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充分准备,天津市各级人民法院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份集中惩处一批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共判处经济犯罪案件四十六件,五十八名罪犯。 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审理,我们有以下体会: 积极主动,提早安排。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市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犯罪金额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钻经济体制改革的空子,打着“改革”、“搞活”的旗号,大肆进行经济犯罪活动,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案件明显增加。1985年检察机关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国家工作人员、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占经济犯罪总人数的57.9%。这些人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进行贪污、诈骗、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活动,破坏  相似文献   

3.
最近以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以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联系当前打击经济犯罪斗争的实际,围绕“罪人兼能人”的经济犯罪案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特殊处理的司法对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反响。毫无疑义,这对于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两手抓”的思想,深入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充分发挥司法机关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能人”犯罪要不要“特殊处理”,如何“特殊处理”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来,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依法查处了一批经济犯罪分子,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卫并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时事今日,仍有不少同志对经济犯罪活动的严重危害性和予以坚决打击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错误地认为要改革就不能打击经济犯罪,打击经济犯罪就会束缚改革。这是因为他们中有的人只习惯于用党纪、政纪或经济的处罚来处理经济罪犯,而不习惯或不愿意运用法律武器与经济犯罪分子作斗争,在司法队伍内部,也有些同志,没有把精力首先用在打击经济犯罪上,程度不同地影响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为了正确地认识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重要性,以便更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分子。我们有必要重温《邓小平文选》中关于打击经济犯罪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处理“罪人兼能人”这一类经济犯罪案件,是目前法学界、司法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审判实践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处理“罪人兼能人”的经济犯罪案件,应在贯彻法制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兼顾经济原则。这样,既打击了经济犯罪,又有利于经济建设。一、依法定罪,贯彻法制原则。依法定罪,是指司法机关认定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符合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对违法行为作出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评价。我国的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管辖“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他案件”。如何理解这一规定的含义呢?在经济检察中,哪些经济犯罪案件属于“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他案件”呢? 笔者认为,无论是现行刑法典中规定的犯罪,还是其他立法中补充规定的犯罪,只要管辖这些案件与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相一致,检察机关就可以“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就经济检察中的案件而论,有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7.
研究经济犯罪保障改革开放本刊讯(记者兆丰)研究和探讨新时期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既准又狠地惩治经济犯罪分子,保障反腐倡廉斗争的深人开展,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去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海口市...  相似文献   

8.
通过办理经济案件,我们发现经济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够实施犯罪活动,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些发案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生产流通环节以及用人等方面的漏洞,也使他们实施犯罪有可乘之隙.在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中,我们如何帮助发案单位堵塞漏洞,做到打防结合,既抓“白蚁”又堵“蚁穴”,取得办结一案,教育一片,整顿一线的效果呢?这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分子,正确执行法律,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我们选择了一百例有争议的疑难经济犯罪案件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案件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区分经济犯罪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本文不涉猎经济犯罪的所有问题,只选择了争议较大的八个问顾,根据法律、政策和审判实践经验,提出初步意见,以供研究。一、关于几种经济实体财产性质的认定及与贪污罪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百案中50例贪污案件反映出对合资、联营、股份制等企业的财产是否认定为…  相似文献   

10.
在打击与服务的关系上,目前有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打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就难以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经济建设眼务,就不能强调打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把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经济工作上不去,归咎于打击了犯罪,因而提出“经济要上,打击要让”、要求检察机关在办案时“睁一眼闭一眼”、“手下留情”;还主张对特殊犯罪人物,如“能人”、科技人员等要网开一面;二是认为打击贪污贿赂等犯罪,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唯有坚持打击这一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政法战线与经济战线是两条不同的战线,其工作内容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反贪污、贿赂斗争的不断深入,贪污、贿赂犯罪分子的手段日趋狡诈、多变,并呈现出智能化、技术化的趋向。犯罪分子对侦查机关以往的侦查手段已相当熟悉,他们不仅在作案手段方面变得越来越隐蔽和狡滑。而且还学会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进行串供、毁证、伪证、转移赃物以及潜逃等活动。为了及时侦破经济犯罪案件,狠狠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实践中,检察机  相似文献   

