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于2月10日至18日对独联体7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穿梭访问。这是贝克在3个月内第三次前往独联体国家访问,表明美国十分重视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关系。 贝克的访问分两个阶段进行。从2月10日至16日,贝克依次访问了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接着又前往俄罗斯访问两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2月7日至10日访问莫斯科,为今年6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美苏最高级会晤作准备。 访问期间,贝克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就国际局势、东西方关系和双边合作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单独和大组会谈。贝克还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广泛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贝克和谢瓦尔德纳泽发表了《美苏联合声明》和《美苏关于化学武器联合声明》。双方决定,贝  相似文献   

5.
邵杰 《瞭望》2001,(2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6月底访问了埃及、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约旦,同4国元首举行了会谈,并在 返回华盛顿的途中在巴黎同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举行了会晤。促成巴以双方就实施“米切尔报告”的时间表问题部分达成了一致,这是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的最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9月1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抵达沙特吉达开始了为期8天的访问沙特、埃及、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自治地区中东之行.这也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次出访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舆论认为,村山此行具有双重目的:一为加强同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经贸合作,巩固石油供给线,确保本国能源安全;二为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加深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加快跻身政治大同行列.  相似文献   

8.
莫斯科专电 停顿相当一段时间的苏美对话,随着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首次访问莫斯科,现在重又拉开了帷幕。 贝克5月10日和11日应邀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举行多次会谈,这是布什总统上任以来第一次美苏外长会晤。贝克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转交了布什的信件。世界舆论普遍关注这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生意。下面是1998年五角大楼最大的客户。1.沙特阿拉伯:23亿美元。2.埃及:10亿美元。五角大楼不仅向埃及出售各种昂贵的武器,而且每年向埃及提供13亿美元的军援。美国的施舍有助于保证美国能进入苏伊士运河和加强埃及在中东地区的稳定作用。3.以色列:6.28亿美元。在美国的补贴下,以色列过去6年采购的军火总额达100亿美元。4.希腊:5.31亿美元。从土耳其1974年入侵塞浦路斯以来,希腊一直在为同土耳其的战争作准备。5.台湾地区:4.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贤明 《瞭望》1990,(48)
一次引人注目的访问 中国外长钱其琛于11月6日至12日访问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和伊拉克,分别会见了四国元首,在沙特还会见了科威特埃米尔,转交了杨尚昆主席致他们的信件,并同  相似文献   

11.
大马士革专电约旦政府九月二十五日决定全面恢复同埃及的政治、外交关系。这是自一九七九年埃及同以色列签定戴维营协议,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同它断交以来第一个阿拉伯国家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约旦的这一行动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有关国家的不同反响。摩洛哥、伊拉克、苏丹、美国和以色列  相似文献   

12.
殷罡 《党政论坛》2012,(20):37-37
埃及民选总统穆尔西就职不足60天,外交搞得有声有色,令人刮目相看。 穆尔西就任总统10天后的首次出访,去的就是沙特阿拉伯。不仅仅是给沙特吃了定心丸,还清楚地向伊朗表明,在阿拉伯人同波斯人的对峙中,无论谁在埃及掌权,都不会向伊朗示弱,都不会听从波斯人的调遣。穆尔西回到埃及,不仅完成了安抚海湾长老们的使命,还拿回了10亿美元的贷款和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电专 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定于9月22日至23日在美国怀俄明州的杰克逊举行会谈,讨论布什——戈尔巴乔夫最高级会谈准备事宜。这将是他们在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的第四次会晤。 两国外长已先后在维也纳、莫斯科和巴黎聚首。此间人士普遍认为,贝克同谢瓦尔德纳泽这次会晤,将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有可能把美苏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来自海湾地区的新消息称,利雅得和华盛顿正慎重考虑撤出5000名驻沙特美军的问题。这是因为“美国对削减在沙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慎重考虑,他们觉得把军队调往其它地区更好,有可能选择邻近的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的反美情绪自“9·11”事件以来日趋强烈,一向甚为密切的沙特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明显裂痕,美国在沙特基地上的部分驻军和辎重开始转移。这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下一步反恐战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布什11月6日在华盛顿“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对过去实行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决心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迈向民主自由”的中东新战略。布什强调,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对推动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利害攸关,因此,美国在伊拉克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布什在演讲中公开敦促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埃及推进民主改革,并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2,(37)
本刊驻开罗记者姜显明报道:由于“9·11”事件由基地组织头目、沙特富翁本·拉丹谋划,参与者多为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因而美国和西方不断出现反穆斯林、反阿拉伯的报复性逆反宣传。加上美国以反恐为名,一味偏袒以色列,频频把反恐矛头直指两伊、也门、苏丹和黎巴嫩等中东国家,并对沙特和埃及等  相似文献   

17.
开罗专电 1991年12月14日夕阳西下时分,埃及“萨利姆·艾克斯巴利斯”号客轮汽笛一声长鸣,徐徐驶出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开始了它往返于埃及苏伊士港和吉达港之间的又一次航行。船上登记在册  相似文献   

18.
丁文 《瞭望》1988,(13)
开罗专电 为了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自今年1月9日至2月6日两次共走访了17个国家,并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同一些国家领导人频繁联系,协调立场。因此,外交和新闻界把埃及说成是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美国和平计划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 1月上、中旬,穆巴拉克访问了8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9.
积累政治遗产和孤立伊朗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离开华盏顿,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访问,拉开了布什2008年频繁外交活动的序幕。白宫发言人说,布什总统这次长达9天的中东之行,目的是为巩固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的成果,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此次中东之行  相似文献   

20.
许梅 《瞭望》1991,(26)
7月2日至14日,李鹏总理将先后访问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这是海湾战争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出访中东,必将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合作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