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晨光 《新湘评论》2009,(10):58-60
(一) 60年筚路蓝缕。60年波澜壮阔。60年成就辉煌。 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一个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积贫积弱到大国崛起……“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无不反映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政治体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到全面从严治党,再到党的政治建设、党的领导力建设,最终聚焦于“政治三力”的提高,是党的政治建设逐步深入、逐步聚焦的过程,是一个由“面”到“线”再到“点”的逻辑演进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三力”的重要论述,从不同层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政治要求和建设任务,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是跨入新时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要求,也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07,(11):18-19
党的十七大代表和专家们在学习讨论胡锦涛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时,总结提炼了许多新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在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继“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阐明“两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意涵,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体理论工程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谋划。站在历史总体性的立场高度,“两个结合”具有内在交互关系。其哲学性质的历史定向具体展现为双重智识——理论辩证性思维与社会系统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承前启后,贯穿于“两个结合”内在逻辑的历史总体性立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持续布局;一脉相承,理论辩证性思维统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理论范畴,突出党带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智慧;吐故纳新,社会系统性思维兼顾理论构建与现实展开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为关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活力。“两个结合”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意识相统一的思想结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结合”正在历史地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到文本,又从文本返回至历史现场的理论性指南。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等具体任务的提出,表明我们已经彻底告别改革开放以前那种政治建设的整体挫折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理政新语     
《党建文汇》2014,(4):3-3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突出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李春玉 《奋斗》2023,(3):13-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十年,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政治智慧,顺应历史潮流、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人心所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足社会性变革,推进思想性变革,实施制度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的西柏坡重要讲话,极大地唤起全党对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资源的高度重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审视“两个务必”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的新特点、新要求。作者认为,“两个务必”深刻体现了中国共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企业的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探求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诈用。笔者看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子。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中心”与“核心”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给企业党组织指明了工作方向。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工作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取得政权,仅仅用了28年的时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意识形态的“高势位”建设。本文从“高势位”意识形态的内涵着眼,对比研究了民国时期国共意识形态的建设,最后得出了党“高势位”意识形态建设的四条成功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化“全球意识”和“包容意识”;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建设方略;坚持党的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主执政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展党内民主”到“民主执政”,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正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迈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民主制度的建设,并明确提出“民主执政”的新理念。民主执政既科学回答了我们党执政的民主性质,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实现途径;既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其实质就是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指导思想在中国政治格局中的领导地位和指导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和强大的实践性价值,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之策。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实践,是凝心聚力夺取新征程上伟大胜利的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提出“科技进步决定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科学定位依据的新飞跃;诠释“知识分子使命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新提升;深化“两个尊重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红旗,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召开,881个日夜,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军队建设理论结合实际,形成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不变,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深刻领会并贯彻这一思想,在加快改革开放中积极推动社会和政治稳定,对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文献中,“中同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命题的提出,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就日前掌握的资料看,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党的文献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的表述。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多次强调坚持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9,25(11):5-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道路。加深对这一重要论断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梳理和展示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实行的深刻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深刻变革来说,就是实现四大历史性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片面追求GDP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以四大历史性转变为动力,经济建设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到“当惊世界殊”;政治建设从人治到法治;文化建设从单一封闭到繁荣开放;社会建设从未曾破题到强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毕传国 《新长征》2008,(8):33-33
李平安在2008年7月8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最迫切的首先是在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把党组织建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使党员和广大职工切实感到党组织的存在和党的温暖。“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产物。之所以强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紧迫性,是甘于“两新”组织发展迅速,影响和作用日显。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还面临许多难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一字之变.却重若千钧,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一字之变.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向世界作出的政治宣言.向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