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的政绩观是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集中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谷文昌不愧是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东山人民的心中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永久丰碑。  相似文献   

2.
傅峥 《新东方》2004,(3):34-36
胡锦涛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3.
张春生 《前进》2004,(5):17-18
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有关政绩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判断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正确的政绩观,必然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指导下的政绩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政绩观,是遵循科学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是人民满意、群众公认的政绩观。一、加强修养是创造政绩的基本前提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世界观是总开关”,对于政绩观具有决定性意…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发展观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式、速度和质量,政绩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和成效。  相似文献   

5.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需要。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抓好部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级党委机关和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6.
政绩真伪析     
当今政界,“政绩”是一个热门话题。公仆们渴望政绩、追求政绩,其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追求政绩,有的为人民群众所称道,而有的则受到老百姓的指责,这是为什么?因为政绩观不同,效果不同,从政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就完全不一样。许多公仆追求和创造政绩,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践之以行,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绩来。这样的政绩,自然会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然而,也有一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政绩”视为向上爬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政绩是领导干部运用权力、履行职责取得的工作业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官施政,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然而,什么是政绩,为谁出政绩,出什么政绩,怎样出政绩,却值得深思,不同的政  相似文献   

8.
为官与“政绩”□雪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无疑应该强化“政绩意识”。然而为谁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这就因人而异了。同样是追求政绩,有...  相似文献   

9.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绩表现,最终都会反映到干部工作中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所以,组织部门担当着科学评价和衡量干部政绩,促使、引导、激励和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职责。如何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落到干部工作的实处,组织部门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利川市政府对举债创“政绩”者说不,并明令收归举债权,严禁各乡镇、各单位今后举债搞“政绩”。这一举措,令人钦佩,发人深思。为官一任,求政绩,创业绩,既必然又必须。但为谁创“政绩”,用什么样的工作创造“政绩”,却因人的“政绩观”不同而大相径庭。时下。在我们周围就有这一种现象:有的干部因“政绩观”错位,为了个人创“政绩”,往往打肿脸充胖子,  相似文献   

11.
胡小国 《政策》2004,(8):44-45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如果领导干部对“发展”的认识产生误区,就会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如果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必然导致片面的政绩观。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辨说周汉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个积极的口号,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领导同志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推动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对做官混日子的官僚作风也是一种鞭挞。但也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曲解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含义,导致了...  相似文献   

13.
周国辉 《今日浙江》2009,(11):42-43
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总结近些年来干部出问题的原因不难发现,“心”事外移、“心”中无法、“心”地自私、“心”里没有群众是重要因素。要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四心”,以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下乡调研,闻听群众对该地一位离任多年的镇党委书记念念不忘,原因在于当年那位书记带领下整治的荒山和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已成为当地全面奔小康的引擎。群众把这些事情称为"看不见的政绩",并赞口不绝,觉得这样的政绩才是老百姓最欢迎最需要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没有不追求政绩的,这是领导职务对其执政的内在要求。但是,如何追求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却大有不同。"看不见的政绩",不显山、不露水、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不  相似文献   

15.
政党执政,为官从政,都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缺少政绩,执政党就难以巩固其执政地位,领导班子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要政绩,就得树政绩。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这都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树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大局,还是为局部,这是区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前提,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也说“造福一方”□吴建春大凡一个正直的、希望有所作为的官员,总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一句古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应当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观念。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幸福。只有为老百...  相似文献   

17.
沈雷 《群众》2011,(6):75-76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为民造福,把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把惠民实事办在百姓心坎上,才能赢得群众的赞誉和拥护。  相似文献   

18.
郑文静 《前进》2004,(7):42-43
绩观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对于政绩的内容、目的及表现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的认识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因此,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取向,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一个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历程,而且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一、正确的政绩观与形式主义在核心内容上的对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相似文献   

19.
金中梁 《今日浙江》2004,(22):35-36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县级领导,直接面向城乡基层,只有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得到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真心拥护。结合我在武义这个贫困的山区小县10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县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需做好“六件事”。第一,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求我们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需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奋斗目标和发展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武义现阶段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20.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注尧希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个从政者的希冀与追求,它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值得赞赏,值得提倡。但是,为了避免有人对这一美好愿望进行曲解甚至亵渎,笔者认为必须为之加上三个“注脚”:其一,不能假借“造福一方”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