这里,包容开放的白族居民创造了本主为主、吸纳多元的剑川文化,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正因为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全县白、汉、彝、傈僳、回、纳西6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7.
一批曾生长、战斗在剑川县、现在在昆明的离退休、工作的民族干部,响应中央“全社会都来参与扶贫”的号召,在剑川县、大理州和省级有关部门的鼓励、支持下,成立了“剑川义务支乡扶贫联络组”(以下简称“义支组”)。两年来,他们本着“自愿结合,义务服务,牵线搭桥,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科技、教育为重点,找准路子,协助剑川请专家、上项目,开展支乡扶贫开发工作。他们的支乡扶贫工作收到了实效,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精神受到了大理、剑川各族干部、群众的赞扬。剑川县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地处保山市西山片高寒山区的三眼井白族群众,憧憬小康生活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三眼井的变化已经使这里的白族群众真实地感受到小康生活离他们并不遥远。这个白族寨子是保山市杨柳白族彝族乡茶花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距市区虽然不足50公里,而海拔却高达2200多米。过去,这里不通公路,一条小道,泥滑路陷,不仅群众行走艰难,连牛马牲畜也经常发生滚坡事件。现在,一条宽敞的弹石公路直通寨子,不仅农用车,手扶拖拉机出进自如,就连轿车开进寨子也是通行无阻。进入山寨,放眼望去,过去小学校那几间陈旧瓦房点缀在一大片茅草房中的景象已经…  相似文献   

9.
剑川历史上就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除白族外还有汉、彝、傈僳、回、纳西等5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12%,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8%。另外,剑川也是多宗教信仰的地区,除了白族特有的本主信仰外,还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因此宗教活动场所较多,管理任务较重。剑川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但与民族宗教工作做得好的县(市)和地区相比,仍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差距和困难。第一,由于财政困难,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硬件、软件…  相似文献   

10.
“母子相会汤”起源于古大理国时,其国王段思平是剑川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家曾以盘地种蚕豆和放牧牛羊营生,后来当了国王,时常思念母亲,每年让弟弟思良及好友董伽罗回剑川城北院榜村带些蚕豆籽和蚕豆分蘖枝,在王府制作烹调成“母子相会汤”食用,以示恋乡之情思母之恩,在段氏统领大理国的316年间,相继22位国王传承延用,使“母子相会汤”这以名菜流芳于世,成为剑川白族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夏历九月,在广阔的田野,有许许多多的白家女,足穿稻草鞋,身披白羊皮,腰挎小竹箩,手持短木钻,一刻也不敢怠慢地为蚕豆作物钻筑五寸…  相似文献   

11.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12.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间所见的石雕狮子工艺中,剑川白族的石雕狮子较具代表性。云南民族博物馆民间美术馆展出的一组石雕狮子,是滇西北剑川白族地区用于镇守“阴宅”(死者坟墓)的石雕狮子,石狮是动物雕刻中最常见的种类,狮的性情威猛庄严,白族人民认为它能驱秽避邪。这组剑川古墓石狮,是明清时期白族民间艺人雕凿而成的,虽经百年风雨剥蚀,还保存着完整的艺术造型,其轮廓清晰,生动古朴,精巧玲珑。其中一个是用粗石雕琢而成的,整个身子墩实厚重,后腿下蹲,前腿直立,头部光滑扁平,眼睛圆睁而且凸出,鼻翼冲天,嘴巴微闭,似喘粗气状,雕刻出…  相似文献   

14.
王晋 《今日民族》2005,(11):15-16
在拉萨、在甘孜、在藏区,人们都知道他们现在使用的铜器来自云南的鹤庆,来自那里的能工巧匠;在鹤庆,秀邑的铜器加工和新华的银器雕刻一样家喻户晓。美丽的秀邑,清泉长流,绿树掩映。数百年来,这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秀邑是个白族村落。走进村子,“丁丁当当”,清脆的敲打声就传入人们的耳中,这是勤劳的白族群众在打制铜器发出的声响。踏进农户家,一个个各式各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的铜盆、铜桶堆积如山,而在家庭作坊旁,白族妇女精湛的打铜技艺更让人称奇。长年来,秀邑的居民们就以打铜为生、靠打铜致富,也创造了悠久的铜产…  相似文献   

15.
在平整笔直的滇藏公路上,一辆辆汽车南来北往,当驶过剑川古城边时,乘客都会看到:在公路西面靠北,有一幢白色瓷砖贴墙的五层大楼,像昂首行驶的巨轮,在阳光照耀下显得份外辉煌。这幢位于剑川县城北商贸区的大楼,就是北门街道办事处所属的“云南剑川木雕总公司”、“剑川木雕培训班”所在地。一跨进大门,车间里传出的锯、削、雕、刻、镂声,像一曲悦耳的交响乐,在人们耳边回响,天然的油漆香味,扑鼻而来;走进车间,看到的都是二十岁上下的白族青年专心致志地埋头工作。你会被这蓬勃朝气所感染,从心里喊出:这是一个有希望,前途远…  相似文献   

16.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季应大理白族朋友的邀请,我们去参加大白族的传统节日绕三灵。白族称“绕三灵”为“观上”,意为“游逛圆林”。我们早上7:00钟赶到五台峰下,见圣源寺方向已是人山人海。看来我们是来晚了,这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没办法,还是赶紧往前吧。在赶往圣源寺外的公路上,各村寨一队队“绕三”的队伍向圣源寺赶来。  相似文献   

18.
剑川木雕始于汉代,是中国传统木雕八大流派之一。也许云南地处偏僻,而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又一直只局限于剑川一带,使得剑川木雕产品的流传稍逊色于其他流派。1993年初,一班剑川白族子弟来到千里之外的思茅,办起“思茅地区剑川旅游木雕厂”。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把剑川木雕规模化生产移植他乡。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朵远在边疆的移植之花已出墙招人,鲜艳夺目了。李士瑜是这次剑川木雕走出剑川的“始作涌者”,他四十来岁,墩墩实实,从小受家乡精美木雕艺术的熏陶,高中毕业回乡后,凭着对木雕艺术的挚爱,刻苦向老艺人学习技艺,从…  相似文献   

19.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徐朝霞 《今日民族》2002,(11):12-14
在著名风景名胜地蝴蝶泉边,坐落着一个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村: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公路旁,村中央,那座气宇轩昂的典型白族建筑.以及照壁上那四个颇为自信的大字“秀甲天南”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行人如果你有兴趣就此下车驻足观看。你还能发现。那四个大字旁写有一诗“天生旅游处、地就白族村”。照壁左边是挂有“小康村”称号的大理石牌。右边是挂有“亿元村”称号的铜牌,这都是中共大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月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