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这一行径震惊了世界,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我们特约请了两位国际法专家对此发表看法。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毁坏。这是外交史上罕见的野蛮暴行,它完全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准则。 北约袭击一个代表主权国家的使馆,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规定的“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武装部队用多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造成使馆馆会被完全毁坏和人员严重伤亡,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北约的这一暴行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关于使馆和外交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受国际保护的国际协定和习惯法,也违反了关于保护平民和民用物体等国际人道主义法规范。北约的这种野蛮行径,完全违背他们按照上述公约和习惯法承担的国际义务。按照国际法,一国的行为如构成对国际义务的违背,即引起该国的国际责任,也就是说国家应对其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负责,依国际法承担法律后果。这包…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联合国宪章》,践踏《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居然对中国大使馆进行导弹袭击,粗暴侵犯中国主权,这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首都法学界对这一野蛮暴...  相似文献   

4.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这既是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准则、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也是严重违反国际刑法规范的战争罪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这一严重罪行,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受到了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  相似文献   

5.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了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余人受伤,使馆馆舍遭到严重毁坏。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更是外交史上罕见...  相似文献   

6.
科索沃国际维持和平行动与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侵略战争。北约组织领导人与部队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战争法,构成战争罪。科索沃战争与科索沃国际维护和平行动均不是集体安全制度的具体实施,相反,这些行动侵蚀了《联合国宪章》下的集体安全制度,对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约必须对战争犯罪行为承担国际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我外交人员的严重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这是对我国主权的粗暴侵犯和对中华民族尊严的公然挑衅,也是国际关系史、外交史和战争史上罕见的野蛮暴行。外交使馆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我人员重大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这一暴行严重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5月10日,我国国际法学家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从国际法的角度层层剥开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维护人权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的真面目;并严正指出这是国际法上的严重罪行,施暴国必须承担国家责任,行为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国际法学家的正义声音。端木正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的国际法学界得悉以美国为首的侵略暴行,非…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使馆被毁,人员伤亡,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粗暴侵犯我国主权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国家责任。国家责任包括政治的、物质的、道义的责任。就目前而言,切实可行的是通过外交途径即政治方法解决为宜。  相似文献   

10.
当地时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馆舍被严重毁坏。我国政府和人民强烈抗议和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罪行。这一暴行粗暴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5月10日,中国国...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精暴侵犯,也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教授龚刃韧认为,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进行轰炸涉及到一个武装冲突的问题。从战时的角度看,北约的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战时国际基本法则。1907年10月18日国际社会就在海牙签署《海牙第九公约》,其中第一条规定:“禁止海军轰击不设防的港口、城镇、村庄、居民区和建筑物。”当时因为海军攻击力最强,具有代表性,所以对海军轰击目标作出的明确的规定。龚教授认为,1923年,法学家委员会制定《空战规则草案》。其中第二十二条  相似文献   

12.
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3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咸馆舍严重毁坏,有3人死亡,1人失踪,20余人受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40多天的狂轰滥炸,已经造成无辜平民大量伤亡,现在又居然轰炸中国大使馆。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这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我们对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列宁讲过,帝国主义就是战…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破坏,三名记者罹难,二十多人受伤的极为严重的后果。消息传来,全民愤慨,举世震惊。正如我国政府声明所严正指出的,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国际法的肆意...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在强烈抗议和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人员伤亡的暴行,坚决支持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一致呼声下,5月10日,司法部召开首都法学家座谈会,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与会的法学家援引《联合国宪章》及有关国际...  相似文献   

15.
贝尔格莱德5月7日夜(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3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3人死亡,1人失踪,20余人受伤。中国政府对北约的这一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  相似文献   

16.
日本政府关于钓鱼岛列岛与《马关条约》无关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国际协定,虽未出现"钓鱼岛"的字样,实际上确定了钓鱼岛的地位和主权归属。《旧金山和约》对中国没有拘束力。《归还冲绳协定》的基础文件乃至归还主体、方式和范围均违背国际法,应归于无效。美国向日本移交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违反了国际条约,是非法无效的行为,日本并不因此享有钓鱼岛的主权。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公然违反国际法,凸显出钓鱼岛主权之争法律解决方法的紧迫性。美国擅自处置琉球群岛之归属,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法上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主权和人权不容侵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件(下文简称“五·八事件”)。消息传开,全民愤慨,举世震惊。中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提出最强烈抗议,并宣布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我国人民连日采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我国政府有关立场的支持以及对北约暴行的声讨。国际社会也掀起了强大的谴责浪潮。本人仅从使馆馆舍和外交代表不可侵犯权的角度,论证五·八事件是公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侵犯我国主权和践踏人权的野蛮行径,以表述笔者对此事件的理性思考和严厉抨击。一、国际法确认…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40多天的狂轰滥炸,已经造成无辜平民大量伤亡,造成骇人听闻的人道主火灾难。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悍然使用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袭击,造成我国驻南馆舍严重毁坏,迄今为止已有3人死亡。20余人受伤。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粗暴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肆意践踏《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有关国际关系准则,惨无人道地屠杀无辜平民的战争犯罪行为,向来以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民人权为己任的中国律师表示极大愤慨。为此,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代表中国全体律师,郑重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简基松 《法律科学》2001,(4):122-128
美国建立反导系统 (NMD)不仅违反了《反导条约》 (ABM)对其国防建设权的限制规定和对条约继承的规定 ,而且违反了外空非军事化原则 ,尤其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规定的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和安全的义务。这一严重违背国际法的行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批判和制裁。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严重地践踏了国际关系中的国际法规则,是对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巨大威胁,是对人类的良知、理性和文明的肆意亵渎,是对公认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的公然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法律界尤其是国际法界,肩负着以下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