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一直被认为是“神来之笔”《,长征组歌》中的“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词更是广为传唱。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当年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当时红二、六军团渡江的地点在红一方面军渡江的更西处,时间也晚了整整一年。北渡金沙江在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中,除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主要是由红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军团是原洪湖苏区的红3军,总指挥是贺龙,政委是关向应,中央代表是夏曦;红六军团…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头人歃血结盟的故事,而长征途中贺龙总指挥与藏族喇嘛修好,由藏民送鸡毛信帮助红二军团顺利通过千里康巴藏民区的事,却鲜为人知。(一) 1936年4月初,红二、六军团奉命从黔滇边境出发,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部长征史有多少讲不完、道不尽的精彩故事。长征途中,可谓步步险关,处处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勇往直前。本篇从长征史料中选取了部分片段,力图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党史专家认为: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前,红军…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元帅往事剪影 “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军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我军军史指出游击战的功勋首屈一指当数陈毅元帅。 陈毅率领一支人马,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与蒋介石的正规军和保安队周旋激烈地层开了“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敌司令官余汉谋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而陈毅却运用“捉迷藏”、干部群众化和毛泽东倡导的“叫化子打狗靠面墙”等战略战术整整坚持了三年,反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三年,陈毅是多么思念党中央和毛泽东啊!“长夜无灯凝望眼”他只得以诗言思。陈毅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西扛月·井岗山》、《如梦令·元旦》等诗词珍藏身边,时时吟诵,但都十分可惜的在游击战中几次遇险而无法保存,散失了。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非常赞赏,还有“你会写自由诗”的好印象。陈毅对毛泽东也非常崇拜,1960年春的休假期间,他还将毛泽东的37首诗词工工整整地抄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时期的陈毅陈毅,四川乐至县人。在井冈山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即将长征之际,他奉命掩护长征红军,为保存井冈山红军的星星之火,率部在南方展开了最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请党放心”主力红军即将开始长征之际,中央在瑞金成立中央分局,  相似文献   

7.
正在关于长征的史料中,很少提及陈云。长征途中,陈云先后担任军委纵队政委、渡河(指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要职。但在1935年6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不久,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陈云却突然"消失"了。于是,部队里出现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悄然"失踪"?他究竟到哪里去了?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时,苏区临危受命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9.
吴保山将军是原福州军区副政委,他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由团转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建国后担任了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总参谋部三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吴保山将军不满19岁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后来写过一篇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露营》,描述了长征中红军战士们露营和用餐的经历,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奋进的力量。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将军的夫人——省妇联原副主任丁世容披露了将军在长征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地球的红飘带”——何其恢宏的意象!“伟大的人间英雄史诗”——何等精辟的赞语!60年前那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竟给两位不同国度的著名作家留下了如此异曲同工的印象。长征,是惊天动地的壮举。长征,是前无古人的杰作。长征,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献给人类历史的厚礼,留给子孙后代的瑰宝。亲爱的读者,您可曾想过?作为长征的接力人,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光辉灿烂的历史,又怎样对待任重道远的现在和未来? 一个甲子过去了,当年20多岁的红军政委,如今已成80多岁的耄耋老人。然而,他没有忘记长征路上那生死与共的战友爱、同志情。像品味一杯芳香的陈年佳酿,老人沉浸在深情的回忆之中——周恩来、彭德怀、杨勇、钟赤兵……不用品尝,只要闻闻这酒香,也会醉的!(《情满长征路》)  相似文献   

11.
冯亦同 《世纪风采》2007,(2):23-24,25,26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陈靖:《过乌江》 这是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上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小鬼创作的一首宣传鼓动诗。该诗曾经传遍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里提到的“鸭池河”系乌江上游的别称,为红军“送行”的李觉是国民党军纵队司令。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长征英雄们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辛辣地嘲笑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失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播放的纪录片《长征文学风采录》中,还介绍过这个不朽的经典之作和它的创作者——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作者,解放后曾任华北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的陈靖将军。  相似文献   

12.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8,(12):61-61
人们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是外国人记述红军长征的最早专著,但人们对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写的长征专著《神灵之手》却知之甚少。其实,1936年出版的《神灵之手》要比《西行漫记》还早出版一年。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金     
<正>今天和大家分享清镇市一位老红军的故事。这位老红军名叫杨顺清,1909年12月出生于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1936年2月,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过清镇,红军所到之处宣传"要翻身、当红军"。于是,当时身为长工的杨顺清报名参加了红军,并跟随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15.
正追寻红军长征足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2伟016年10月21日下午,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国、东部战区陆军政委廖可铎等来到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长征从这里出发——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省委宣传8部0周年展览》。本次展览由、机关工委、党史研究室、教育工委和省军区政治部、福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承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08,(8):49-49
曾读《世纪》2003年第5期王鹏的文章《〈大公报〉一则报道决定红军长征终点》,文章的观点与收入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中的文章《到底是哪一张报纸“定乾坤”》相同,即都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因党中央领导人偶阅天津《大公报》有关国民党在陕北“剿匪”的报道,这才决定把长征的“终点”确定在陕北。其实,关于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这是发生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的两个传奇故事,它不仅给当事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而且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风采的一笔。贺龙与史密斯1982年,一位名叫勒·史密斯的美国人飞抵北京。他在宾馆住下后,立即与中国外事部门联系,要求晋见贺龙元帅。当告知贺龙元帅已于11年前去世的消息时,这位美国客人神情悲痛。在他的一再请求下,他拜访了贺龙元帅夫人薛明。这位美国客人向薛明披露了父亲史密斯与贺龙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把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作为描述红军长征史诗的最后一章,并以“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为题,以邓小平最终领导中国开始“新的长征”作为全书结尾。这种匠心独具的结构安排,表现出作者对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与“新长征”关系的深刻洞察。  相似文献   

19.
正开国将军大多参加过红军长征,我们近年担负开国将军传记编撰任务,接触到他们长征中的非凡经历,对长征这部壮丽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有了更真切具体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卓绝与气吞山河,更加深了对革命前辈的无比怀念和崇敬。向仲华两次负伤向仲华,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军政委、装甲兵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长征开始后,向仲华在红3军团办《红军  相似文献   

20.
《举家八口长征路》(载《湖南党史月刊》1990年第2、3期。简称《举》文)记述的是二战时期发生在湘西山区一段感人的往事。“叫化子”出身的普通农民侯德臣,红心向党,带领妻子、弟弟、儿子、儿媳、女儿等7个亲人参加红军,跟随贺龙长征。最后,侯德臣和他的大部分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文章情节并不离奇复杂、跌宕惊险,文字也不见得出类拔萃,但字里行间却滚动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