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1):13-16
林彪犹豫再三,打不打锦州 1948年秋,东北的国民党军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里,死也不出来,害得东北野战军无仗可打.虽然攻打大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但也只有这三锤子"买卖"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张打锦州,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长春好打一些.经毛泽东同意,东北野战军首攻长春.  相似文献   

2.
张志辉  许建新 《世纪桥》2008,(19):37-40
<正>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1948年2月初,东北野战军节节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指挥各大战场的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反攻,他高瞻远瞩,在2月7日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密电中,提出了东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的构想:一是打抚顺、  相似文献   

3.
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新中国的诞生震撼了整个世界的话,那么战略决战就是其最直接的震源。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6个纵队向北宁线上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与此同时,集结在长春、沈阳间的东野主力,在大雨滂沱中沿铁路线南下,直扑锦州。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由此打响。 一、决战前的大讨论 当战斗打响的消息传到西柏坡,正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闭幕的这一天。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从毛泽东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并“夺取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的号召中,已经  相似文献   

5.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6.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县里庄创刊。几个月后,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就开始了。在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毛泽东关心着新创刊的《人民日报》,他亲自导演的“空城计”——连续撰写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华社消息和言论,巧妙地化解傅作义军袭击石家庄的行动,影响深远,是《人民日报》创刊之初的一段佳话。傅作义施用“围魏救赵”之计毛泽东选择了东北作为战略决战的起点。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东北野战军主力直取锦州咽喉之地。眼看东北蒋军退路将被切断,蒋介石急令华北傅作义出兵,与集结在沈阳的国民党军主…  相似文献   

7.
1948年9月,攻克锦州以北义县扫清锦州外围据点之后,我东北野战军主力把锦州城内的蒋军围得水泄不通。蒋介石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我军一旦攻克锦州,长春和沈阳之敌只有被歼的恶运。为解放锦州之危,他亲自跑到东北坐阵指挥,急调华北、山东战场7个师,加上锦西原有4个师,从10月10日向我塔山阵地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廖耀湘第9兵团的11个师又3个骑兵旅,从沈阳增援锦州被阻击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蒋介石见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中,经过1947年连续发动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我东北野战军已经把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要点及其附近狭小地带。在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之际,1948年2月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通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基本形势,要求东北野战军利用冰期歼灭敌人,同时分析了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今后动向,明确指出,“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并提出了“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设想。此后,东北野战军经过近半年的作战实践探索,历经几次重大决策变化,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设想。回顾组织实施辽沈战役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决策变化,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辽沈战役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深刻认识辽沈战役方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择栖 《党史博览》2011,(7):26-30
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后,形势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共产党的方向发展。继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部队攻占了石家庄使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之后.晋冀鲁豫部队再次占领了洛阳,西北野战军夺回了延安.东北野战军通过冬季攻势把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置个孤立的地区,华东野战军也捷报频传。中共中央也离开陕北。到达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共产党胜、  相似文献   

10.
1948年,东北国民党军队在遭到我军强大攻势打击后,被迫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妄图凭借坚固设防,负隅顽抗。为了加速全国胜利的早日到来,9月,我东北野战军在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指示下,发动了解放全东北的伟大秋季攻势。我第二纵队接到参加锦州战役以后,10月3日,六师命令我十八团从长春以南的公主岭昼夜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0月26日至27日,我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后改为四十三军)在辽宁省黑山县的励家窝棚一带,经过两天一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堵住了敌军东逃沈阳的退路。这是继攻克锦州后迫使长春敌人起义和投降后,我纵协同从锦州返回的我野战军主力在辽西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的大会战,也是我军战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它是辽沈战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9月12日,伟大的辽沈战役开始了。我东北野战军  相似文献   

12.
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其参战兵力之多、战场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它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攻克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是取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一仗.1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东北野战军首先南下北宁路作战,攻克锦州、山海关各点,封闭东北大门,尔后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9月10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确定了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具体部署: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个纵队和炮兵纵队主力及第二兵团指挥的热河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分别围歼义县和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各孤立据点之敌,相机攻取锦州、锦西、山海关各点,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一、第二、第十等3个纵队于沈阳以西地区,以第五、第六等2个纵队于沈阳以北地区,共同对付由沈阳出援或一旦由长春突围之敌;以第一兵团指挥6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0月26日至27日,我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后改为四十三军)在辽宁省黑山县的励家窝棚一带,经过两天一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堵住了敌军东逃沈阳的退路。这是继攻克锦州和迫使长春敌人起义和投降后,  相似文献   

14.
伍星 《党史博览》2010,(4):32-35
1948年9月10日.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决战计划.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大规模调动,兵锋直指锦州。9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被解放军彻底切断。蒋介石如梦方醒,亲飞北平、沈阳督战,穷于应付。为便于指挥,位于哈尔滨双城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准备南下.同时决定东北野战军二局同行,以利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以下简称为东野)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集中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于9月12日至10月15日进行了锦州攻坚战,仅用30余天的时间,取得了歼敌1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我军攻占了锦州,完成了战略上的中间突破,孤立了两翼的傅作义集团和卫立煌集团,造成了对东北敌军“关门打狗”之势,为解放全东北奠定了基础。40多年后的今天,回顾、探讨、研究这段历史,对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吸取武装斗争的经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聿温 《党史博览》2005,(12):24-25
一1953年,林彪卷入了“高饶事件”。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高岗则担任东北局常委、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主管包括后勤在内  相似文献   

17.
李炳侯 《党史博览》2014,(10):25-27
正人一生走过无数的路,有的路走过就忘记了,而有的路却能记一辈子。1948年9月30日,我随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以下简称"前指")秘密列车,从双城堡出发,沿西满交通线驶向锦州的路,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胆战心惊,难以忘怀。一1948年8月辽沈战役准备期间,我从长春前线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被调回到哈尔滨新华社东北总分社。8月下旬,又从东北总分社调到为报道辽沈战役组成的新华社东北野战军总分社。此时,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军  相似文献   

18.
<正>1948年10月下旬,在东北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廖耀湘兵团进攻锦州不成、南撤营口受阻、退至沈阳无望,如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转、溃不成军。东北野战军则乘胜追击,向廖耀湘兵团各部纵深穿插、分割围歼,仅用40多个小时便全歼10万国民党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20.
血战闻家台     
我是一个老兵,战争年代曾多次冒着炮火硝烟,将红旗插在敌人的阵地上。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令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回首往事,我更加怀念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们。1947年12月,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经我军秋季攻势打击后,采取所谓的“固点”、“连线”、“扩面”方针,一面加强对长春、四平的固点防守,一面集中重兵于沈阳外围的铁岭、本溪、抚顺、彰伍、新民、法库地区,妄图确保辽西走廊———一北宁路沈阳至锦州段的安全。为了不给敌人喘息之机,我东北野战军开始了冬季攻势。正值寒冬腊月、冰封雪冻之时,我们三纵奉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