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是“经济决定”还是“人的解放” ,这是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 ,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彭向华 《唯实》2003,4(8):15-17
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是"经济决定"还是"人的解放",这是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李俊 《实践》2002,(2):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人民谋解放、谋发展的.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决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党继七大、十五大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智慧结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时代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创新精神。作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王殿明  李海玲 《唯实》2012,(8):54-56
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可以概括为“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就是对任何一种宗教、文化来说都是扬弃的精神。扬弃的标准是“和”。当代中国,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儒释道为主干,各种地方文化与国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为补充的有骨头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和”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和学化。和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根本观点、远大目标、人类利益、科学性上高度一致。和学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和学化在当代中国并轨共进,是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旨在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本位”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新情况,突出了知识分子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入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玉娟 《世纪桥》2003,(1):9-11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最富生机的生长点。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视科学技术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断言:“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尔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对此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并分别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尽管两人在观点的表述方式、思想的理论来源等方面有某些相同之处,但由于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意义、作用的不同理解,二者最终导致不同的理论归宿和实践指向.即便如此,他们的思想也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吴家骥 《实践》2002,(6):16-18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进入马克思主义所科学预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和过程.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是高屋建瓴对全球化影响的敏锐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条件下治国方式的创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尤其是先进生产力代表思想,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始终坚持"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四个尊重"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贵相 《实践》2002,(6):13-15
150多年来,国际共运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进程.在高潮与低潮的迭宕起伏、辉煌与挫折的相互交织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推动国际共运向前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际共运遇到了严重的挫折,陷入低潮,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洞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当今世界的变化,在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大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它就象壮丽的日出,照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航程,为国际共运的理论与实践都开辟了非常宽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炜 《世纪桥》2012,(19):18-19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试图从探析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出发,在阐述现阶段对"以人为本"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论证"人的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完备而严密”,具有“一以贯之”的综合性特点.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系统而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把人引向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钱学平  吴建华 《唯实》2003,(9):32-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在于:它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立足点和价值目标;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以正确对待发展中的代价、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为着力点和价值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创新,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提升和建设未来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玲  黄因贵  陈克宏 《探索》2002,(5):120-121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多次使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并用十分精练的语言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这一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学说,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把握这一思想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价值取向,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这是由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基础与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它的产生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社会历史主体基础上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扬弃当代世界发展理论的精华和糟粕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王虎 《理论研究》2007,(2):52-54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人的问题”认识的理性反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关于“关键在人”判断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以人为本”本质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在走向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复合型概念被提出,它超越“资本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新飞跃的重大成果。对比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与自然矛盾关系进行创造性发展,对人与人矛盾关系进行创新性论述,对人与社会矛盾关系进行开创性回答,准确凝练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做出创造性回答,实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时代背景与政治任务不同,对党建目标的定位与表述也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党建主题、党建目标、党建侧重点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变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标志着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与建设目标的认识到达新的历史高度.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切实解决党建突出问题的目标指向与根本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