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国 《党史博览》2006,(7):50-52
马宁在20世纪70年代曾担任空军司令员。他能活着并飞上蓝天,与两个人是分不开的,他们之间可以说是生死情谊。马宁想参加空军当飞行员,但体检不合格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毛泽东在会见参加会议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时说,我们要在英勇的经过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当时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就有当时还是师长的马宁毛泽东的这句话对马宁的触动很大以至于改变了他后来的命运。晚上回到宾馆,马宁翻来覆去睡不着,战争年代遭受敌机蹂躏的场面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一个想法突然出…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敏 《北京党史》2011,(4):59-60
北京市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曾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与指示下,采取了消烟除尘、改造锅炉等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至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控制煤烟型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工业废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市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保护大气环境进行着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4.
“侯宝林难倒了华罗庚!”这是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北京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特别是“九一三事件”后。患病后的毛泽东,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神情也滞钝,常常坐在凹陷的沙发里,缄默着,目光忧郁……他的病一直对外界保密,一般人也无从知道主席究竟生了什么病。此时的毛泽东不再神采奕奕、满面红光了,陈长江作为贴身人难以接受这突变的严酷现实,就像看着一座巍峨的山在眼前塌方、崩落、流失,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媒介完全依附于政治,极度关注了女性。主流媒体讲述女性“高大全”,“样板戏”电影唱响女性“刚毅坚”,女性形象被扭曲而发生畸变。究其原因,是历史情愫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等综合因素使然,然而,媒介理性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所以,以史为镜鉴,媒介定位取法乎上,回归本性;女性解放任重道远,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有容乃大,为女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当代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都感到困惑的“斯芬克司之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界就开始了对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分配领域中新的矛盾的出现和越来越尖锐,收入分配不公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是,这种讨论已经陷入误区,把一对本来就没有矛盾的范畴硬作为一对矛盾,并进而影响到某些重大社会政策的制定。从公平与效率的规定性看,两者不是同一层面或领域的问题。效率的基本含义,是指投入…  相似文献   

8.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对中国实行战略性包围,试图压服中国。  相似文献   

9.
梁正 《党史文汇》2013,(8):56-56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我在北京市平谷县的山区人民公社工作了近7年,耳闻目睹了几位农村干部清正廉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0,(10):56-56
20世纪70年代,未来学之父托夫勒凭借《未来的冲击》一书开创了未来学的先河,让未来学从此进人美国文化领域,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了人类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末,未来学巨擘尼葛洛·庞帝凭借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未来学巨著《数字化生存》再次掀起来了未来学热潮,这本书描绘出了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生活的美好蓝图,从科技的角度解读了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吴珏 《湘潮》2005,(4):8-12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之后,中苏关系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改善中苏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是件大功大德的事。邓小平以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胆略、艰苦的努力,揭开了中苏关系新的一页。走过历史,把中苏关系的大门推开一条缝中苏之间的关系非一般国家可比,两国既有传统的友谊和同盟关系,又遗留着沙俄时代留下的领土争端以及赫鲁晓夫时代的意见分歧,这些历史旧账、新账,多年来就像厚重的浓雾成为两国关系的层峦叠嶂,拨不开,驱不散。70年代末,中苏关系仍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下。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小平深深地知道,中苏两国关…  相似文献   

12.
黄铁鹰 《廉政瞭望》2010,(16):41-41
人,大多自恋,喜欢自己多于喜欢别人。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在100万个年轻人中做过一次心理测试,让每个人对自己的才能打分,看他们的素质在多少人之上,并用百分比表示。结果70%的测试者认为自己的才能比90%的人都高;25%的测试者认为他们百里挑一,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人群中那1%最有才华的人。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湘潮》2006,(8):39-43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风庆轮事件”,是我国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是江青等人向周恩来、邓小平发难的一个靶子。那么,“风庆轮事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事件,它缘何成为“四人帮”发难的一个借口,它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风庆轮事件”的由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造船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自己所造的船,大约只能满足我国需要的十分之一。周恩来曾说过:我国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应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远洋船队。为了发展我国的远洋航运事业,就必须向国外购买船只,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尽快发展中国的远…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期间的中国处于情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们最后的岁月,个人命运依然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本刊将连载的开国元帅和大将,他们先后故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不论这些巨星陨落在哪一段历史时期,其光辉业绩都将永存史册……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推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会充满自信和决心,这样他们就会在很多时候能较好地发挥其潜能而获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就会表现出自卑和不积极,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水平,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由于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教学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成功完成教…  相似文献   

17.
生死两重天     
我是辽宁省纺织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63岁,患冠心病这30多年里,我可以说是经历了生死两重天:就在去年,为了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我曾拔下吸氧管,想一死了之……今天,我却登上了庐山,游览了仙人洞,看了三叠泉,丝毫不觉累……究竟是什么让我这60多岁的老太太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曹前发 《党员文摘》2023,(19):24-25
周恩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50多年前,他就强调指出: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必须绝对安全可靠。我们不能嫁祸于海,一点儿也不行。高度关注海洋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多次谈到美国的河湖与海洋污染问题。1970年6月21日,他向有关人员详细询问了美国。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3,(11):F0002-F0002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将“柴”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京城百姓取火做饭都用煤球炉子,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才烧蜂窝煤。当时要凭票买煤,煤店门前经常排着长龙。80年代,液化气罐逐渐代替蜂窝煤炉,但供应依然紧张。  相似文献   

20.
马明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战争年代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和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建国以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北局第三书记、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副秘书长、中央财贸部部长、东北局第三书记等职。他对党忠心耿耿,为保卫党的利益,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