12.
“能人经济犯罪”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对能人内涵的确定,能人以往功绩的承认和评价,如何让能人戴罪立功,如何判定能人在经济、科技或其他活动过程中的罪与非罪等多方面的理论课题。本刊自今年第5期和第7期两期展开对能人经济犯罪问题专题讨论以来,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引起积极的反响,收到许多来稿,表达了对此问题的各种看法。本期仍发一组讨论稿,以期讨论深化。科技人员在技术活动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认定与能人经济犯罪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本期将两篇科技人员经济犯罪的来稿放入此专题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3.
获取与案件有关的存单应立即冻结文珍冻结与案件有关的银行存款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职权,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定性。量刑、挽回经济损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存单是我们办理经济罪案中搜查的重点对象之一。随着经济犯罪分子的日趋狡猾,他们在将赃款存入银行时,往...  相似文献   

14.
时下,关于某些厂长、经理或供销员、业务员因经济犯罪问题被司法机关查处后,企业由于失去了相应的领导层或业务上的联系网,生产陷于困境,或承担国家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任务的科技人员因经济犯罪案发影响科研、工程进程的消息常见报端。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是所谓的“能人”经济犯罪问题。对于“能人”经济犯罪,不论是一味强调经济犯罪本身的社会危害性,忽视“能人”的特殊作用,孤立办案,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明显增多。及时、有力地惩治经济犯罪分子愈来愈成为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的一项主要任务。但是,目前检察机关在查处经济案件中存在着“发案多,立案少,结案迟,打击不够有力”的情况。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阻力大,干扰多,检察机关缺乏有效的措施去排除。从实践看,当前办理经济案件的干扰和阻力主要来自“权力保护层”、“关系包庇网”和拒绝尽公民作证义务的知情者三个方面。权力保护层,来自某些领导干部。他们之中有的收受了犯罪分子的贿赂或得到了犯罪分子的某些好处;有的是因为对违法犯罪行为过去知情未举,或者在某个问题上点过头,有短怕揭;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伴随经济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在经济领域里,犯罪分子打着“开放、搞活”的旗号,千方百计地钻改革的空子,大肆进行走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盗窃、诈骗等经济犯罪活动,其中,诈骗犯罪相当严重。经济诈骗案件屡有发生。一些诈骗分子有恃无恐,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经济诈骗是在商品经济广泛发展的新形势下,应时而“兴”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院为了总结经济犯罪案件赃款赃物的处理问题,检查了五个区法院和金县、庄河两个县法院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内审结的三十四件经济犯罪案件。在这三十四件案件中,有五十一名犯罪分子,他们的个人非法所得金额总计二十八万七千九百九十五元,其中判决追缴、责令退赔和没收的赃款计十三万五千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经济犯罪案件,除了部分“传统”的贪污、受贿、诈骗、投机倒把之类以外,还有些“新型”的贪污、诈骗。在辩护工作中,对于前者争议较少,而对后者则争议颇多。原因就在其“新”,大家的认识上常有分歧。所谓“新”,新在那里?与“传统”的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个人初步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法律的修改和解释,不仅量刑幅度有了变化,罪名有了增加(如索贿),特别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经济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搞活,打破了我国封闭式的经济格局,在经济领域里,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形式应运而生,充满了勃勃生机。然而,随着经济经营形式的变化和经济交往的增多,经济犯罪形式也起了相应的变化。调查发现,目前检察机关在侦查经济犯罪案件时,往往在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侦破一起案件的同时,常常带出与其相关一串案件,涉案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形成了一案连多案、小案连大案、案中又有案的纷繁复杂的局面。这种人数众多、作案成员或案件之间具有一定联系的经济犯罪现象,我们称之为经济犯罪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20.
经济犯罪案犯潜逃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刘绍泉,何向南近年来,随着打击经济犯罪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黑龙江省经济犯罪案犯潜逃的情况多有发生,且呈不断增加趋势。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经济犯罪分子潜逃案件的发生,更有成效地做好追捕逃犯等工作,现结合黑龙江省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