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承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实现省会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胜之年,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和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的破题之年。这对于年轻的省会城市石家庄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前形势下,石家庄不仅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市,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而且还要建设一个现代“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从这个意义上看,做好全年的文化工作,对于发挥文化的独特优势,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的形态来讲,社会主义文化由“软实力”与“硬实力”两部分组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发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轮驱动的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积极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处理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推进文化由人民共建共享的进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好文化由人民共建与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青海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把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组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孝昌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创新作为,统筹推进,凝神聚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积聚推动发展“正能量”,打开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增强省会意识,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省会中心城市,离不开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福州市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随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对文化生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并得到较快的发展。如何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本文拟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此作出一些探讨。一、田渊币文化币场低沉福州市文化市场包括三大块:一是出版物市场,其中包括书店,书刊的出版、发行、制作,内…  相似文献   

7.
强卫 《党建》2011,(11):39-40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把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青海文化软实力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推动青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是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遵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强,实现青海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深层次问题的凸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显得极为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文化管理体制;加快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9.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必须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打破条块分割,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培育完善文化市场,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状态,文化自信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又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体现为根据人民的文化需求来建设文化、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成果、保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体现为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从人民的生活中获得文化建设的素材、以人民为文化建设成绩的评判者。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1):8-8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丽欣 《奋斗》2012,(8):25-26
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联系这些年文化建设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连江县认真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区域性海洋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文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工作,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日益丰富,县域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地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雁行 《党建》2012,(11):43-43
近年来,广东惠州市在追求“富口袋”的同时注重“富脑袋”,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惠州市始终坚持实施文化民生财政,把发展文化民生作为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文化建设。市财政每年还专门拨出“4个1000万”资金,投入重点文化项目,即1000万作为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经费;1000万作为市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江北体育馆引进文化体育项目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经营演出补贴;1000万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市财政每年还拨付数百万元作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补贴“快乐时光”广场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等活动。惠州市还实施了“文化消费卡”制度,每年由市财政提供10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广大未成年人、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以及城乡低保户等群体提供订报、购书、看电影、看电视等基本文化消费补贴服务。群众自发成立的自行车协会、太极拳协会、木兰拳协会、社区秧歌队、老年活动之家、老年艺术团、老年门球队等文化活动组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展蓝田瑶族舞蹈、客家山歌、龙形拳、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小金口舞麒麟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以市区市民乐园、滨江公园等为龙头,以县(区)文化广场为骨干的“快乐时光”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活跃,目前已演出近200场。如今的广场文化活动是“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舞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任务,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6.
白亚光 《奋斗》2007,(2):3-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支撑,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传播知识、提高素质、营造氛围、维护稳定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龙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杨松望  史书华 《新长征》2011,(12):12-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凸显了建设“文化强国”、首重“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一种文化回归民生本位的深刻自觉。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林君 《新长征》2011,(12):4-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就要按照省委孙政才书记提出的“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步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有着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进行文化改革创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利用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遇,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新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各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呈祥 《新长征》2006,(2):36-37
1、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广义的文化,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