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建》1994,(12)
让文明之花在岗位上绽放──中直机关工委举办首届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本刊记者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今天,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在建设高度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沈晓明 《党建》2021,(9):7-10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凝炼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指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在时间轴上高度吻合,海南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引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程,必须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深悟透做实,蹄疾步稳地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海南贡献.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农村亿万人民群众的三项伟大创造,那么可以认为,社区建设则是党领导城市人民群众在这一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创造。推进社区建设,可以说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在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提到“大战略”的高度。深入学习和理解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并把小城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无疑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小城镇 大战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确立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建设小城镇,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中国改革的春风起于农村,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二十年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亿万农民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包产到户是亿万农民的第一伟大创造,它…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7,(9)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着力从高度、深度和力度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惟其如此,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创造新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曲子钰 《党史文汇》2023,(11):62-6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铸就新的历史辉煌,离不开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创造的党史文化。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让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高度概括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战略目标。党政机关是具体实施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因而这就要求党政机关必须搞好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党政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加强党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党政机关要重  相似文献   

9.
重要言论     
《湘潮》2019,(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月16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民族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给我们的党推进民族复兴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党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性,居安思危,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民族复兴的伟业一步步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复兴,创造了辉煌伟业,创就了伟大精神。红岩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深沉积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精神基因和动力之源。基于近代以来民族复兴的大视野考察与审思红岩精神的历史之轴和价值之维,对于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文东 《前线》2023,(11):18-21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且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的艰辛探索的基础上乃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上建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新文明理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包心鉴 《前线》2020,(3):25-30
人民政协是植根中国大地、立足深厚中华文明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重大制度安排,是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彰显人民民主真谛、发展中国式民主上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要求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有力地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我国新世纪的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矢志不渝、注重道德、崇尚自由的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5.
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十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全会在系...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国家宏观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又提出要坚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基本方略和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伟大时代诞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可以说,当前法治蚌埠建设正处在  相似文献   

17.
周利方  沈全 《新视野》2022,(4):47-52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能动地改造社会历史的精神状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练概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高扬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规律和世情国情基础上,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性,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主动精神”生动诠释了历史主体性的形成,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以及人的合目的性实践创造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唐志龙 《唯实》2015,(3):20-2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及其理论创造。习近平最近提出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鲜明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19.
侯宗华 《探索》2006,(1):126-129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相融合的时代图景中,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站在全局战略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高度来看待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文化生产力的挖掘、利用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进行的伟大革命的历史高度,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