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家风的概念,我国伦理学大师罗国杰这样解释:所谓家风,一般是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其相关内容是传统家风的道德价值取向;"耕读传家"是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家学传承、家规、家训、家庭教育等是传统家风传承的主要方式。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相继、陶冶家庭成员品行的作用。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家风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社会声誉,而且影响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的重要性。如今社会,家风面临三个问题。一是社会转型带来人口流动常态化和城乡结合化状态,打破原有家庭稳定环境。二是家庭结构变迁,家庭成员核心化问题导致家风传承内容被忽视。三是随着历史反封建运动发展,家族和家庭结构转变,家风存在的形式被解构。  相似文献   

3.
"我爷爷教导家人的八条家风,我同样也会传给下一代,我认为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小家'是'大家'的基础……"在"新津县首届忠孝文化节暨'天府好家规'征集展示活动"现场,"最美家庭"代表的感言让好家风的传承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领袖,毛泽东的家庭有着与普通家庭的与众不同,在些许无奈的同时,毛泽东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庭,用情维系着与韶山故土的亲情,显示出一代伟人的优良家风。毛氏家族重视亲情,尊长爱幼,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文氏家族品德高尚,好善乐施,积极帮助贫苦人民。毛泽东在承袭毛氏及文氏两大家族家风精粹的基础上,秉承共产党员一贯的优良作风,原则做人,不搞特殊化,努力学习,为国为民,最终形成毛泽东的优良家风。  相似文献   

5.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共产党员个人家庭或家族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家风,可以正作风、兴党风、促民风,更好地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6.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一个人所受到的家风教育必定如影随形,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党员干部家风正则作风好、党风清、政风优、民风淳.  相似文献   

7.
<正>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一个家,没有良好的道德风气,不足以成为好家。我家的家风就是孝敬、讲诚信、懂礼仪,一代代传承下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良好的家庭风气从自家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8.
家风的力量     
<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家庭或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就是家风。家风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代的《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爱国、仁义、孝老、慈幼、勤俭、立志、诚信,这些传统美德常常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  相似文献   

9.
正小时候,常听奶奶说一句俗语"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说的就是家风传承的道理。家风,又称作门风,是由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人处世的风格、方式、原则决定的。有好的家风,也有不好的家风。记得奶奶在世时常常在家里评说,谁家有根基,谁家没根基。对有根基的,倍加赞赏;对没根基的,则不屑一顾。父亲也常常对我说:鸟随兰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格高,要跟有根基的人多交往,对没根基的人要多加小心。自家人和亲戚要与别人结亲,首先要打听对方家风好不好、有无根基,对家风不好的、没有根基的,往往不考虑,即  相似文献   

10.
<正>家风是什么?在古代,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多以家规家训为形式,代代相传,规范着家庭成员的品德行为。在当代,家风不常被提及,家规家训逐渐淡化于无形,成为一种言传身教。尽管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从古到今,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没有变,基本的做人法则没有变。可以说,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不仅从未过时,还作为一种传承方式,承载着中国人一直追求和坚持的忠义、诚信等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1.
家风是什么     
正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称门风。在我国,许多家庭都有立家规家训的传统,许多法律管不了和别人不便管的事,用家规就迎刃而解。好家规带出好家风,好家风培育出好儿女,这种好家风带入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延续家兴业旺,普泽后世;实现和谐、文明、健康、富有的的幸福家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清代学者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许多  相似文献   

12.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形象、口碑的全面体现,代表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相传的精神风貌、道德风尚、行事风范和整体风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六次全会上都强调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问题。在2015年10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家风,即一个家庭因教化而流传的风习,是家族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的高度浓缩,是一个家庭在长期实践中经过点点滴滴的积淀融入每个家庭成员的文化基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长盛不衰的文脉和根基。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形成的红色家风,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作风,是家族后人的价值准则。家风好则家道昌盛,家风差则害人害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艰苦朴素,身先士卒;不搞特殊,保持百姓本色"的红色家风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学习林伯渠的红色家风,对于培育新时代良好家风,提升社会道德风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9)
正省纪委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研究,悉心收集,倾力编著的《家规·家训·家风——湖南故事》出版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个性鲜明、老幼皆守的家庭道德风貌,是承传绵久、代代不绝的家族流风余韵。一种好的家风,既是所有家庭成员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也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更是浸润民风、学风,乃至影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搞好家风建设,是履行职责的客观需要,是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一个人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总要归属于一定的家庭,处于一定的家庭关系中。党有党风,政有政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就普通家庭而言,家风好坏关系到家庭或家族的荣辱兴衰,而领导干部家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家运族脉,还会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很大的导向作用。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家庭观念增强了,但建设良好家风的意识却淡化了,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  相似文献   

17.
正家风是一种精神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家庭其实就是每个人人生路上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外部环境。墨子很形象地把人们成长的外部环境比喻作染缸,他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强调了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性。中国人自古重视家风的作用,并采用各种形式来培养良好家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  相似文献   

18.
在九师一六五团四连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二人传承着父辈拥军的传统,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成为了团场远近闻名的致富名星。2009年,他被评为师级劳动模范,他的家庭被评为师团级和谐小康家庭。他们是九师一六五团四连职工戚建军、吴新平夫妇。1998年在团党委大力鼓励职工发展庭院养殖业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戚建军夫妇从亲戚朋友处借了5000元,购回20只淘汰母  相似文献   

19.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核心价值,是最好的精神不动产。通过从“修身、治家、为学、处世”四个方面梳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传统的主要内容,从“家训、家规、家书、家教”四个向度阐述家风的传承方式,从“情感、品德、精神、机制”四重风尚维度,探析新时代党员干部塑造优良家风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点点滴滴家族精华的传承和积淀,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在小个体上的总结和体现。曾经的家风、家规影响着广大的族人,而今它也具备了时代特色,虽然极具传统性但也有着更多的时代性,好的家风不会应为岁月而产生沧桑感,它是现代人的精神食粮,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通过列举古今众多经典例子,论证弘扬家风能传播中国特色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