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12,(21):83-84
在中国的名泉之中,有一个“贪泉”。 贪泉,原本是广州郊外石门镇的一股涌泉,人称“石门水”。其泉水终年清澈甜润,乡民争相饮之。话说西晋时期,广州一度官商勾结、贪腐成风。正在朝廷大伤脑筋之际,恰好出现了一个叫周清廉的人。此人长期在北方为官,素以清正廉明而著称。朝廷便派他到广州担任刺史,希冀以他的廉洁来整顿广州的吏治。周清廉受命来到广州,  相似文献   

2.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3.
正廉与贪在人不在物,与泉水无关。饮"贪泉"者未必贪,饮"廉泉"者未必廉。究竟为廉为贪、为清为浊,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和定力。一个官员是否腐败固然与其手中的权力和所处环境有关,但最关键还是在于他是否能对"拒腐"保存高度自觉,只有高度自觉才能保持清廉,东晋廉吏吴隐之就是一例。清贫主簿卖狗嫁女东晋著名政治家吴隐之小时候家  相似文献   

4.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文治武功”为人称道,号为“治平”。何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康熙倡廉惩贪,奖罚分明。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他深恶痛绝,严惩不贷。康熙38年顺天府乡试,科场舞弊,康熙把正考官翰林院修撰...  相似文献   

5.
在腐败案件高发的今天,贪官落马,人们司空见惯,也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了。然而,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被南京市纪委“双规”审查时,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人们眼里,他是个“清官”,别人能贪则贪,他却给自己制定了拒礼拒贿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提起清代惩贪最坚决的皇帝,大家通常认为是雍正。其实乾隆前期比起他的父亲来,在这一点上毫不逊色。可以说,乾隆皇帝是清代惩贪手段最严密、手腕最强硬的皇帝,也是清代历史上最严酷刻薄的一位皇帝。综观乾隆一生,可以说他的统治前期惩贪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条。第一,注意防微杜渐。有了雍正打下的良好基础,乾隆即位  相似文献   

7.
古代名人倡廉拒贪轶闻文/韩映南自古以来,贪官污吏不少。而以清廉为本,勤政为民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尊操守,重品节,轻钱财,不谋私,严以律己,戒贪拒贿,从而赢得了民心。以碑禁贪。北宋名臣包拯,公正廉洁,铁面无私,被百姓誉为“包青天”而流芳千古。晚年为教育子...  相似文献   

8.
正在杭州岳王庙秦桧和他老婆的跪像前边,有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历来贪官与妻子的万般情绪,皆可化为这副对联。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李建功的落马,不乏其妻子帮贪、助贪和隐贪。逢年过节,下属单位想提拔的干部,都到李建功家里拜访送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有些想承揽工程的  相似文献   

9.
从不能贪、不敢贪,到不愿贪──新加坡的廉政建设掠影赵树元新加坡的廉政建设被当今世界所公认,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一套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主要是反贪制度。新加坡的反腐倡廉制度主要是以周密的规章为基础,严格的法制为保障,科学的分配待遇为补充。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近读晋史,颇为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的故事感叹不已。 在离广州20里的石门,有水名“贪泉”。人若饮之,将“怀无厌之欲”。历任广州刺史皆为贪官,一任期满无不车载船装不义之财而归。据说,他们都饮了贪泉水,贪脏枉法自然是不由已的了。 东晋简文帝有意整顿弊端,乃委派官声清廉的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贪泉,偏不信邪,掬水而饮。到任后,他清廉勤谨,山珍海味不沾,每以青菜干鱼下饭。某日,有人送鲜  相似文献   

11.
<正>晋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廉吏吴隐之,人品极佳,得到人们的一致推崇。有一年,他被任命去广州做刺史。赴任途中,有一天,在广州城西北的石门过夜。石门有一条泉,叫作“贪泉”。傍晚,他带领妻子和随从去游览“贪泉”。当地老百姓告诉他,“贪泉”水是喝不得的,喝了它就会丧失廉洁之性,变得贪婪无厌,故而得名。吴隐之并不相信传言,来到贪泉边,对随从们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说毕,拿起勺子盛了些水,酌而饮之。在吴隐之看来,就算贪泉之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惩贪倡廉焦连三,李洲左宗棠,晚清有名的[中兴名臣],一生曾一任巡抚(浙江),三任总督(闽浙、陕甘、西江)后以协办大学士入值军机。左宗棠一生官位显赫,尤以惩贪倡廉著称。左宗棠对为官溥廉者不仅拔重用,还慷慨地以自己的薪俸贴补其生活。他的副手刘典,平...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劝官莫贪文/姚平唐太宗执政后,对官场的腐败行为除依法从严惩处外,还常常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教育官员莫贪莫占。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有四次。第一次是在他执政初时。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明珠十分贵重,如用它来弹雀,不是很可惜吗?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贵重,但“见金...  相似文献   

14.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15.
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四海清平,“文治武功”为人称道,号为“治平”。他之所以能开一代盛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他极为重视倡廉惩贪,奖罚分明。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府乡试,科场舞弊,康熙把正考官翰林院修撰李蟠革职并发配到边疆;把年逾“古稀”的副考官翰林院编修姜宸英革职下狱。处理此案后,康熙作了《为考试叹》一诗:“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廉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在严惩贪污的同时,康熙还积极树立清官循吏的典型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有位廉洁奉公的地方官叫刘孟扬,他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一生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对他有口皆碑。他对那些贪官污吏、以权谋私者深恶痛绝,写下一篇警世箴言《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寥寥数语,字字珠玑,作为旧时代的一名地方官,竟有如此清明坦荡的胸怀,实在是难能可贵。这篇《戒贪铭》即使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18.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陈兆丰真是够贪的.别的不说,就在上级已经发现的他经济问题的时候,他还竟然收下"买官者"5000元的"感谢费".由此可见他贪婪成性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黑丁 《共产党人》2012,(16):31-32
他不铺张浪费,也很少为自己和妻儿谋取福利,而是把贪污受贿的赃款几乎全给了PK中的情妇和弟弟。因为情妇和弟弟的疯狂索官、索财,把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推上了"京城第一贪"的不归路……2012年伊始,轰动全国的"京城第一贪"——北京市门头沟区副区长闫永喜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因为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此之前的2011年9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挪用、受贿三项罪名判处闫永喜无期徒刑;闫永喜的弟弟闫永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